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塑形术致黏质沙雷菌性角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14岁,因"左眼反复异物感,胀痛,视物模糊4 d,加重1 d"于2020年3月30日至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双眼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半年。眼部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2,左眼UCVA数指/30 cm;双眼指测眼压正常。右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示:结膜混合充血(+++),无水肿,角膜中央上皮片状缺损,大小约2 mm×2 mm,荧光素钠染色(+),周围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内皮可见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前房轴深正常,前房闪辉(++++),前房内见大量絮状漂浮物,下方积脓,液平高约1 mm,虹膜纹理欠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患者欠配合) (见图1A—B)。患者手卫生检查示:双手指甲长,指甲内含大量污垢。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半年,期间仅在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第1天到我院进行复查,此后半年患者均未遵医嘱返院复查。平素患者使用吸棒取戴角膜塑形镜,入院前1周,患者吸棒丢失,也未购买新的吸棒,而改用双手取戴。考虑诊断为:左眼细菌性角膜炎。入院后立即予以左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10 min滴用1次,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每10 min滴用1次,妥布霉素眼膏每晚1次,全身给予注射用克林霉素0.6 g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左眼角膜病灶刮片取材,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查。入院1 d后,裂隙灯显微镜眼部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上皮缺损较入院时变小,约1 mm×1 mm大,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前房闪辉(+++),前房积脓消失,其余眼部检查结果同入院时。青霉素皮试检查阴性,考虑抗感染治疗有效。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均减量为每1 h滴用1次,同时加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点左眼每1 h滴用1次,以减轻角膜基质层炎症,妥布霉素眼膏每晚滴用1次。克林霉素注射液更改为头孢他啶注射液1 g静脉滴注,每8 h滴用1次/h。随后每日多次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入院2 d后,患者自诉左眼疼痛感逐渐减轻,裂隙灯显微镜眼部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上皮片状缺损减小为0.5 mm×0.5 mm,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消失,内皮角膜后沉着物消失,前房闪辉(+++)。遂将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日4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2 h滴用1次,其余用药不变。入院4 d后,患者自述左眼视物较前清晰,无明显疼痛感,右眼UCVA0.2,左眼0.0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完整,中央角膜上皮粗糙,范围约4 mm×4 mm,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前房闪辉(+) (见图1C—D)。细菌培养结果示:粘质沙雷菌、G-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示: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均敏感。治疗: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日4次,其余用药不变。入院1周后,患者诉左眼无明显不适。眼科检查示:左眼UCVA0.06,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完整,荧光素钠染色可见散在点状着染,角膜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及前房闪辉均消失(见图1E—F),予以出院。出院后继续予以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妥布霉素眼膏每晚1次治疗。出院后1周患者于门诊复查,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瞳孔区偏下方可见一直径约1 mm类圆形云翳,其余角膜透明,基质无水肿,前房清亮。左眼角膜溃疡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重症眼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例1,患者,男,48岁,因左眼反复发红、磨痛、视力下降2个月及热泪溢出感4 d于2017年1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在外院接受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早期出现脾脏排斥反应,应用抗排斥药物后病情稳定,半年前停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晶状体密度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T-1,球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中央穿孔,白色分泌物附着,角膜基质水肿,KP(-),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欠圆,晶状体密度增高,位置前移,眼内窥不入(图1)。左眼溪流试验(+),角膜刮片未见微生物生长。Schirmer Ⅱ试验:右眼3 mm/5 min,左眼4 mm/5 min。诊断:左眼角膜穿孔;双眼干眼(继发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入院后使用抗细菌和抗炎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点眼。2017年1月14日行左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病变角膜细菌培养示克氏库克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示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夫西地酸敏感。术后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左眼局部应用质量分数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角膜上皮修复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排斥反应;右眼用0.1%氟米龙滴眼液代替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其他药物同左眼。出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略粗糙。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上皮完整(图1)。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植片上皮缺损,调整局部用药后未修复,2017年3月2日再次入院。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中央轻度混浊,上皮缺损4 mm×3 mm。Schirmer Ⅱ试验:右眼5 mm/5 min,左眼1 mm/5 min。角膜刮片无微生物生长。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示病灶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左眼角膜植片溃疡;左眼PKP术后;双眼干眼(继发性);cGVHD,局部用药同右眼出院前,症状无明显缓解,2017年3月3日行双眼下泪点栓塞,角膜仍无明显修复。