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卵巢类癌合并肝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卵巢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报告1例原发性卵巢非典型类癌,患者因腹围增加2年、发现盆腔巨大肿物3d就诊,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腹、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异常强化肿物,肝脏及右侧腹膜后异常强化结节及软组织肿物,予以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术+肝脏表面活检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卵巢非典型类癌Ⅳ期(G2T3cN1bM1b)合并肝转移、腹膜后转移,术后化疗6个周期,术后1年余复发.结合此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卵巢类癌的认识,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18F-FDG PET/CT的预后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2例,分析临床特征资料、18F-FDG PET/CT检查指标及随访总生存情况.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效能分析.结果:142例患者随访15~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85例,随访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2%、34.0%.分别依据患者的年龄、骨转移情况、肝转移情况、全身MTV之和情况、全身TLG之和情况分为2个组别,各亚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骨及肝转移、全身MTV之和2.5及全身TLG之和2.5均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3.使用ROC曲线分别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生存情况预测情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18、0.722.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除受年龄、骨转移影响外还与18F-FDG PET/CT指标关系密切;利用以上指 标进行 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具有 良好的 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重新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制订严格的受者选择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NRCLM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如果积极治疗,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很小。供者肝脏的短缺是肝移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标准供者、活体肝移植和开发创新手术技术等策略得到缓解。总之,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NRCLM的方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相关技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特征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相关的特征性肠道菌群及粪便代谢物,分析肠道菌群与粪便代谢物之间的关系,评估相关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3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化疗有效组(20例)和化疗无效组(14例),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获得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相关的菌群及代谢物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筛选可预测化疗效果的菌群及代谢标志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生存分析曲线评价相关菌种和代谢物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果。结果: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菌种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5种菌种相对丰度上调,10种菌种相对丰度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唾液普雷沃菌能有效预测化疗效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 P=0.007),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4%,且其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低于丰度低水平患者(17例)( χ2=5.239, P=0.022)。在代谢物方面,与化疗无效组比较,化疗有效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4种代谢物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苏氨酸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区分化疗有效与无效患者(AUC=0.743、0.707, P均<0.05),并且两者相对丰度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 2=4.748、5.407, P均<0.05)。通过筛选分析获得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的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患者的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36, P<0.0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8.6%,且模型预测生存概率高水平患者(17例)总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17例)( χ2=9.260, P=0.002)。 结论:唾液普雷沃菌和前列腺素F2α-1-乙醇酰胺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标志物,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的后续治疗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非治愈性切除的69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观察,依据真实世界里后续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分为追加手术组( n=12)和随访组( n=57)。主要观察临床和病理资料的组间差异,追加手术组的外科手术情况,2组三年无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影响随访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与随访组比较,追加手术组的黏膜下层浸润率[66.7%(8/12)比21.1%(12/57), χ 2=7.927, P=0.005]、脉管侵犯率[33.3%(4/12)比1.8%(1/57), P=0.003]和神经侵犯率[16.7%(2/12)比0.0%(0/57), P=0.028]更高。追加手术组追加外科手术距ESD手术的间隔时间为18.5 d(7~55 d),外科手术用时(286.4±85.9)min,清扫淋巴结(25.6±7.4)枚,4例(33.3%)有肿瘤残留,4例(33.3%)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1例于外科手术后17个月发生肝转移,手术后22个月因胃癌肝转移死亡,1例外科手术后22个月因非肿瘤原因死亡,三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三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1.7%(11/12)和91.7%(11/12)。随访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三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7.7%(50/57)和100.0%(57/5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2 cm是影响随访组患者三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37, HR=15.595,95% CI:1.181~205.952)。 结论:对于ESD非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或密切随访均是安全可行的后续治疗策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内镜手术病理结果,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意愿进行合理选择;而对于原发肿瘤长径≥2 cm者,建议积极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67例 皮疹—肌无力—腹胀—呼吸困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恶性肿瘤继发皮肌炎、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女,70岁,先后出现皮疹、肌无力、腹胀及呼吸困难,伴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活化酶(SAE)抗体阳性,糖类抗原19-9(CA19-9)显著升高,CT提示肺栓塞、肺部占位、胆囊底壁缩窄,后PET-CT提示胆囊为恶性病变,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伴肝转移,最终诊断为胆囊癌、肿瘤相关性皮肌炎、急性肺栓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原发性绒毛膜癌伴肝转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原发性绒毛膜癌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血清人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及肝脏占位,病理诊断为胰腺绒毛膜癌伴肝脏转移。经化疗,血清人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实践中探索 探索中前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系统性化疗。虽然近年来化疗方案较之前的吉西他滨单药有所进步,但仍未能带来生存期的明显延长。外科手术在胰腺癌肝转移患者中的探索和尝试一直没有停止。大量回顾性研究结果证实,未加选择地实施手术并不能给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手术仅对高度选择后的患者有意义。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学组发起的CSPAC-1研究拟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阐明胰腺癌肝转移患者手术的标准和价值。本文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探索,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