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术前评估先天性上睑下垂眼睑解剖结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初步探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作为先天性上睑下垂(CP)术前眼睑解剖结构评估工具的可行性,并分析患侧眼提上睑肌及腱膜的病理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10例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初诊患者入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5例)和重度组(5例).利用UBM(SW-3200L,35MHz)对患者双侧上眼睑进行观察并成像.将患侧眼的UBM图像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相对照,进一步比较患侧眼提上睑肌(提肌)及腱膜的免疫组化结果并作初步定量分析.结果 UBM能对包括眼轮匝肌、腱膜、睑板和提上睑肌-Müller肌复合体在内的眼睑结构清晰成像.术前UBM成像发现的腱膜变薄、腱膜后退及腱膜劈裂在术中观察得以印证;术前UBM成像发现的脂肪浸润在术中观察和术后病理中均得以证实.关于脂肪的浸润,中度组中,脂肪组织在腱膜中的浸润密度高于在提肌中(P<0.05),重度组中亦然(P<0.01);脂肪组织在重度组提肌中的浸润密度稍高于中度组提肌(P<0.05),而重度组腱膜中脂肪组织的浸润密度显著高于中度组腱膜(P<0.01).关于胶原纤维的增生,中度组中,胶原纤维在提肌和腱膜中的增生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中,胶原纤维在腱膜中的增生相比于提肌显著增高(P<0.01);此外,重度组提肌中胶原纤维的增生程度稍高于中度组提肌(P<0.05),而重度组腱膜中胶原纤维的增生程度显著高于中度组腱膜(P<0.01).结论 UBM可作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前眼睑解剖结构评估的有效无创检查,重度患者腱膜的组织结构比提肌更为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纤弱天麻,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及其与形态近缘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 & 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 & 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2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该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双flow-through超引流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应用解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成人腹壁下血管穿过腹股沟区域时的直径、血流速度、血管位置、血管长度,为精索静脉曲张双flow-through超引流技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30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成年男性进行B超检查,测量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并进行文献查阅,查出腹壁下血管在腹股沟区域的走行及精索静脉曲张时的静脉管径及流速。并且在两具人体标本上进行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双flow-through超引流模拟手术,总结经验,得出较好的手术方法。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通过B超测得的腹壁下动脉直径[(2.3±0.2) mm]大于腹壁浅动脉[(1.4±0.2) mm, t=10.312, P<0.01],腹壁下静脉直径[(2.2±0.4) mm]大于腹壁浅静脉直径[(1.3±0.2) mm, t=5.533, P<0.01]。腹壁下动脉流速[(3.81±0.84) cm/s]小于腹壁浅动脉流速[(4.33±0.61) cm/s, t=-1.505, P>0.05],腹壁下静脉流速[(1.77±0.23) cm/s]小于腹壁浅静脉流速[(3.03±0.58) cm/s, t=-6.017, P<0.01]。 结论:精索静脉曲张腹壁下静脉双flow-through超引流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 2和(464.7±10.6)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9, 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 2和(329.1±6.7)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07, 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18、64.62, P值均 <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 P=0.137)。 结论: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滑县新区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25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5 cm,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皮瓣设计成网球拍状,切取面积1.8 cm×2.5 cm~3.0 cm×4.0 cm,以拇指腕掌关节桡侧与拇指指骨间关节桡侧的连线为轴心线切取皮瓣,皮瓣蒂部携带0.8 cm宽的筋膜蒂,将皮瓣向远端旋转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内携带拇指桡侧指背神经与受区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直接闭合或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门诊随访23例,微信随访2例。结果:术后25例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皮瓣外形饱满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6~9 mm,平均7.5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良率为92%。结论: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且解剖位置恒定,同时根据拇指缺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旋转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方法:选取8例成人尸头(16侧大脑半球),采用Klingler纤维束固定及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的剥离,观察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大脑的外囊以上层面存在多种白质纤维束,剥离大脑表面灰质后为最浅层、分布最广的"U"型纤维束,其与外囊之间的纤维束主要包括上纵束、弓状束、中纵束、下纵束,以及最外囊、屏状核纤维束;这些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相互关系基本固定。