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即接受康复宣教、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物理治疗师监督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治疗,包括体位转移、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呼吸训练等,3~5次/周,共训练4周;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告知其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气道廓清等训练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康复治疗。分别于肺移植术前评估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床边肺功能仪评估2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MWD、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FEV1%(64.58±13.71)%、FVC% (71.38±7.05)%、FEV1/FVC(85.19±8.98)%、6MWD(394.25±95.14)m和MBI评分(83.55±6.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EV1% (52.21±15.22)%、FVC% (58.80±16.61)%、FEV1/FVC(72.77±16.02)%、6MWD(303.00±52.80)m和MBI评分(74.50±7.1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组实施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活动;结局指标包括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1篇;共涉及1 8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922例,对照组913例。整体文献质量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U-AW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78,95%可信区间(95% CI)为0.62~0.98, P<0.05 〕,但MRC评分无明显增高〔加权均数差( WMD)=2.51,95% CI为0.77~4.25, P=0.05 〕;两组患者ICU病死率( RR=1.05,95% CI为0.59~1.87, P>0.05)、住院病死率( RR=1.15,95% CI为0.76~1.74, P>0.05)、ICU住院时间( WMD=-3.02,95% CI为-7.29~1.24, P>0.05)、总住院时间( WMD=-3.67,95% CI为-8.04~0.70, P>0.05)及出院后6个月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评分(PCS; WMD=1.83,95% CI为-0.28~3.93, P>0.05)和心理健康评分(MCS; WMD=1.72,95% CI为-0.76~4.20,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MRC评分、ICU-AW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SF-36量表评分绘制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的效应点基本呈"倒漏斗"形,且基本对称,提示文献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能够显著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ICU-AW发生率,且不增加病死率,但对患者肌力及身体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型锚钉环绕法结合中节指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Ⅱ、Ⅲ型掌板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锚钉环绕法结合中节指骨克氏针内固定修复掌侧稳定结构治疗近指间关节Ⅱ、Ⅲ型掌板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们共收治37例40指闭合性近指间关节Ⅱ、Ⅲ型掌板损伤的患者,用克氏针固定中节指骨基底骨折,两枚微型锚钉环绕法修复掌板来复位,稳定近指间关节,不固定近指间关节下进行术后早期系统性关节活动康复锻炼,12周后随访指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为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无一例发生骨髓炎及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TAM标准评定手功能:优24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微型锚钉环绕法结合中节指骨克氏针内固定修复掌侧稳定结构治疗近指间关节Ⅱ、Ⅲ型掌板损伤,能有效固定骨折及关节脱位,在不固定近指间关节下能早期进行手指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指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二)——急性期处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存在很多难题.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实践中,很多老年骨盆骨折采用严格卧床的保守治疗.而国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数据和研究表明:对于老年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的长期卧床可能带来很多并发症,且远期死亡率较高.对于不稳定型老年骨盆骨折,尽早、尽可能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固定,便于患者恢复早期活动.对部分相对稳定的骨盆骨折是否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保守治疗时应特别注意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应当注意到老年人血管脆性大、骨折时易损伤的特点,在骨折急性期要特别注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对可疑动脉损伤患者要及时介入治疗.应当认识到老年骨盆骨折整体治疗的观念,系统性骨质疏松治疗与康复治疗不可或缺.本文回顾了近10年关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减轻肺叶切除术后急慢性疼痛,"单孔"比"三孔"更有优势么?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患者咳嗽、咳痰及早期活动,严重者可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诊治[2],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或系统淋巴结采样术已成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4],但仍有超过50%的患者有术后疼痛或胸壁感觉异常等不适.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手术器械的发展,胸腔镜手术的入路逐渐由四孔法到三孔法,再到双孔法甚至发展到单孔法.2004年Rocco等[6]首次报道了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2011年Gonzalez等[7]首次报道了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单孔胸腔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几乎涵盖了传统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所有术式.研究表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安全、可行,并可以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去除了副操作孔和观察孔,在患侧胸壁第4或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作单个切孔,手术操作难度更大,对术者技术要领及器械设备要求更高,但其是否能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目前仍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分低于三孔传统胸腔镜组.然而一项关于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对比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单孔手术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并无优势,但其研究对象混杂包括有气胸、肺叶切除等多种手术方式.