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湿邪致病特点论治侵袭性肺曲霉病所致长期发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指曲霉菌属侵犯肺或支气管所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1],其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临床所重视.IPA的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多见,有研究显示发热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首发且唯一提示性临床特征[2],IPA患者更容易表现出发热这一症状[3],且此类发热多具有长期性(发热时长超过2周)、难治性的特点,令患者和临床工作者为之困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旨在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15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结果:15例ABPA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3)岁。其中1例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在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结核4例,肺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支气管扩张2例,嗜酸粒细胞增高性肺炎1例。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均升高,9例(60%)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4例血清特异性烟曲霉IgG抗体升高,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真菌++,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高通量测序提示烟曲霉阳性。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多发斑片状影,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查外周血癌胚抗原不同程度升高,全身检查及后期随访中未发现肿瘤病灶,且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外周血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结论:ABPA的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及支气管扩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上肿瘤标志物的干扰,使其极易被漏诊及误诊。提高对ABPA的认知,使其得到早期发现及治疗,从而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综合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2 902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吸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真菌致敏哮喘患儿的分布情况和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致敏分布情况,比较4组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Hb)、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和tIgE,观察4组哮喘患儿不同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和tIgE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2 902例哮喘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331例(11.41%)、真菌多重致敏组898例(30.94%)、非真菌致敏组1 067例(36.77%)和非致敏组606例(20.88%)。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共1 229例(42.35%),其中男851例(69.24%),女378例(30.76%)。不同年龄段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31, P<0.001),以6~8岁、9~11岁占比较高。不同就诊季节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1, P<0.001),以夏季占比最高。链格孢致敏哮喘患儿1 115例(38.42%),以3级(37.22%)、4级(32.29%)致敏较多;烟曲霉致敏哮喘患儿610例(21.02%),以2级(45.90%)、3级(30.33%)致敏较多。真菌多重致敏组中合并1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54.23%(487/898),以真菌+尘螨占比最高33.63%(302/898);合并2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32.18%(289/898),以真菌+尘螨+花草树木占比最高25.84%(232/898);合并3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13.59%(122/898)。4组哮喘患儿性别、年龄、就诊季节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于EOS绝对值、ELR和ENR,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Hb,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tIgE,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非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各组内均呈现季节性变化(均 P<0.05)。单纯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夏季升高;真菌多重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冬季降低;非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和tIgE在秋季升高,ELR和ENR在冬季降低,Hb在夏季降低。 结论:真菌致敏性哮喘是重要的哮喘类型,男童、6~11岁儿童发病居多,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真菌致敏性哮喘2型炎症突出,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均升高,并且呈现季节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对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测病原菌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例器官移植后肺炎/疑似肺炎患者的BALF,均进行了同步mNGS和常规微生物综合试验(CMT)检测,并以CM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mNGS和CMT在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中诊断价值的差异,并分析mNGS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肺炎病原体:在入组的3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31种病原体,包括细菌(16种)、真菌(9种)、病毒(6种),其中mNGS和CMT共同检测到25种病原体,仅mNGS检测到19种病原体。采用mNGS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4%(18/35)、42.9%(15/35)、31.4%(11/35)〕;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属和肺孢子菌属是最常检测出的真菌〔分别为31.4%(11/35)、22.9%(8/35)、22.9%(8/35)〕;有20例患者病毒检测呈阳性,最常检测到的病毒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分别为28.6%(10/35)、20.0%(7/35)、17.1%(6/35)〕。此外mNGS还检测出1例布鲁氏菌。②诊断效能:就细菌检测而言,对纳入研究的35例患者样本进行CMT检测有20例阴性结果,对阴性样本采用mNGS方法检测共产生10例阳性结果;mNGS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CMT阳性样品〔优势比( OR)=5.5,95%可信区间(95% CI)为1.2~24.8, P=0.02〕;mNGS对于诊断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50.0%,而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8.3%、91.1%。就真菌检测而言,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OR=1.5,95% CI为0.5~4.2, P=0.60);mNGS对于诊断真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64.7%,PPV和NPV分别为68.4%、68.8%;对纳入35例样本进行CMT检测产生17例阴性结果,对检测阴性样本使用mNGS检测共产生6例阳性结果。共20例患者样本采用mNGS检测到病毒阳性。此外,23例患者(占65.7%)被确诊为肺部混合感染。 结论:使用mNGS检测BALF中的病原体提高了危重症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细菌鉴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NGS在检测病毒和识别混合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理确诊肺真菌病43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肺真菌病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外科手术、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病理确诊的肺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入选经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患者43例,分别经外科手术确诊26例(60.47%),经支气管镜确诊14例(32.56%),经皮肺穿刺确诊3例(6.98%);肺曲霉病27例(62.79%),肺隐球菌病11例(25.58%),肺念珠菌病3例(6.98%),肺毛霉病2例(4.65%)。