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可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以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规划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并可为脑功能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掌指关节"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以及"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arthritis" "arthroplast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共1 322篇,剔除与内容不符、无法获得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对最终纳入37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自体关节移植和自体软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学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关节融合术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但丧失了关节活动度,可用于严重拇指掌指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置换术:(1)Swanson假体内在的稳定性较强,对于手指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较好,但该假体质软、抗磨损性能较差,术后存在假体断裂和关节活动度下降风险,可用于类风湿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2)热解碳假体对于关节周围骨质及软组织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但该假体对于掌指关节的活动度及外观改善效果较好,可用于严重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3)自带锁定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假体稳固性,并与人体关节具有良好解剖相似性,但目前该假体仅用于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自体关节移植可以使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避免关节置换的并发症,但该技术对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要求较高。自体软骨移植通过重建掌指关节软骨面,恢复僵直关节的活动度;但该术式仅适合于非骨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并且存在着移植物坏死的风险。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缺乏合适假体而最终致残的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个性化制定假体,高度还原骨骼解剖结构,实现与患者最佳匹配;但目前3D打印技术仍存在技术不成熟、打印成本较高以及假体制作过程复杂等问题。结论:对于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需根据患肢部位、病因及病情选择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目前现有手术方式、关节假体的改进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是未来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鼻恶性肿瘤的精准切除及缺损修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精准切除外鼻恶性肿瘤以及准确评估、合理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外鼻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6~86岁。肿瘤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外毛根鞘癌6例,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瘤切除以传统的安全缘扩大切除为主,对于明显影响修复效果的切缘,即病变邻近鼻翼缘、鼻小柱或深部易贯通切缘采用Mohs显微描记手术原理,尽可能缩小切除范围。全部病例均采用肿瘤全切及一期/分期皮瓣修复方法完成,以皮瓣转移为主。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肿瘤安全切缘以4~10 mm为主,其中24例采用了Mohs手术方式。外鼻局限缺损38例,选择邻近双叶瓣、风筝瓣、鼻背眉间皮瓣以及鼻唇沟瓣或游离组织修复;多解剖亚区、全层或累及鼻中隔的复合缺损共10例,有8例选择额瓣修复,包括单纯额瓣修复4例、额瓣+钛网支架重建2例、双岛瓦合额瓣修复2例。随访1~10年,所有皮瓣均成活,没有发生坏死的病例,绝大多数患者对术后鼻外形及鼻通气情况满意。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有限度地应用Mohs手术原理基本能够满足外鼻恶性肿瘤精准切除的需求,个体化应用邻近组织瓣以及多种形式的额瓣,是达到外鼻修复满意、兼顾手术复杂性的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f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fNCSC的原代培养,培养第10、13天时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培养第13天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嵴来源干细胞标志物Sox10及神经元标志物β-Ⅲ Tubul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HIF-2α、Oct4、Nanog、Lin28、Sox2、KLF4、Nestin、Sox10、Slug以及PAX3在hfNCS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Oct4、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培养第10天时,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1.868±0.147),其与低氧组(1.580±0.107)和常氧组(1.451±0.0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培养第13天时,仍以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5.322±1.111),其与低氧组(4.117±0.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8),而与常氧组(1.535±0.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下,Nestin、Sox10、β-Ⅲ Tubulin均有表达,Nestin、β-Ⅲ Tubulin均定位于细胞质,Sox1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ct4、Nanog、Lin28、HIF-2α、Sox10、Slug、PAX3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estin、Sox2、KLF4在低氧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ct4、Sox2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高于另外两组。 结论:低氧有利于提高hfNCSC的增殖能力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其中3%的氧气浓度更适合hfNCSC的增殖以及未分化状态的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寰枢椎脱位病因复杂,病理形态多样。根据寰枢椎脱位的病理学解剖特点,结合临床技术制订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别脱位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综合应用各种寰枢椎松解技术、复位技术、内固定技术和融合技术,才能取得外科治疗的满意效果。本文探讨了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讨论了基于不同寰枢椎脱位类型的治疗策略,分析了临床分型和治疗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后路寰枢椎关节松解融合技术在未来可能对传统分类和治疗策略带来的挑战,显微脊柱外科技术可能在改善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