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后肺纤维化的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然而,很多患者在出院时都有炎症后肺纤维化,部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并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呼吸困难。此炎症后肺纤维化能否完全吸收,对肺功能的影响是否会持续存在,只有随访能够回答。现有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尚未有应用于炎症后肺纤维化的报道。根据既往SARS和MERS的随访经验及目前COVID-19的控制现状,我们需对出院患者加强随访,以了解炎症后肺纤维化的转归,必要时开展药物临床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预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2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COVID-19患者30例、其他病毒性肺炎29例、甲型/乙型流感患者35例及往期健康体检者25名,采用SNK-q等方法分析4组人群及COVID-19各亚组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OVID-19组、甲乙流组和其他类型病毒性肺炎组中逐步递增,且COVID-19组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H=-19.064, 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则在对照组、甲乙流组、其他病毒性肺炎组及COVID-19组中逐步递减,此外DB、UA及GLU在各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亚组分析显示COVID-19患者肺部累及范围+~++者与肺部累及范围+++~++++者组间N( F=9.581, t=-0.152, P<0.05)、N%( F=5.723, t=-0.600, P<0.05)、NLR( F=4.773, t=-1.161, P<0.05)、PCT( F=17.464, t=-1.477, P<0.05)及CRP( F=7.656, t=-1.973,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VID-19临床分型中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组间NLR( F=63.931, t=-2.815, P<0.01)、AST( F=15.704, t=-1.930, P<0.01)、ALT( F=35.551, t=-2.199, P<0.01)、LDH( F=7.715, t=-2.703, P<0.05)及GLU( F=6.306, t=-5.11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期均与NLR( r=0.406, P=0.026; r=0.397, P=0.030)、ALT( r=0.403, P=0.049; r=0.418, P=0.047)、LDH( r=0.543, P<0.01; r=0.643, P<0.01)及GLU( r=0.750, P<0.01; r=0.471, P=0.042)显著相关;从所有纳入指标中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综合信息提取率为82.86%,其中载荷量较大者有Ur、PCT和CRP(PC1);ALT、AST和GLU(PC2);N%、L%、L和NLR(PC3),表明急性感染指标、肝功能和血常规对疾病监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TB+Urea的联合检测为区分COVID-19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最佳方案;N+L+UA的联合检测则为区分COVID-19与甲乙流患者的最佳方案;在评估病情方面,NLR+LDH+GLU+ALT的联合检测为区分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最佳方案,其AUC(ROC)可达到0.904,此时cut-off值为0.477,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100%。 结论:除了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常规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临床预测评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资源造成重大负担。COVID-19以轻型、普通型多见,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虽然较少,但病死率明显升高,所需医疗资源也往往更多。多种基于其他疾病及COVID-19的评分被用于COVID-19不良预后风险的评估,其中包含社区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脓毒症早期识别等常用评分。但上述评分普遍存在通用性、适用性不明,高偏倚等风险。本文将对现有COVID-19评分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28例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普通型2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的血液检查关键指标;按照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中位值42.5 fL,将28例患者分为低RDW-SD组(≤42.5 fL,16例)和高RDW-SD组(>42.5 fL,12例),比较两组免疫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DW-SD对新冠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入院第1天实验室检查指标中,RDW-SD是唯一与PaO 2和PaCO 2均相关的指标,并且与PaO 2呈负相关( r=-0.379, P=0.047),与PaCO 2呈正相关( r=0.509, P=0.006)。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RDW-SD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特征组之间RDW-SD数值(包括男性/女性、年龄≥65岁/<65岁、有/无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高热、有/无发热时间持续3 d、有/无呼吸系统症状、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RDW-SD指标相对稳定,不受患者基线水平影响。低RDW-SD组CD19 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高RDW-SD组(23.01±3.01比15.34±5.34, P<0.05),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低于高RDW-SD组(g/L:11.43±3.20比15.42±1.54,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SD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可信区间(95% CI)为0.59~1.06〕,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评分标准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评分(MuL BSTA;AUC=0.82,95% CI为0.51~1.12),并优于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AUC=0.70,95% CI为0.50~0.91)。 结论:RDW-SD对于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工智能对广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肺部炎症负荷的分层量化分析及临床匹配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广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住院患者肺部炎症负荷进行不同分层的量化分析,并探索影像分型与临床分型间的匹配性。方法:回顾性筛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的COVID-19住院患者836例,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48例临床资料及胸部CT影像学数据,同时使用AI胸部CT评估系统量化分析不同亚组的炎症负荷。纳入相同时段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和危重型的COVID-19患者368例,基于视觉评价及AI进行临床分型及影像学分型的匹配度分析。结果:基于双肺、单侧肺及肺叶等多维度对比分析,重症COVID-19患者总病灶,以及磨玻璃病灶、实变病灶的体积(cm 3)及占比(%)(炎症负荷)均大于非重症患者(均 P<0.001)。重症COVID-19患者的全肺及各肺叶(除右肺中叶外)肺炎评分高于非重症患者(均 P<0.05),但全肺体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危重型及重型2个亚组之间的炎症负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双肺病灶体积、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体积、双肺病灶占比、肺炎分级、全肺评分均大于普通病房患者,全肺体积小于后者(均 P<0.05)。入院时临床诊断为重症COVID-19的368例患者,影像学诊断为重症-危重型病毒性肺炎(VP)为178例(48%),影像学轻型-普通型VP为145例(39%),影像学不确定COVID-19所致的呼吸重症为9例(3%),影像学非COVID-19所致的呼吸重症为36例(10%)。 结论:入院临床诊断重症患者有半数以上在影像学并非重症COVID-19,在临床救治中,应重视呼吸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基础疾病。