目前关于单孔胸腔镜对术后疼痛影响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入组例数较少,且多集中于急性疼痛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巨刺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肩手综合征(SHS)是因疼痛刺激诱导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肢体出现营养障碍、废用性萎缩的一类疾病,世界疼痛学会于1999年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CPRS TypeⅠ)[1]. CRPS最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其中主要致病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2-4],脑卒中患者恢复期CRPS的发生具有个体差异,患病率从12.5%~71.2%. 一旦诊断为SHS,如早期不接受系统性康复训练,患者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畸形、肢体功能丧失,接受治疗后且仅有20%肢体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5],这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需对SHS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 急性期患者表现为上肢疼痛、手部肿胀及活动受限, 此期是治疗和上肢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因此本研究将关节松动术结合巨刺阳陵泉-太冲运用于脑卒中后Ⅰ期SHS患者中,取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肝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构建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指标,分析影响术后早期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方法 开展全员培训与考核,建立每日活动目标并制订标准化作业流程,加强术前宣教,选择最佳活动时机,开展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增添安全型活动辅助工具,调动患者离床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定期系统性地审核护理措施实施后的依从性和临床结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最佳证据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每日活动目标达成率提高,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早,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疼痛评分≥4分的发生率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应用,能有效兼顾患者安全与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案管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极易出现上肢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不仅会增加患者身心负担,也影响术后康复效果[1]. 早期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建立侧支循环,降低患侧水肿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 个案管理是结合医院多个学科的优势对患者提供系统性服务的模式,以个体为中心,针对个体需求,以团队形式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照护[3]. 本研究将个案管理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国的急性医疗实践: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早期康复(ER)中作业治疗(OT)和物理治疗(PT)的模式和趋势,以及美国的康复治疗师特别是作业治疗师(OTs)和物理治疗师(PTs)在ER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概述与卧床休养和制动不良后果相关的研究,OT和PT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并通过ER来优化功能;然后以作业为基础和以运动为重点探讨康复在减少再入院率和提高患者和家庭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中国传统OT和PT的常规治疗,以及其在ER中遇到的挑战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ER是在急性医疗过程中针对有康复、安全或社区支持需求的患者以快速的方式启动治疗服务.在患者遭受损伤、疾病后,ER可以改善患者的作业表现和提高其参与活动和运动的能力,防止其功能进一步丧失.在快速过渡的医疗环境中,OT和PT的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其康复状况并防止残疾的加重和功能的丧失.在美国,联邦法规、医疗政策、财政限制以及住院时间缩短的规定都要求治疗师全面、高效地推进ER.同时,ER必须及时、高效地带来积极的变化,通过患者的参与来实现患者及其家属所确认的最必要治疗目标,并使患者成功地过渡到家庭或其他环境中.ER不仅改善患者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降低不良后果和意外风险.医院获得性疾病(HAC)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疾病,患者在卧床休养、制动或身体受到限制时发生HAC的风险会增加.患者长期处于危重疾病、外伤或手术状态下会导致其系统性机能减退,从而降低患者的功能能力、损害其认知能力、削弱其心理承受力并增加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的发生率.通过ER中OT和PT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健康状况、损伤和残疾的风险,同时促进其功能恢复.针对每个康复专业的角色和职责,美国的OTs可以提升患者的作业表现和对日常工作、角色、习惯和生活的参与能力.通过参与,OT能够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幸福感以及在家庭和社区中的独立性.除了提供直接治疗服务外,OTs还能评估并对具体的任务和环境的改变提出建议.为了患者获得更大独立性,OTs的干预集中在代偿技术如通过改变任务或环境来促进作业治疗,以及补救技术如康复.PT的重点是促进和改善患者的活动和运动能力,增强其功能、幸福感、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PTs能够促进患者的最佳活动能力,使患者实现更大限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恢复或增强其功能水平.对患有或可能出现的与骨骼肌肉、神经肌肉、心血管、肺和皮肤系统相关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的患者都可以通过PT进行治疗.然而,目前美国的急性医疗制度往往不支持和满足患者强烈的康复需求,进行持续康复治疗的患者通常要求转移到其他医疗机构实施急性后护理.在美国设立了多种级别的急性后护理,包括有专业技术要求的护理机构、康复医院、长期急性护理医院、疗养院、诊所、家庭护理和私人护理等服务.而在中国,患者可以选择延长住院时间,这为OT和PT提供了更多康复治疗的机会.OT和PT的目的是恢复患者身体活动能力、增加其肢体活动度并改善其功能,以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家庭.但是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影响,患者的康复重点很少是通过自我照顾来提高其独立性,而家庭成员却有责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照顾.因此,这属于典型的支持性家庭动态,即家庭成员每天都处于康复干预中,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性锻炼和理疗.在患者出院后,其家庭的护理负担会加重,尤其是未接受过康复教育的家庭.目前在中国,包括OT和PT在内的康复专业处于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形势,而从国际视野了解OT和PT在急性护理中的独特作用,不仅通过康复服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关注患者、家庭和社区来改善全球的健康状况.在急性护理环境中,ER是改善患者的健康和提高其幸福感,并使患者能够早日重返家庭和社区的有效途径,而OTs和PTs在ER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骼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传统功法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肺外效应的一种突出表现.由于活动水平低、系统性炎症、低血氧等原因,在本病早期就会出现骨骼肌质量减少、横截面积变小,肌纤维总量减少、类型转变,毛细血管分布密度减小,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结构及代谢特征变化,造成患者骨骼肌肌力减弱、耐力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表现,增加其住院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传统功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通过降低慢阻肺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氧水平等,有效减缓和改善其骨骼肌结构变化,改善其肌肉力量,增强其肌肉耐力,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