-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引导VMAT技术在全身放射性治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SMS)引导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应用于全身放射性治疗(TBI)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放疗前分次间辅助摆位和放疗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清髓接受OSMS引导VMAT-TBI的白血病患者15例,CT模拟定位,分别在头先进仰卧位(HFS)和脚先进仰卧位(FFS)采集全身图像数据,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多中心VMAT放疗计划设计及剂量验证,处方剂量为800 cGy/4F,一天两次.放疗前采用OSMS辅助摆位,CBCT进行位置验证,治疗中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结果:HFS模式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和覆盖率分别为(905.4±19.0)cGy和(93.0±2.8)%;危及器官肺和肾脏平均剂量分别为(603.7±55.7)cGy和(600.4±49.6)cGy;晶体最大受照剂量为(393.9±58.9)cGy.FFS模式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和覆盖率分别为(888.5±58.9)cGy和(94.0±3.2)%;衔接处的最大剂量为(1148.9±72.9)cGy.单次放疗实施时间为(75.1±15.1)min.放疗前OSMS辅助摆位,CBCT三维矢量总偏差在平移方向和旋转方向分别为(2.71±1.96)mm和(0.91±0.90)°.在放疗中OSMS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为(1.95±1.88)mm,其中偏差在1mm以内的在LNG、LAT和VRT方向上占比分别为57.5%、79.7%和62.1%;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为(0.76±0.72)°,其中偏差在1°以内在Rtn、Pitch和Roll方向上占比分别为93.1%、85.7%和94.3%.结论:VMAT简化TBI流程,同时提高靶区的覆盖率并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采用OSMS可减少位移误差特别是旋转误差,为保障TBI精确实施和患者的安全性,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辅助摆位和分次内位置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种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肺癌VMAT剂量验证中的联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联合应用两种商用及一种自行开发的基于加速器轨迹日志(LFB)的三维剂量重建系统验证肺癌VMAT计划。方法:编程实现读取TrueBeam轨迹日志中误差并导入计划系统生成重建剂量。选18例肺癌双弧VMAT计划,用ArcCheck测量并利用3DVH重建,同时使用LFB和Compass计算模式重建。其中5例4 h内由ArcCheck测2次,检测加速器重复性。将18例计划移植到建成5 cm、背散4 cm、中心放置有FC65-G电离室的固体水模上计算电离室平均剂量并与实测及3种重建系统重建点剂量比对。结果:加速器重复性稳定。LFB、3DVH、Compass及FC-65 G实测与计划点剂量偏差≤2%。ArcCheck曲面二维,3DVH、Compass整体及LBF所有器官三维γ通过率在所有比对标准下均>90%,3DVH及Compass个别器官γ通过率低。重建剂量与原计划相比,LBF差异最小,除肺之外器官Compass差异居中、3DVH最大。结论:LBF、3DVH、Compass 3种系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肺癌VMAT剂量验证结果,联合应用三者进行剂量验证能更直观的展现出验证结果,便于后续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对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疗运动监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及肥胖人群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远程生活方式干预的400例超重及肥胖人群作为远程干预组,同时选取400例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超重及肥胖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营养师与远程干预组建立个人微信小群,运用微信平台对其进行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设定体重控制目标,对基于照片的食物日志及时反馈,给予运动指导及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但未接受远程干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数据后,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1年后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共获得有效数据755例(远程干预组371例,对照组384例),倾向性匹配后保留有效数据446例(远程干预组223例,对照组223例)。远程干预组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分别为(24.85±2.52)kg/m 2、(110.21±10.53)mmHg(1 mmHg=0.133 kPa)、(4.96±0.65)mmol/L、(1.25±0.82)mmol/L、(4.87±1.11)mmol/L、(2.88±0.74)mmol/L、(306.01±95.6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6±2.28)kg/m 2、(121.14±14.07)mmHg、(5.10±0.87)mmol/L、(1.54±0.83)mmol/L、(5.28±0.96)mmol/L、(3.13±0.80)mmol/L、(355.16±92.68)mmol/L(均 P<0.05)。干预后,BMI减低4%~12%时,干预措施均为影响因素(均 P<0.05),远程干预组BMI降低12%的概率为对照组的112.486倍(95% CI:16.852~890.266);同时,初始BMI为BMI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初始BMI每减少1 kg/m 2,其恢复正常的概率为减少前的4.76倍(95% CI:3.222~5.057)。 结论:远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超重及肥胖人群的体重及相关指标管理有一定效果,其对超重及轻度肥胖的人减重效果显著,但对中重度肥胖人群的干预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失禁(UI)的疗效。方法:选取U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电针治疗。