2017年3月6日行左眼睑缘粘连术,上下睑缘中内、中外1/3做睑缘创面永久性缝合,病情稳定后出院,1周后拆除皮肤缝线,角膜上皮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羊膜填塞疗法治疗外伤性角膜穿孔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例1,患者,男,51岁,2021年9月30日因左眼溅入铁屑后眼红、眼痛伴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后症状好转。2021年10月20日患者再次出现左眼红痛、流泪、视物模糊,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左眼0.12,右眼1.0。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左眼角膜中央偏鼻下方约1.5 mm×2.0 mm灰白色溃疡灶,深达基质层,溪流征(+),周边前房近消失,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图1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显示角膜坏死组织覆盖在角膜穿孔处,呈楔形(图1B)。右眼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后;左眼角膜溃疡穿孔。患者入院后应用头孢他啶注射液2 g静脉滴注1次/d,加替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1次/h及加替沙星眼膏、妥布霉素眼膏每晚1次点左眼,并加压包扎。治疗后3 d左眼角膜穿孔未愈合,前房仍未形成,于2021年10月26日行左眼羊膜填塞术。术中于显微镜下彻底清除溃疡区坏死组织,于穿孔处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取2 mm×4 mm眼科用湿性生物羊膜(瑞秀复 ?,广州瑞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卷成羊膜塞填塞于穿孔处,用10-0尼龙线呈十字形将羊膜卷缝合于角膜穿孔处,另取单层湿性生物羊膜上皮面朝下覆盖于角膜溃疡表面,其尺寸(直径约5 mm)大于溃疡面1.5~2.0 mm,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于角膜,角膜缘注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置换前房黏弹剂,检查角膜水密性,确保前房形成,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1 d,左眼视力数指/眼前,表层羊膜和羊膜卷贴附平整,前房形成良好,羊膜植片在位,穿孔区密闭良好;术后3 d,左眼视力0.06,单层羊膜开始溶解,角膜上皮及穿孔区基质组织逐渐生长;术后20 d,左眼视力0.1,羊膜卷与周边组织愈合良好,穿孔区角膜上皮愈合,基质层在羊膜卷支架作用下进一步修复,角膜厚度增加;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0.3,羊膜卷与周边组织愈合良好(图2~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医院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管控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更精准地管控重点监控抗菌药物,对基层医院该类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品种进行原因分析,为降低药品费用提出管控思路.方法 计算重点监控抗菌药物总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计算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绘制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堆积图.计算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量及占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比例.结果 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分别为35.44%、34.51%、40.53%、59.11%、59.65%.总金额较高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金额占比稳步上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金额占比较为稳定.近5年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分别40.67%、42.75%、46.26%、53.71%、56.61%.针对问题较突出的品种分析可能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金额较高的品种关注同品种集采药品的引入和使用,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品种重点关注耐药性和可替代性,并加强处方审核及点评.结论 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科学管理(AMS)团队作用、多学科联动促进,总体上减少药品费用支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大面积眼睑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4岁。2022年3月因左侧额顶部头皮、上睑出现水疱样皮疹,未过正中线,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且撕裂样,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眼痛、结膜充血及视力下降,眼睑皮肤逐渐发生坏死脱落,眼睑无法闭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结角膜炎,给予静脉注射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品名不详),治疗后头面部皮损逐渐好转,疼痛有所缓解。2个月后,因眼部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伴有瞳孔变白,给予睑缘缝合后缝线脱落,遂于2022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主诉左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栓病史10余年,口齿不清。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侧额面部有不规则皮肤瘢痕形成,色素脱失,病损区痛觉和触觉消失。见图1。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组织全层缺损,残余皮肤瘢痕挛缩,结膜角膜暴露,上睑睑结膜黏连外翻,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偏下方角膜菲薄,可见微穿孔,前房消失,虹膜前粘连,余眼内结构窥不见。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2×109个/L(参考值4.3×109~5.8×109个/L),血红蛋白117 g/L(参考值130~175 g/L),红细胞比容0.369 L/L(参考值0.4~0.5 L/L),红细胞分布宽度14.3%(参考值11%~14%),纤维蛋白原5.08 g/L(参考值1.8~4.0 g/L),尿红细胞计数32.2个/μL(参考值0~23个/μL),血白蛋白37 g/L(参考值40~55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9 mmol/L(参考值2.06~3.1 mmol/L)。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射血分数53%,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处于边缘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左眼睑缺损,左眼瘢痕性睑外翻,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心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塞。鉴于患者病情较重,眼睑缺损导致结膜及角膜组织暴露,角膜溃疡穿孔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恢复眼睑完整并保障眼球完整和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故笔者相继采用三次手术治疗。于2022年5月择期行第一次手术,术中充分分离瘢痕黏连,解除瘢痕牵拉,见睑板全部缺失,眼睑皮肤缺损至眉下,眼睑后层应用下睑带蒂睑板结膜瓣重建术,眼睑前层应用鼻部Z型皮瓣和面部舌形带蒂肌皮瓣重建术,鼻部皮瓣大小1.5 cm×1 cm,颞侧面部皮瓣大小4.5 cm×2 cm。