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与免疫状态演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在不同时期的肠道功能、血清相关抗体、脾脏细胞因子谱表达与肠道菌群的演变。方法:取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8只,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C组,13只)和STZ组(15只)。STZ组连续5 d空腹腹腔注射STZ 50 mg·kg -1·d -1,NC组注射等体积溶剂。实验第3周测定随机血糖>16.7 mmol/L为建模成功,定义为基线水平,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剩余小鼠观察4周,即实验第7周(实验终点)处死剩余小鼠。每周测量体重、随机血糖和每日饮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细胞因子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相关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粪便进行16SrRNA菌群测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 +FoxP3 +Treg细胞、肠道菌群、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流式细胞术与ELISA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CD4 +FoxP3 +Treg、TGF-β、TNF-α、IFN-γ、IL-6、IL-17与血清ICA、IAA表达水平增加,脾脏IL-4、IL-10表达水平下降(均 P<0.05);在实验终点,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TNF-α、IFN-γ、IL-6,血清GADA、ICA与结肠ZO-1表达水平增加(均 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TZ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 P<0.05),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雷沃菌属和颤螺菌属丰度明显上升(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丰度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65, P<0.05),与TNF-α、IFN-γ、IL-6、IL-17和GADA水平呈负相关( r值-0.61~-0.58,均 P<0.05);颤螺菌属丰度与TGF-β、TNF-α、IL-6和IAA水平呈正相关( r值0.55~0.72,均 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59, P<0.05)。 结论:多次低剂量STZ诱导的T1DM小鼠可能存在CD4 +Foxp3 +Treg及TGF-β介导的负性免疫调节和以增加结肠ZO-1表达的肠道调节,其中颤螺菌属与乳杆菌属丰度改变可能参与免疫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特征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相关的特征性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分析肠道菌群与粪便代谢物之间的关系,评估相关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3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化疗有效组(20例)和化疗无效组(14例),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获得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相关的菌群及代谢物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筛选可预测化疗效果的菌群及代谢标志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生存分析曲线评价相关菌种和代谢物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果。结果: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菌种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5种菌种相对丰度上调,10种菌种相对丰度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唾液普雷沃菌能有效预测化疗效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 P=0.007),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4%,且其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低于丰度低水平患者(17例)( χ2=5.239, P=0.022)。在代谢物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4种代谢物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苏氨酸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区分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AUC=0.743、0.707, P均<0.05),并且两者相对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 2=4.748、5.407, P均<0.05)。通过筛选分析获得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的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患者的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36, P<0.0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8.6%,且模型预测生存概率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2=9.260, P=0.002)。 结论: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标志物,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检索出有关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研究,检索时段为从各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12月,系统评价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的改变。结果:共纳入10篇关于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β-多样性改变明显,粪杆菌属、布劳特菌属、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厌氧棒状菌属丰度降低,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韦荣球菌属、肠杆菌属丰度升高。慢性心衰患者增加的微生物功能模块是色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脂多糖合成等,且与氧化三甲胺生成相关的细菌基因明显增加,与生成有益性代谢物丁酸盐相关的细菌基因减少,有害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 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 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 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 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 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 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 t=102.069, 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 t=77.818, 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 t=9.657, 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 t=5.551,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 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者龈下菌群的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与牙周健康者(periodontally healthy,PH)龈下菌群的差异,为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及基于菌群调控的牙周病新疗法提供参考。