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性皮肤病——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4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上覆黏着性灰褐色鳞屑,逐渐增厚呈疣状,未见明显破溃,瘙痒明显。在外院曾反复按慢性湿疹、银屑病诊治,予以口服硫酸羟氯喹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昆明山海棠片、氯雷他定片等,外用倍他米松尿素乳膏、松馏油氧化锌软膏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瘙痒难忍。既往有1年静脉吸毒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或婚外性接触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昆明山海棠片治疗口腔黏膜病超说明书用药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昆明山海棠片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情况,为口腔黏膜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年口腔黏膜科昆明山海棠片处方信息进行统计,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体系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调取昆明山海棠片用药处方90张,其中适应证超说明书处方86张(96%),分别用于口腔扁平苔藓(68%)、复发性阿弗他溃疡(12%)、类天疱疮(8%)、寻常型天疱疮(3%)、线性IgA病(2%)、口内糜烂(2%)患者的治疗.用于口腔扁平苔藓及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治疗有直接循证医学证据,GRADE证据分级为C;用于类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线性IgA病及口内糜烂的治疗无直接循证医学证据,GRADE证据分级为D.结论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山海棠片超说明书治疗口腔黏膜病有其合理性,但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临床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疗效,医疗机构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火把花根片是以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证明其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功效,其在类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具有不良反应小、药效高的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但近年来有文献表明该药亦可应用于肾脏疾病,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慢性肾脏病湿、热、瘀等病因病机论述,结合临床应用及近 20 年的文献报道,对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萜类成分的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雷公藤制剂生殖毒性及联用减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雷公藤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目前常见制剂包括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昆仙胶囊、雷公藤双层片和雷公藤总萜片等.生殖毒性是雷公藤制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时最棘手的不良反应之一,而通过联用单味药或复方可明显减小雷公藤制剂生殖毒性.本文就近年该领域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雷公藤——抗风湿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在我国被广泛开发利用的主要有3种,即分布于长江流域至西南及台湾的雷公藤,分布于长江流域至西南的昆明山海棠和主要分布于东北的黑蔓.在我国,雷公藤因其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被誉为中药抗风湿领域最引人瞩目的明珠,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复方雷公藤制剂等广泛运用于治疗RA、SLE、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病[1-4].近几年关于雷公藤治疗RA的多项研究在《风湿病学年鉴》《内科学年鉴》等权威杂志发表,雷公藤的疗效受到了国际风湿病学界的高度关注,包括美国梅奥诊所首席风湿病学专家Mattson等多名学者均表示了对雷公藤治疗风湿病的密切关注,并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报道.然而雷公藤的毒副作用是困扰其临床运用的关键,也是阻碍其走向世界的绊脚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藤汤醇提取物对寒痹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凋亡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双藤汤对寒痹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抗凋亡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藤汤60、40、20 g/kg组、青藤碱28 mg/kg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构建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测量动物足跖厚度;HE染色分析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Bax和Bcl-2蛋白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脾脏Caspase-1,Caspase-3和CytC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双藤汤60g/kg和40 g/kg组和青藤碱28 mg/kg组足跖部肿胀程度下降;脾脏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双藤汤60 g/kg和40 g/kg组和青藤碱28 mg/kg抑制脾小体萎缩减少并促进其发育;免疫组织法显示双藤汤60、40、20 g/kg组、青藤碱28mg/kg组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上调;蛋白印迹显示双藤汤60、40、20 g/kg组、青藤碱28 mg/kg组Caspase-1、Caspase-3、CytC蛋白表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结论:双藤汤可能通过调节凋亡途径中Bax、Bcl-2、Caspase-1、Caspase-3、CytC蛋白表达起到对寒痹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炎症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雷公藤甲素中药的风险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雷公藤甲素广泛存在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中,既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又有肝脏毒性、胃肠道毒性、生殖毒性等副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检索了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雷公藤甲素含有量测定的文献,发现雷公藤属3个物种中雷公藤所含该成分含有量最高,昆明山海棠中次之,东北雷公藤中最低;雷公藤属植物根皮中其含有量最高,茎枝及根去皮木质部中较低.影响中药材及中成药中雷公藤甲素含有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药材使用部位,药材产地、采收、炮制方法,制剂提取工艺,药物配伍等,建议重视该成分毒性,对相关饮片和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以期降低用药风险,保证临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昆明山海棠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昆明山海棠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抗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9只Wistar大鼠为供者,18只SD大鼠为受者,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1次/d;观察组大鼠给予昆明山海棠片400mg/(kg·d)+生理盐水2 mL灌胃,1次/d.观察术后2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存活时间,并行移植肢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2组移植组织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 对照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时间[(4.83±1.80)d]早于观察组[(8.38±1.19)d](P<0.05),移植肢体存活时间[(9.38±2.23)d]短于观察组[(13.94±1.48)d](P<0.05),移植肢体细胞凋亡指数(33.83±3.38)和排斥反应分级(2.33±0.57)高于观察组(25.33±5.65、0.66±0.57) (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49.95±7.14)%]及CD4+/CD8+比值(2.19±0.31)均高于观察组[(22.96±5.97)%、0.93±0.24](P<0.05).结论 昆明山海棠可减轻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发生排斥反应,可作为肢体移植术后的一种新型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或辅助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昆明山海棠治愈关节病型银屑病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例1男,47岁,全身鳞屑红斑反复20多年,关节痛5年.先于头部起鳞屑斑损,痒,继而全身皮肤散发鳞屑红斑丘疹,春重夏轻.6年前发生指趾关节肿胀、疼痛,而致屈曲畸形.平素易感冒.曾4次住疗养院治疗,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过强的松、保泰松、安乃近、五仙片等治疗,疗效不理想,今春皮疹又增多,关节病亦随之加重,并感两腕关节、左肩关节和左躁关节酸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