基于AI的肺部炎症负荷量化分析可为COVID-19患者的精准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至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入院前胸部CT、入院24 h内首次实验室参数及胸部CT。随访至患者首次发病后30 d,将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进展超过50%(符合重型分型标准)作为研究终点。根据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指标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早期炎症指标对新冠肺炎患者发展至重型/危重型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0例新冠肺炎患者,男性74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5±14)岁;轻型6例(4.3%),普通型107例(76.4%),重型22例(15.7%),危重型5例(3.6%)。轻型/普通型组与重型/危重型组间年龄(岁:43±13比57±13)、合并1种慢性疾病患者比例(17.7%比55.6%)、C-反应蛋白〔CRP(mg/L):7.3(2.3,21.0)比40.1(18.8,62.6)〕、淋巴细胞计数〔LYM(×10 9/L):1.3(1.0,1.8)比0.8(0.7,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2.1(1.6,3.0)比3.1(2.2,8.8)〕和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模型评分〔MuLBSTA评分(分):5.0(3.0,5.0)比5.0(5.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LR、MuLBSTA评分、年龄、合并1种慢性疾病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037(1.020~1.055)、1.374(1.123~1.680)、1.574(1.296~1.911)、1.082(1.042~1.125)、6.393(2.551~16.023),均 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为新冠肺炎发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OR和95% CI分别为1.024(1.002~1.048)、1.321(1.027~1.699),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MuLBSTA评分预测重型/危重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18,最佳截点分别为27.4 mg/L、6.0分。 结论:CRP、MuLBSTA评分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对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可能有较好独立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迭代重组在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组(AIIR)技术在病毒性肺炎不同分型中CT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来我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确诊患者86例,采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协议进行双肺CT扫描.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KARL 5级迭代重组、AIIR 3级重组,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第十版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分别测量两组图像的正常肺组织、炎症区的CT值、图像噪声值(SD)、信噪比(SNR).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量表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应用统计学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测.结果 在同低剂量双肺CT扫描方案下,主观评分AIIR优于KARL重组.普通型肺炎组的正常肺组织区域、普通组和重症组的炎症区域的CT值在两种不同的重组方法下无统计学差异.AIIR后重症组炎症区域的SD值、SNR值高于KARL组(t=-11.33,P<0.05),余各组的SD值、SNR值均低于KARL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t=4.82,P<0.05)、(t=9.25,P<0.05)、(t=13.17,P<0.05)、(t=-2.05,P<0.05).结论 AIIR 技术较 KARL 迭代重组技术可以实现较低的噪声以及较高的信噪比,提高图像的主观评分,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9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9例2019-nCoV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及CT影像学的特征.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5例)、重型(9例)和危重型(5例)3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其他反映病情变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比较和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1)2019-nCoV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8/29),伴或不伴有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症状;2例死亡患者分别合并基础疾病和混合细菌感染.(2)患者外周血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23/2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0/2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27/29),降钙素原正常.多数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0/29),白蛋白减低(15/29);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等指标无明显变化.(3)典型病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4)3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高于重型、重型高于普通型.而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IL-10、hs-CRP、淋巴细胞计数、LDH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血清中IL-2R、IL-6表达水平有助于疾病临床分型,可能有助于预测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引起全球大流行.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但病情相对较轻.与确诊或可疑COVID-19患者接触史或聚集性发病等流行病学证据及临床表现是COVID-19诊断的主要依据.儿童COVID-19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相似,确诊有赖于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临床处理强调早识别、早隔离、早诊断及早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应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及体外膜氧合等治疗,严格掌握指征与时机,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6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6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5例,女1例.青年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28、29岁;中老年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45、62、71、75岁.6例患者起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6例患者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5例正常,1例略降低;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3例正常.未见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6例患者CT检查结果均具有磨玻璃样或双侧斑片状影等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征.结论 COVID-19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尽早识别感染者并隔离传染源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史仍然是COVID-19诊断的重中之重,CT联合病毒PCR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 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