见图2。术后眼睑呈闭合状态。见图3。9个月余后行第二次手术,即睑板结膜瓣断蒂术。见图4。楔形切除部分睑板瘢痕,重新褥式缝合,充分松解瘢痕组织,可见上睑皮肤缺损约4 cm×2 cm,取右眼上睑游离皮瓣移植到左眼上睑。术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 mg,1次/月,行瘢痕内注射,共3次。局部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3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眼,4次/d。于2023年5月行第三次手术,即角膜移植术。见图5和图6。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穿透性异体角膜移植术,术中见虹膜与角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脱位,黏连于角膜白斑后方,因此联合晶状体囊内摘除术,复位虹膜。术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术后2个月复诊。见图7和图8。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左眼眼压18 mmHg,眼睑闭合良好,睑缘充血肥厚,结膜略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射弱,玻璃体及眼底正常。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继续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2014-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均下降,但各类品种选择结构有明显变化.总体上β-内酰胺类药物选用比例有所下降,但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中p-内酰胺类药物仍然DDDs及占比最高.第1、3、4代头孢的DDDs总体呈波动式下滑的趋势,只有第2代头孢的DDDs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于第3、4代头孢DDDs占比较少,第2代头孢取代第1代头孢的趋势比较明显,第2代头孢中头孢呋辛有取代头孢替安的趋势.β内酰胺/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幅增长,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大幅下降.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出现明显增长.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的DDDs出现大幅下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逐年增长较为迅速,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国产)、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DDDs均显著增加.结论 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品种结构选择的变化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增长,尤其关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钠、莫西沙星、比阿培南、伏立康唑、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42/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活动受限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癌平胶囊联合顺铂和替加氟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消癌平胶囊联合顺铂和替加氟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6例,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80 mg/m2,1次/d,连续3周,休息1周,每4周为1个周期,同时静脉滴注替加氟注射液,15~20 mg/kg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癌平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糖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QLQ-C30和KP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1.86%、72.09%,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 69.77%、86.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SCC-Ag、CYFRA21-1、CA199、VEGF、MMP-9、OPN、sIL-2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量表和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QLQ-C30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癌平胶囊联合顺铂与替加氟治疗食管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侵袭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体内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HT29细胞中CD133+的表达情况.建立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次,2次/周.替加氟组尾iv替加氟注射液,36 mg/kg,1次/周;胃肠安丸组,用纯净水将按胃肠安丸配成4 mg/kg,ig 0.2 mL/d;胃肠安+替加氟组尾iv替加氟注射液,36 mg/kg,1次/周;同时,用纯净水将按胃肠安丸配成4 mg/kg,ig 0.2 mL/d.观察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荷瘤裸鼠生存状况和结肠癌HT-29细胞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替加氟组、胃肠安组、胃肠安+替加氟组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替加氟组、胃肠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替加氟组、胃肠安组、胃肠安+替加氟组的CD133+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明显低于单独使用替加氟组、胃肠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肠安组、替加氟组、胃肠安+替加氟组的实体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的实体瘤质量明显低于胃肠安组和替加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及其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剧烈疼痛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例66岁老年男性患者,因咯血、右肺中叶占位行胸腔镜下右肺中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 d出现高热,考虑术后继发感染,术后26 d加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第5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抗感染治疗第8天降阶梯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10 min后,患者自诉憋气,腹胀,剧烈疼痛,由胸部放射到全身,四肢尤甚,自诉肢体远端厥冷,剧痛,无法忍受,血压149/99 mm Hg,心率108次·min-1,立即停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并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滴斗入,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 mg,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患者自诉缓解,未再诉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