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药临床应用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临床应用不仅历史悠久,且疗效十分显著,即便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中药依然以其独特魅力和显著疗效,在医疗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份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传统医学,在《实用中药临床手册(第二版)》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与传承,该书详尽地总结了中药的理论知识,并融入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中药应用指南,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并掌握最新的治疗方法和配伍方案,从而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敢为人先 久久为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973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断肢再植研究室敢为人先,首创功能性移植胸大肌肌腹部替代因缺血性挛缩而失去功能的前臂屈肌群,有效重建手指屈曲功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世界首例临床功能性肌肉移植成功案例,将我国显微外科技术推向新的高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5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几代显微外科人的艰苦探索和辛勤耕耘,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我们不能忘却过去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他们深耕临床的精神和探索医学研究的态度,激励着后来人。值此50年庆典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开拓功能性肌肉移植和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同道,愿我们久久为功,继续推动中国显微修复重建外科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患者,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骨科生态体系的构建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促使不同学科飞速发展、交互融通,各类颠覆性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医学发展模式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等模式逐步向智慧医学转变。在此背景下,骨科学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进行诊疗理念、治疗方法和预后预测的智慧化变革。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探索骨科学"智慧"发展模式,是当今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的使命与职责。本文从"智慧"的内涵出发,通过典型智能技术影响骨科学发展的若干方面,逐步构建现代科技赋能的最优化"智慧骨科"生态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助力重症医疗可及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过去半个世纪重症医学取得迅猛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与专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础建设逐渐出现短板及ICU人文关怀发展滞后。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应用5G和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将逐步解决重症医学人力物力缺乏、报警准确性低、响应速度及能力不足等短板;同时通过加强人性化关怀着重改善患者就诊舒适性,增加ICU人文关怀属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本文通过回顾ICU发展历史,明确智慧ICU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智慧ICU建设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阐明了智慧ICU建设的3个组成部分:智慧化空间与环境管理、智慧化设备与物品管理、智慧化监护与诊疗。最终通过智慧ICU实现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漫步牙槽光辉岁月 勇踏实践创新征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1966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创刊促进了牙槽外科的发展,研究集中在拔牙方法和拔牙并发症,牙移植和修复前外科逐渐起步;停滞不前阶段(1967—1977年),由于国际交流的中断,牙槽外科的发展几乎停滞;奋起直追阶段(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牙槽外科学者开始努力追赶前十年的停滞,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显著创新成果诞生;科学发展阶段(1986—2010年)中,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中国现代牙槽外科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论文撰写都开始进入科学规范的时代;探索创新阶段(2011—2023年)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牙槽外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在技术、临床、基础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步达到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回顾我国牙槽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历程,可见我国老一辈牙槽外科学者的智慧和汗水。然而,当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标准化、临床实践的推广和人才培养等,这需要当代牙槽外科人砥砺前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小班化学习社区建构与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趋势下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实效,利用智慧教学云平台,布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备课、课堂应用和督导监控等模块。以平台为媒介,通过学生端和教师端共建了实体课程的小班化探究式学习社区。在医学八年制教学中,按照实体课表构建设计了学习周期的内容,依托云平台进行课前、课堂和课后发布。学生在学习社区内主动学习基础性概念,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应用的探究,并按照课堂或课后发布进行知识拓展。经过教学实证,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小班化学习社区,提交率、互动率和得分率均超过90%,学生参与度高。其既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又能在课程教学中构建面对面学习社区,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IVF+梦计划:VR/AR在人类辅助生殖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列举智慧医疗中革新性的技术——虚拟现实(vir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医学应用中较为成功的案例,对VR和AR技术在生殖中心的诊疗工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虚拟3D影像模型、虚拟的仿真模型、头戴式显示器、VR眼镜、虚拟操纵杆、数据手套等设施以及5G网络应用于手术技能培训评估和考核、术前方案规划模拟和治疗方案的评估、手术辅助、远程手术、缓解疼痛等具体应用方案。同时,本文对未来VR/AR体系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勾画和展望,以搭建一个基于VR/AR技术的智慧生殖中心的架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微课、慕课等紧密融合临床实际和前沿进展的在线资源,依托医教云APP平台等信息技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将构建的新型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应用于2017级(110人)和2018级(107人)本科生的牙体牙髓病学教学(试验组),并于2020和2021年进行理论考试;2016级本科生(111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教学,于2019年进行理论考试。对2018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调查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的使用感受,并通过比较2016、2017和2018级学生线下理论考试成绩评估智慧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2018级学生对于智慧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式认可,75.2%(79/105)的学生对教学过程非常满意或满意,认为其能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增加专业知识的延伸拓展,37.1%(39/105)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教学未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提升学习效率。比较2019至2021年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发现,2021和2020年学生的平均分[分别为(78.79±9.88)、(76.45±8.33)分]均显著高于2019年[(67.67±10.58)分]( t=6.77, P<0.001; t=8.51, P<0.001);2021年平均分与2020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9, P=0.223)。 结论:智慧课堂的应用提升了牙体牙髓病学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可为口腔医学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化ICU病房建设:未来是否可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ICU是重症患者接受全方位诊疗的关键场所。然而目前ICU工作强度高、诊疗难度大、人文环境差等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加快ICU改革步伐。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化ICU病房将势在必行。现代ICU环境数据丰富,在常规治疗中即可收集大量患者数据,因而使其成为可以部署智慧化数字平台的理想场所,监测系统、电子病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为开发更准确的预测模型、更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更个性化的诊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设计及布局良好的ICU病房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入住感受,以及增加医护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因此,智慧化ICU病房的建立是重症医学进入到快车道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必将对ICU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门"新兴医学学科"的灵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这"两门新兴医学学科"在世界学术领域独树一帜。这是因为客观上当代中国学者恰逢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主观上又有一种文化自觉,极力弘扬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用中华传统文化抚育"两门新兴医学学科"。中华传统审美文化,抚育"两门新兴医学学科"的灵魂;中华传统法制文化,演绎当今中国独有的两大专业性法规,为"两门新兴医学学科"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