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镉对青春前期雄性大鼠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氯化镉(CdCl 2)染毒青春前期雄性SD大鼠和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研究镉暴露对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7月,将9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 mg/kg体重CdCl 2溶液)、高剂量组(2 mg/kg体重CdCl 2溶液),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染毒。24 h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生物示踪法观察血睾屏障的完整性,并检测睾丸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0、2.5、5.0和10.0 μmol/L CdCl 2溶液处理TM4细胞24 h检测镉的毒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染毒)、染毒组(10 μmol/L CdCl 2)、实验组[10 μmol/L CdCl 2+60 μmol/L 3-甲基腺嘌呤(3-MA)]和抑制剂组(60 μmol/L 3-MA),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分析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黏附连接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曲细精管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生精上皮变薄,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深染,支持细胞出现空泡;生物示踪法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睾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坏;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0 μmol/L比较,5.0、10.0 μmol/L CdCl 2染毒后,TM4细胞中ZO-1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62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染毒组比较,实验组TM4细胞p62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下降,ZO-1和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镉对雄性SD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睾丸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和破坏血睾屏障完整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玉米赤霉烯酮诱导毒性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由镰刀菌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存在于日常谷物中,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减弱其生殖能力,甚至影响子代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ZEA诱导毒性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其过程被认为是ZEA诱导毒性反应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主要总结了DNA甲基化、ncRNAs和PTM在ZEA暴露后的毒性反应中扮演的角色,并且讨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ZEA诱导毒性中表观遗传学改变,为分析其毒理学机制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见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殖功能损伤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人们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不可避免地暴露于EDCs,大量研究表明EDCs可损害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因此亟待开展干预EDCs毒性的药物研究。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重金属、丙烯酰胺是常见的EDCs,本文将对这些常见EDCs诱发的生殖损伤及现今相关药物干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开发更多干预EDCs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 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碳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性(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治疗。结论: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雷公藤多苷片致血清白蛋白下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在风湿免疫科应用广泛,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肠道毒性、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血液毒性、皮肤毒性和其他损害。本文报道了1例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过程中引起血清白蛋白下降的病例,以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雷公藤不良反应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河流、土壤、人体及野生动物体内均能检测到PFASs的存在。PFASs能诱导实验动物的多系统毒性,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内分泌毒性及免疫毒性等。PFASs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PFASs主要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通路,干扰雌激素,影响甲状腺系统、糖皮质激素、炎症反应及DNA甲基化,从而危害子代健康。我们综述PFASs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PFASs宫内暴露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粒径纳米硫化镉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纳米硫化镉(Nano-CdS)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方法:于2019年1月,将3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CdS I组(粒径约5 nm)和CdS Ⅱ组(粒径约50 nm)],每组10只。实验组经口灌胃100 mg/kg Nano-CdS,1次/d,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5 d。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使用透射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中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睾丸组织中镉元素富集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睾酮激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睾丸组织中基因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17α-羟化酶(P450c17)、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450c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睾丸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各实验组的小鼠睾丸细胞的超微结构均不同程度线粒体膨胀和嵴消失,核膜的不规则,CdS Ⅰ组损伤程度轻于CdSⅡ组。与对照组比较,CdS Ⅰ组和CdS Ⅱ组小鼠血清睾丸镉元素含量明显增加( P=0.001、0.001),CdSⅡ组高于CdSⅠ组( P=0.001)。与对照组比较,CdS Ⅰ组和CdSⅡ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P450scc、P450c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dSⅡ组17β-HSD mRNA表达水平降低( P=0.001);且CdSⅡ组17β-HSD、P450c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dSⅠ组( P=0.001、0.036)。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CdSⅠ组和CdSⅡ组小鼠睾丸中P450c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1);且CdS Ⅱ组明显低于CdS Ⅰ组( 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睾酮水平与P450scc、P450c17、17β-HSD mR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s=0.88、0.80、0.70, P=0.001、0.001、0.004)。 结论:纳米硫化镉可能通过降低小鼠的睾酮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及酶蛋白活性从而产生生殖毒性,且CdS Ⅱ组毒性作用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敌草快中毒与Nrf2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2016年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百草枯以来,敌草快(DQ)的使用逐年增加,在临床上DQ中毒的病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DQ中毒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暂无特效解毒剂。据报道,DQ中毒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神经毒性作用、生殖与发育毒性在DQ中毒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可通过调节其上下游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因此,近年来Nrf2信号通路在DQ中毒及治疗中的作用成为急诊危重症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对Nrf2信号通路与DQ中毒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DQ中毒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ERK/Nrf2-ARE通路探究枸杞多糖对七氟烷麻醉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七氟烷麻醉诱导的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按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BP低剂量组、LBP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以七氟烷麻醉诱导,同时腹腔注射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LBP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100 mg/kg、200 mg/kg LBP,每天1次,阳性对照组予以10 mg/kg维生素E,隔天1次,14 d后处死。计算各组大鼠睾丸与附睾的脏器指数;检测睾丸组织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TUNEL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睾丸组织内Bax、Bcl-2及ERK/Nrf2-ARE通路蛋白表达。结果:LBP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睾丸脏器指数[(0.39±0.04)%、(0.47±0.05)%、(0.62±0.05)%]和附睾脏器指数[(0.08±0.01)%、(0.11±0.01)%、(0.14±0.02)%]均比模型组[(0.33±0.03)%,(0.05±0.01)%]高(均 P<0.001),ACP[(122.13±5.39)U/g、(115.37±4.45)U/g、(109.74±4.73)U/g]、LDH含量[(260.43±15.18)U/g、(245.17±8.13)U/g、(236.19±10.23)U/g]均比模型组[(129.98±6.17)U/g、(279.89±18.41)U/g]低(均 P<0.001),AKP含量[(224.41±11.69)U/g、(247.59±12.17)U/g、(266.74±13.78)U/g]、SOD活性[(3.11±0.12)U·mg/蛋白、(4.05±0.14)U·mg/蛋白、(4.78±0.15)U·mg/蛋白]均比模型组[(200.48±10.48)U/g、(2.02±0.09)U·mg/蛋白]高(均 P<0.001),MDA含量[(14.86±1.41)nmol·mg/蛋白、(10.39±1.22)nmol·mg/蛋白、(5.25±0.47)nmol·mg/蛋白]均较模型组[(18.36±1.99)nmol·mg/蛋白]低(均 P<0.001),睾丸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组低(均 P<0.001),且呈LBP剂量依赖性(均 P<0.001)。模型组大鼠生精小管变薄,生精细胞明显减少,部分曲精管内仅残留少量精原细胞;给药后,LBP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生精小管结构比较完整,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有序,数量增多,空泡减少。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中Bcl-2、p-ERK1/2、Nrf2、HO-1、NQO1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高,Bax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低(均 P<0.05);LBP低、高剂量组Bcl-2、p-ERK1/2、Nrf2、HO-1、NQO1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高,Bax蛋白水平较模型组低(均 P<0.05),且呈LBP剂量依赖性( P<0.05)。 结论:LBP对七氟烷麻醉诱导的雄性大鼠生殖毒性有拮抗作用,可能与抑制ERK/Nrf2-ARE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2毒素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T-2毒素作为粮食作物的主要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发育等都存在毒性作用。在我国大骨节病病区,大骨节病发生的病因物质是病区产谷物内超常聚集的T-2毒素。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换粮等综合防治措施,大骨节病防治成果显著,但病区外环境中仍有致病因子存在。本文在T-2毒素代谢动力学方面,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T-2毒素的理化性质、体内分布、代谢动力学、生物转化以及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各脏器的损伤,以期为T-2毒素对全身各器官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