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的受精方式,分为短时受精结合早期R-ICSI组(R-ICSI组,105个周期)、常规IVF组(IVF组,2 058个周期)及常规ICSI组(ICSI组,486个周期),其中R-ICSI组新鲜移植周期56个,IVF组新鲜移植周期1 059个,ICSI组新鲜移植周期259个.分析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基本资料比较中,3组患者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用量和天数、基础生殖激素水平、平均获卵数及可移植周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和ICSI组原发不育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R-ICSI组和ICS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无患者使用卵泡期长方案,IVF组和ICSI组使用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周期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使用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周期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使用超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周期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中,R-ICSI组和ICSI组患者的总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均高于IVF组(P<0.05),但MⅡ率、多精受精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可用囊胚率均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的总受精率和多精受精率显著高于ICSI组(P<0.05),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ICSI组移植D3胚胎周期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R-ICSI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数及移植D5胚胎周期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结局比较中,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娩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出生性别比、出生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时受精结合R-ICSI可获得较好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结局,对于在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的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与half-ICSI预防初次助孕周期受精低下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3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 vs89.8%,x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 vs 79.6%,x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x2=28.833,P<0.01).结论 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孕类型和不孕年限与常规体外受精结局的 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孕类型和年限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2016年10月常规体外受精周期1128个.根据不孕类型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比较两组间不孕年限不同时间段的受精结局.结果 ①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在受精率(69.36%vs 72.99%)、正常受精率(60.48%vs 62.00%)、卵裂率(94.96%vs 95.84%)、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8.96%vs 2.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5、4.085、4.494和22.775,P=0.000、0.043、0.043和0.000);②两组不孕年限不同时间段比较,原发不孕组中不孕年限4~6年及大于6年的受精失败率高于继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和4.580,P=0.034和0.049).结论 行常规IVF受精时,原发不孕及不孕年限长的患者存在受精失败的风险较高,建议行短时受精并及时进行早期补救ICS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辅助生殖技术中短时受精失败结合早期补救ICSI与常规ICSI的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失败结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 ~2016-10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ICSI助孕的540对夫妇病历资料,按照是否实施早期补救性ICSI进行分组,分为2组,研究组76个周期,为短时受精失败结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对照组464个周期,为常规ICSI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新生儿出生情况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28% vs 71.23%,6.57% vs 1.58%,38.74% vs 3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和胚胎种植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化和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和晚期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双胎出生率、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胎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时受精失败结合早期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可预防受精失败的发生,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患者行IVF/ICSI助孕结局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Meta分析不同助孕方式对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电脑初检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18年4月Medline(via OvidSP)、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比较ICSI与IVF(包括早期补救ICSI)对透明带异常卵母细胞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影响的研究.按照纳入研究情况,以卵母细胞透明带是否正常分为透明带正常组和透明带异常组;透明带异常患者又以不同助孕方式分为IVF组(含早期补救ICSI)和ICSI组.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分析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透明带正常组相比,透明带异常组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5).(2)对于透明带异常的卵母细胞,两种不同助孕方式比较显示,ICSI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而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会影响患者的助孕结局.虽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助孕的正常受精率低于ICSI助孕且有显著性差异,但其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助孕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常规IVF完全/部分受精失败后行早期补救ICSI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 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 06 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 结果 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 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时间行早期补救ICSI在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后判定为完全受精失败患者于不同时间行补救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行短时授精后完全受精失败的补救ICSI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07个周期,根据IVF授精后行补救ICSI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授精后4~5 h(A组,n=55);B组:授精后5~6 h(B组,n=219);C组:授精后6~7 h(C组,n=117);授精后>7 h(D组,n=216).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4组的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50.91%vs.59.14%、63.14%、56.80%)(P<0.05);D 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低于其他3组,且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短时授精发生完全受精失败的周期,授精后4~7 h行补救ICSI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其中授精后5~6 h行补救ICSI的临床结局最好,应尽量避免授精后7 h行补救ICS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短时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短时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8107个短时IVF周期的数据,根据受精结果分为短时IVF组(n=7214)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893),比较两组患者的周期特点和妊娠结局.结果 短时IVF组和R-ICSI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促排卵方案、Gn用量和Gn使用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的不孕年限显著长于短时IVF组[(5.05±3.80) vs.(3.99±2.56),P<0.05],原发性不孕和不明原因性不孕比例显著高于短时IVF组(分别为56.55% vs.42.15%,P<0.05;23.40% vs.12.92%,P<0.05),HCG日黄体生成素(LH)和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短时IVF组[分别为(2.23±4.39)U/L vs.(1.92±3.14)U/L,P<0.05;(3.53±1.62) nmol/L vs.(2.77±1.37) nmol/L,P<0.05];短时IVF组和R-ICSI组的胚胎实验室结局,以及鲜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孕年限延长、不明原因性不孕、HCG日LH和P水平升高可导致短时IVF失败风险增加;R-ICSI可挽救短时IVF失败,且并不显著影响鲜胚移植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在短时受精治疗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020年在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904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IVF)治疗的患者的454个周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早期补救ICSI技术,分为常规IVF组(n=352)与补救ICSI组(n=102).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补救ICSI组原发不孕比例、不明原因不孕比例、不育年限、窦卵泡数显著大于常规IVF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常规IV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年龄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液量、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PR)、正常形态精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救ICSI组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0.01);补救ICSI组的≥3PN率和囊胚形成率与常规IV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VF组的受精数高于补救ICSI组(P<0.05);常规IVF组的优胚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显著高于补救ICSI组(P<0.05).两组种植率、流产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能够有效改善IVF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