43例患者中27例(62.79%)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糖尿病10例(23.26%),恶性肿瘤7例(16.28%),支气管扩张症4例(9.3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3例(6.9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2例(4.65%),肺结核2例(4.65%),结肠癌术后化疗1例(2.33%)。43例患者主要呼吸系统症状:咳嗽24例(55.81%),咳痰21例(48.84%),咯血16例(37.21%),发热9例(20.93%),喘息8例(18.60%),胸痛7例(16.28%),声音嘶哑1例。胸部影像学改变:肺部结节20例(46.51%),"血管贴边征"12例(27.91%),斑片渗出影10例(23.26%),团块/实变8例(18.60%),空洞7例(16.28%),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6例(13.95%),空气新月征5例(11.63%)。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为多见;常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咯血;影像学表现主要以肺部结节多见,肺隐球菌病可见"血管贴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囊性纤维化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伴咯血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l例囊性纤维化(CF)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伴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儿童CF并发ABPA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男,15岁4个月,以反复咳嗽、咳痰起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500 IU/mL,烟曲霉特异性IgE及IgG阳性,肺部CT提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黏液栓,最初诊断为ABPA。进一步查汗氯89 mmol/L,基因结果提示 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09G>A,来自父亲;c.3310G>T,来自母亲),诊断为CF并发ABPA,临床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停药后反复,出现大咯血后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2年再次出现ABPA,目前随访中。CF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病,预后差。当CF患儿并发ABPA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早期识别及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检查快速现场评估对重症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快速现场评估(B-ROSE)在重症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IBPA)中的诊断价值,旨在为获得微生物学证据之前开始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监护治疗病房(RICU)收治的疑诊为IBPA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入院时以其他病原体(如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为主者。入RICU 24 h内尽快实施床旁B-ROSE,从而指导是否开始抗真菌治疗。以目前侵袭性曲霉病国际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计算B-ROSE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等,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方法对诊断IBPA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76例疑诊IBPA的重症肺炎患者纳入研究。依据国际诊断标准,IBPA 81例,非IBPA 95例;根据B-ROSE早期诊断,IBPA 89例,非IBPA 87例。B-ROSE的诊断符合率为84.09%(148/176),B-ROSE诊断重症IB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95%可信区间(95% CI)为0.782~0.905,敏感度为87.65%,特异度为81.05%,阳性预测值为79.78%,阴性预测值为88.51%,漏诊率为12.35%(10/81),误诊率为18.95%(18/95)。与真阴性组比较,假阴性组(漏诊组)长时间(≥14 d)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70.0%(7/10)比9.1%(7/77), P<0.01〕以及伴有糖尿病的比例〔40.0%(4/10)比10.4%(8/77), P<0.05〕均显著性升高;但两组B-ROSE均表现为黏膜出血、充血及水肿〔100.0%(10/10)比94.8%(73/77), P>0.05〕,提示黏膜急性炎症改变为非特征性。与真阳性组比较,假阳性组(误诊组)长时间(≥14 d)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显著降低〔33.3%(6/18)比60.6%(43/71), P<0.05〕;B-ROSE结果显示,误诊组表现为黏膜白斑、黑斑及伪膜的病例比例亦显著降低〔16.7%(3/18)比52.1%(37/71), P<0.01〕,提示长时间(≥14 d)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以及B-ROSE表现为黏膜白斑、黑斑和伪膜的病例不容易误诊。容易误诊为IBPA的肺炎样表现的疾病主要有肺结核(38.9%,7/18)、炎症样表现的肺腺癌(27.8%,5/18)以及肺血管炎(16.7%,3/18)等。 结论:在获得微生物学证据之前,B-ROSE有助于重症IBPA早期抗曲霉治疗的决策,该方法快速、简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B-ROSE缺少特征性样改变,尤其对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的重症肺炎,需注意IBPA漏诊;而肺结核、炎症样表现的肺腺癌和肺血管炎等疾病应警惕误诊为IB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4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丝状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热116例(81.1%),咳嗽104例(72.7%),咳痰83例(58.0%),气促59例(41.3%);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9.3, 60.8)/μL,其中118例(82.5%)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白细胞计数减少52例(36.4%),增多18例(12.6%);贫血109例(76.2%),血小板计数减少29例(20.3%);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64例(44.8%);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114例(79.7%),粟粒样改变12例(8.4%),胸腔积液44例(30.8%),胸腔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例(31.5%);抗真菌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24例(86.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19例(13.3%)。143株丝状真菌中,曲霉菌属56株(39.2%,其中24株为烟曲霉),马尔尼菲篮状菌( Talaromyces marneffei, TM)37株(25.9%),青霉菌属22株(15.4%),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28株(19.6%)。曲霉菌属、TM、青霉菌属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感染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4.5、15.0、53.5和22.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1.282, P=0.010)。艾滋病患者合并不同菌属肺部丝状真菌感染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TM组[89.2%(33/37)],曲霉菌属组[67.9%(38/56)]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组[67.9%(19/28)],青霉菌属组[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96, P=0.026)。 结论:广东省艾滋病患者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原谱多样化,以TM和烟曲霉为主,且病原谱可能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中诊断敏感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中诊断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IPA为研究对象,气管镜前给予抗真菌药者为经验性治疗组,余为诊断驱动治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BALF GM结果。结果:共66例COPD合并IPA者纳入分析,其中经验性治疗组17例、诊断驱动治疗组49例,5例确诊、61例临床诊断。血GM与微生物检验敏感度在经验治疗组与诊断驱动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248、0.379, P=0.619、0.538)。以BALF GM 0.5为折点,经验治疗组敏感度88.2%(95% CI:62.3%~97.9%),略低于诊断驱动治疗组93.9%(95% CI:82.1%~9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1, P=0.821);而以BALF GM 1.0为折点,经验治疗组敏感度52.9%(95% CI:28.5%~76.1%),低于诊断驱动治疗组81.6%(95% CI:67.4%~90.8%)( χ2=4.036, 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机械通气( OR=0.807、95% CI:0.215~3.026、 P=0.750)及使用半合成青霉素( OR=0.498、95% CI:0.140~1.776、 P=0.283)的影响,BALF GM假阴性与治疗分组采用经验治疗有关( OR=0.243、95% CI:0.068~0.949、 P=0.030)。 结论:气管镜前经验性抗真菌药可降低BLAF GM诊断IPA的敏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