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门诊就诊的AgP(AgP组)、CP(CP组)患者和PH受试者(PH组)各10例,根据X线片和口内情况初步预估取样位点后,收集各组龈下菌斑并记录各项牙周临床指数,提取龈下菌斑样本中的DNA,PCR扩增、构建DNA文库并对16S rDNA测序。最终可成功构建文库并测序者包含:8例AgP患者的18个样本,10例CP患者的31个样本和8名PH志愿者的10个样本。对各组样本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以及菌群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细菌与探诊深度的相关性。结果:菌群分析显示,AgP组龈下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在门水平,AgP和CP组拟杆菌门丰度[分别为(36.8±7.4)%、(37.2±6.3)%]、螺旋体门丰度[分别为(16.0±5.4)%、(11.8±3.6)%]均显著高于PH组[分别为(27.5±11.2)%、(5.2±4.4)%]( P<0.05),而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AgP组分别为(4.2±3.3)%、(12.9±5.1)%;CP组分别为(6.1±2.6)%、(12.1±4.0)%]均显著低于PH组[分别为(19.3±13.1)%、(23.0±10.1)%]( P<0.01);AgP组龈下菌群中螺旋体门和柔壁菌门的丰度[分别为(16.0±5.4)%、(1.7±1.2)%]均显著高于CP组[分别为(11.8±3.6)%、(0.7±0.6)%]( P<0.05)。在属水平,AgP组龈下菌群中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 Saccharibacteria_norank、月形单胞菌属、 Oribacterium的丰度显著低于CP组,而产线菌属、 Lentimicrobiaceae_norank、 Defluviitaleaceae_UCG_011、 Family_XI_unclassified的丰度显著高于CP组( 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各组样本存在聚类现象。线性判别分析显示,AgP组富集菌包括螺旋体科等,CP组富集菌包括拟杆菌科等。相关性分析显示,AgP组中密螺旋体属、 Defluviitaleaceae_UCG_011、支原体属、卡氏菌属、 Fretibacterium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r=0.525~0.750, P<0.05),丛毛单胞菌科-未分类的属、链球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奈瑟菌属、普雷沃菌属、消化球菌属、劳尔菌属、 Bergeyella和放线菌属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负相关( r=-0.617~-0.490, P<0.05);CP组小类杆菌属、 Family_XI_unclassified、卡氏菌属、消化链球菌属、 Pelospora和理研菌科_RC9_肠组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r=0.430~0.533, P<0.05)。 结论:牙周炎症和健康时其龈下菌群存在明显不同;AgP和CP的龈下菌群也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就诊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LADA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NCP)者。收集研究对象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等,收集研究对象粪便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ersion 1.8.0)分析反映肠道菌群丰富性和多样性的alpha多样性指标和反映组间结构相似性的Beta多样性指标,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基于PICRUST分析微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42例研究对象,NCP组14名,T2DM组14例,LADA组14例。3组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 Lac_Lachnospira)、罗氏菌属( Lac_Roseburia)、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 Lac( Ruminococcus)]均降低( P<0.05),与T2DM组相比,LADA组的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降低(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苯丙氨酸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预测功能途径降低(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DA抗体滴度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呈负相关( r=-0.44),与普雷沃菌属( r=0.38)、小类杆菌属( r=0.34)、瘤胃球菌属(瘤胃球菌科)( r=0.53)均呈正相关(均 P<0.05);IA-2A抗体滴度与巨球菌属呈正相关( r=0.13, P<0.05)。 结论:LADA患者存在较为特异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并伴随着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罗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的减少,以及苯丙氨酸合成、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重要的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降低。此外,LADA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普雷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等菌属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型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菌群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9例肺炎型肺癌、11例结节型(最大径≤3 cm)早期肺癌患者与7例健康人的BALF,提取BALF菌群的总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二代测序(NGS)分析后,分析微生物菌群分数量及分布特征,并比较肺炎型、结节型肺癌患者及对照组3组间BALF中微生物菌群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肺炎型肺癌诊断预测价值。结果:肺炎型组患者BALF中中位细菌序列数量为9 235(3 498,30 743),高于对照组[382(98,2 508)]及结节型组[486(96,780)]( P值均=0.001);中位细菌菌种种类肺炎型组[9(6.5,10.5)]高于对照组[2(2,6)]及结节型组[4(2,7)],肺炎型组较对照组和结节型组细菌菌种增多( P=0.015及 P=0.021);肺炎型组中肺炎链球菌属、普雷沃菌属的检出阳性率(9/9,100.0%)、(8/9,88.9%),均高于对照组(3/7,42.9%)、(2/7,28.6%)及结节型组(4/11,36.4%)、(4/11,36.4%)( P值均<0.05);肺炎型组检出占优势菌黑普雷沃菌8例(8/9,88.9%),较结节型组3例(3/11,27.3%)及对照组1例(1/7,14.3%)优势患者占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产黑普雷沃菌序列数为2 392(521.3,11 715)高于对照组(219)及结节型组[48(9,498)]( P值均<0.05)。