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手术显微镜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口腔手术显微镜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学生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名学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口腔手术显微镜进行G.V.Black I类洞窝洞预备和髓腔通路预备操作,教师对学生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和直视下的操作分别进行评分,针对口腔手术显微镜下操作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手术显微镜下和直视下窝洞预备评分分别为(90.16±3.01)分和(90.72±2.57)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口腔手术显微镜下和直视下髓腔通路预备评分分别为(92.30±2.82)分和(88.93±2.3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3%(67/75)的学生认为口腔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学习临床操作技巧,29.3%(22/75)的学生在口腔手术显微镜的调节和操作方面存在困难。 结论:口腔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髓腔通路预备操作,学生对口腔手术显微镜的熟练使用仍然需要专门培训和授课教师的教学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ICO循证医学原则在牙体牙髓病科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PICO(population/patient,intervention/exposure,comparison/control,outcome)循证医学原则在牙体牙髓病科住院医师病例报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住院医师随机纳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名。试验组由带教教师指导将观察对象、干预措施/暴露因素、对照、结局原则应用于病例报告准备,对照组由带教教师指导进行传统式病例报告。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出科病例报告的语言表达能力、病例完整度、诊治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以及讨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并对两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t检验和卡方分析。 结果:试验组的出科病例报告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89.25±3.24)分 vs.(86.32±3.55)分, t=3.23, P=0.002],主要得分点在于讨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27.25±0.16)分 vs.(23.78±0.36)分, t=8.77, P<0.001]。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住院医师希望参加病例报告的频率明显提升( P=0.035)。 结论:应用PICO式循证医学原则有助于提高牙体牙髓病科住院医师病例报告的总体水平,提升其参与病例报告的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微课、慕课等紧密融合临床实际和前沿进展的在线资源,依托医教云APP平台等信息技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将构建的新型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应用于2017级(110人)和2018级(107人)本科生的牙体牙髓病学教学(试验组),并于2020和2021年进行理论考试;2016级本科生(111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教学,于2019年进行理论考试。对2018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调查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的使用感受,并通过比较2016、2017和2018级学生线下理论考试成绩评估智慧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2018级学生对于智慧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式认可,75.2%(79/105)的学生对教学过程非常满意或满意,认为其能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增加专业知识的延伸拓展,37.1%(39/105)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教学未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提升学习效率。比较2019至2021年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发现,2021和2020年学生的平均分[分别为(78.79±9.88)、(76.45±8.33)分]均显著高于2019年[(67.67±10.58)分]( t=6.77, P<0.001; t=8.51, P<0.001);2021年平均分与2020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9, P=0.223)。 结论:智慧课堂的应用提升了牙体牙髓病学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可为口腔医学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牙根吸收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影像学上严格评价现有的相关文献,比较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牙根吸收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从影像学上比较正畸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牙根吸收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分析纳入研究的特征,评价研究的质量,定量分析和比较正畸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牙根吸收程度。结果:6篇研究被纳入,研究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异质性( P=0.1, I2=46%),按照正畸前的牙根状况作亚组分析,发现正畸前的牙根异常是明显的异质性因素,排除1篇低质量且有明显异质性的研究,其余5篇被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畸后的牙根吸收量在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之间无显著差别[MD=0.04(-0.06,0.13), Z=0.80, P=0.42]。按照牙齿类型和测量方法的亚组分析显示各亚组间都无显著差异(分别为 P=0.63和 P=0.62)。 结论:当评价和比较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牙根吸收程度时,要考虑正畸前的牙根状况。正畸前的牙根异常,如牙创伤史和牙根吸收史,是影响评价正畸后牙根吸收程度的明显干扰因素。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正畸治疗前牙根正常的前提下,正畸后根管治疗牙和活髓牙的牙根吸收程度无明显差别。在临床上根尖片和CBCT都适用于评价牙根外部根尖吸收。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有限,并且仍存在方法学差异,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整体思维培养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教学中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整体思维培养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整体思维的有效性。方法:在牙体牙髓病科临床实习中对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3级(A组,174人)和2014级(B组,92人)学生采用整体思维培养。通过出入科考核和问卷调查,并与历史同期2012级(C组,88人)学生的成绩对比等方法,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和 t检验。 结果:A、B组入科、出科考核成绩及病例汇报分项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性思维分项成绩在实习后提高。与C组相比,A、B组出科考核成绩及病例汇报分项成绩均提高。问卷结果显示,87.9%(153/17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整体思维建立,但77.6%(135/17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结论:整体思维培养模式在牙体牙髓病科实习中效果肯定,进一步完善后值得在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显微根管治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显微根管治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促进牙体牙髓病学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推广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6至28日参加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举办的显微根管治疗“线上理论+线下实操”混合式教学课程的865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及其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和展望。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 2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65份,回收有效问卷8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8%。其中18~30岁学员占50.3%(430/855);学员从业年限0.5~40年;医师和助理医师分别占40.9%(350/855)和32.9%(281/855),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26.2%(224/855);使用与未使用过牙科显微镜的学员分别占70.5%(603/855)和29.5%(252/855)。学员普遍认同显微根管治疗混合式教学较传统线下教学更具新鲜感和时效性,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知识点的理解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也优于传统线下教学。对于目前的口腔医学实践课程,学员们更倾向于线上理论加线下实操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效果易受线下练习条件[41.3%(353/855)]和线下练习频率[39.6%(339/855)]的影响。此外,使用与未使用过牙科显微镜的学员仅对影响显微根管治疗混合式教学效果这一问题的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37, P=0.004)。 结论:显微根管治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同时需考虑学员专业技术水平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并为牙体牙髓病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经验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砥砺共行70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梳理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自1953年创刊至2023年7月发表的所有牙体牙髓病学相关文章,共1 247篇,占《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刊发文章(9 961篇)的12.5%,承载着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前行的历程。本文记录了开创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的5位前辈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9位主任委员带领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事业进步的足迹。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近30年来发展迅猛,无论从临床诊治技术还是前沿科学研究,均有直追国际先进水平的表现。70年来,我国在龋病、牙髓治疗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牙齿咬合疾病、牙发育性疾病方面多有独到的建树;在牙髓生物学和牙髓根尖周病、牙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中也紧随国际热点。学者们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虽然只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部分工作,但通过本文的回顾,仍可触及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领域的卓越成绩及传承发展的清晰脉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联合CBL在牙体牙髓病学教学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联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牙体牙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48名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SP联合C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实验组的实践考试成绩及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SP联合CBL"教学的满意度更高(88.8% vs. 56.3%)。 结论:SP联合CBL可以提高牙体牙髓病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体牙髓病诊疗中口腔放射学的应用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体牙髓疾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美观。口腔放射学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对于牙体牙髓疾病的术前诊断、治疗以及术后评估都至关重要。选择口腔放射学检查的原则是为诊疗提供精准必要信息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利益。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形成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涵盖牙体牙髓病诊疗中常见的放射学临床应用场景,并提供了放射检查方法的推荐意见。希望通过本指南的制定,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重要临床问题,为牙体牙髓病诊疗中放射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