针刺和电针疗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排尿日志记录、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分别对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排尿情况、生活质量和膀胱活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和平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和平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ICIQ-SF和OABSS评分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ICIQ-SF和OABSS评分分别为(4.86±1.55)和(3.67±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结论:电针八髎穴可显著改善UI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排尿日志、生活质量和膀胱过度活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日志文件与CBCT进行鼻咽癌VMAT的剂量重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日志文件与锥形线束CT(CBCT)进行鼻咽癌的剂量重建并验证患者全流程放疗计划执行的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15例于2022年2—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速锐(Halcyon)加速器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鼻咽癌患者,记录患者所有分次放疗的日志文件与CBCT。分析日志文件中机器跳数(MU)、机架角度与多叶准直器(MLC)叶片位置;通过商用软件Velocity TM把CBCT和计划CT(pCT)转换为自适应CT(aCT),并分析aCT与pCT以及CBCT三者的相似性;根据日志文件修改原始计划并导入到计划系统中,在对应分次的aCT上计算剂量得到分次重建剂量,将所有分次重建剂量映射到pCT上得到累积剂量。比较累积剂量与原始计划剂量2 mm/2%和2 mm/3%的γ通过率以及二者在计划靶区(PTV)与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差异。 结果:患者分次放疗MU、机架角度、MLC叶片位置三者误差的均方根与第95百分位数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Velocity TM生成的aCT拥有CBCT的解剖结构和pCT的分辨率、对比度和噪声特性,可直接用于剂量计算。累积剂量与原始计划剂量相比,鼻咽原发灶PTV nx的V 70 Gy、颈淋巴结PTV nd的V 68 Gy、计划靶区PTV1的V 60 Gy变化分别为-0.88%±1.91%、-2.99%±2.99%、-0.63%±0.93%,腮腺的V 40 Gy变化为2.65%±2.63%;靶区累积剂量有下降趋势( P<0.05),腮腺累积剂量有上升趋势( P<0.05);累积剂量和原始计划剂量二者2 mm/3%的γ通过率为97.3%±2.7%,86.7%患者的γ通过率>95.0%。 结论:基于日志文件与CBCT进行鼻咽癌患者全流程的剂量重建,根据剂量重建结果可以对靶区与危及器官的放疗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在原始计划高剂量覆盖率与适形度的情况下,重建结果显示靶区累积剂量覆盖率下降,腮腺累积剂量覆盖率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放疗设备时间特性研究提高质子重离子治疗效率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免疫空白引起的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现风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查阅医疗机构门诊登记日志、学校晨午检记录等方法,确定病例定义,搜索2019年4月1日至5月16日期间病例。结果:共搜索病例64例,罹患率为10.19%(64/628)。疫情持续37 d,流行曲线显示为人传人模式,共发生3代传播,波及5个年级、5个班。该学校初中发病危险是小学发病的60.36倍, RR值为60.36(95% CI: 22.36~162.93)。宿舍的续发率为31.67%(19/60)。该校初中学生均无风疹疫苗接种史,为免疫空白人群。 结论:此次暴发疫情是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主要由于传染源发现和管理不及时、人群免疫空白、应急接种不及时、未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晨午检落实不到位,以及未配备专职校医等原因综合造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EPID和MLC运行日志文件的调强放疗在线剂量验证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线剂量验证是确保个体化精确调强放疗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基于模体测量的剂量验证方法一般在患者首次治疗前予以实施。该方法不能对患者所有分次治疗时的计划执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利用加速器运行过程中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或者生成的多叶准直器(MLC)运行日志(log)文件获取放疗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治疗中的患者剂量验证,可对患者所有分次治疗时的计划执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本指南系统介绍在线剂量验证方式的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结果分析与评价等内容。给采用基于EPID与MLC运行日志文件进行在线放疗剂量验证的单位及个人提供参考的指南依据,以便正确、合理使用该剂量验证方法,提升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效率和覆盖面,确保治疗安全和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及主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焦虑抑郁和主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肺功能康复锻炼联合COPD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单纯COPD常规治疗)各60例,干预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情绪,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日志评定主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客观睡眠质量。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 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干预8周后,试验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7.57±3.19)分,(10.15±4.89)分;HAMD(8.22±4.73)分,(10.60±6.49)分]( t=-3.428, P=0.001; t=-2.300, P=0.023),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减少(χ 2=7.566, P=0.006);干预后试验组主观睡眠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42.00±9.88)min,(47.25±10.27)min]( t=-2.854, P=0.005)、主观睡眠效率较对照组高[(76.00±4.50)%,(74.00±5.20)%]( t=2.272, P=0.025)、客观睡眠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28.02±5.59)min,(32.95±6.21)min]( t=-4.575, P<0.05)。 结论:肺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主客观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