以普雷沃菌属序列数占比为37.3%或产黑普雷沃菌序列数263为临界值,预测肺炎型肺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663,1.000, P=0.004 7)和0.92(0.785,1.000, P=0.000 5)。 结论:肺炎型肺癌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菌属菌种、数量较健康人复杂,微生物菌群种群分布与局部早期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其中以普雷沃菌属及产黑普雷沃细菌分布较为普遍,占明显优势,普雷沃菌属占比及产黑普雷沃细菌序列数对肺炎型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0只。CLP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后24 h每组取8只大鼠肠道粪便及腹主动脉血,其余大鼠用于观察7 d存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序列对比和聚类后获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信息进行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并挖掘标志性菌群。结果:制模后24 h,CLP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毛发散乱等表现,且血清TNF-α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ng/L:43.95±9.05比11.08±3.27, P<0.01);制模后7 d,Sham组大鼠全部存活,而CLP组大鼠累积生存率仅31.82%。多样性分析显示,Sham组与CLP组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物种数量(个):520.00±52.15比492.25±86.61,Chao1丰富度估计量:707.25±65.69比668.93±96.50,Shannon指数:5.74±0.42比5.79±0.91,Simpson指数:0.93±0.03比0.94±0.05,均 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根据OTU加权,组间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丰度加权矩阵: R=0.23, P=0.04;丰度不加权矩阵: R=0.32, P=0.01)。门水平差异菌群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变形菌门和TM7菌门丰度显著升高〔18.100%(15.271%,26.665%)比6.974%(2.854%,9.764%),0.125%(0.027%,0.159%)%比0.018%(0.008%,0.021%),均 P<0.05〕;在属水平上,CLP组螺杆菌属、钌杆菌属、颗粒链菌属、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升高〔5.090%(1.812%,6.598%)比0.083%(0.034%,0.198%),0.244%(0.116%,0.330%)比0.016%(0.008%,0.029%),0.006%(0.003%,0.010%)比0.001%(0%,0.003%),0.094%(0.035%,0.430%)比0.007%(0.003%,0.030%),均 P<0.05〕,而拟普雷沃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7.345%(3.662%,11.546%)比22.504%(14.403%,26.928%),0.113%(0.047%,0.196%)比1.229%(0.809%,2.290%),均 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所属益生菌在Sham组显著富集,罗姆布茨菌是富集最显著的菌种;而螺杆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和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在CLP组显著富集,螺杆菌_NGSU_2015为富集最显著的菌种。 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肠道微生态结构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拟普雷沃菌属等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螺杆菌属等机会致病菌丰度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其唾液和粪便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唾液菌群和粪便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于2019年8月在河南林州市选择38名居民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同时收集唾液和粪便标本,并进行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唾液菌群、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Observed ASVs和Shannon指数)以及各菌群(菌门、菌属和菌种)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38名研究对象的年龄 M(范围)为54(43~69)岁;男性16名(42.1%)。唾液菌群的Observed ASVs与年龄呈负相关, r s值为-0.35( P<0.05);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与年龄没有相关性。唾液中密螺旋体属( r s=?0.44, P<0.05)、异普雷沃菌属( r s=?0.42, P<0.05)和卟啉单胞菌属( r s=?0.41, P<0.05)与年龄相关;菌种牙髓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坦纳异普雷沃菌( Alloprevotella tannerae)、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牛眼莫拉菌( Moraxella bovoculi)、 Prevotella sp.oral clone ID019和 Prevotella sp.oral clone ASCG10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 s分别为-0.50、-0.40、-0.38、-0.35、-0.33和-0.33(均 P<0.05)。粪便中肠杆菌属( r s=-0.35, P<0.05)、埃希杆菌属( r s=-0.33, P<0.05)和双歧杆菌属( r s=0.33, P<0.05)的相对丰度与年龄相关;菌种沉积物龙包茨菌( Romboutsia sedimentorum)、穆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murliniae)和单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uniformis)的相对丰度与年龄相关,相关系数 r s值分别为-0.42、-0.37和0.36(均 P<0.05)。 结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唾液和粪便菌群相对丰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在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NGS)在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GB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58份男性尿道分泌物、30份处女和20份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同时进行GBS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结果:GBS在NGS中的检出率为18.5%(20/108),在FQ-PCR中的检出率为20.4%(22/108),在传统细菌培养鉴定中检出率为4.6%(5/108)。NGS与FQ-PCR两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男性尿道分泌物、处女和孕妇阴道分泌物GBS筛查鉴定中符合率为100%、30%和0%。男性尿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数量最多,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数量最少。男女泌尿生殖道均有瑞士乳酸杆菌、惰性乳酸杆菌、copri普雷沃菌、无乳链球菌、婴儿链球菌等相同菌群存在。结论: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适合微生物菌群及物种的筛选,男、女泌尿生殖道均有无乳链球菌定植,且菌群结构部分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