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并整理16例穿刺活检或/和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病例,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文献复习.结果 PAP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轻微,CT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广泛不呈叶段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铺路石征、地图征、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及肺间质纤维化等;"铺路石征"、"地图征"同时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与CT表现不一致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 PAP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与肺炎、肺水肿、肺炎型肺癌、弥漫性肺泡出血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病变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老年患者的各类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该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CPFE(CPFE组)和120例单纯肺气肿(单纯肺气肿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老年CPFE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CPFE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患者CPF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相关指标预测CPFE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CPFE组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比例、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高于/大于单纯肺气肿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低于单纯肺气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TLC%、DLCO%是老年CPFE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56,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多因素分析所得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P值预测概率预测老年患者CPF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600、0.739、0.674、0.702、0.729和0.893.结论 与单纯肺气肿的患者相比,CPFE老年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发生CPF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49例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中2015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析其合并症、人工机械通气的使用、转归等临床特征及Barthel指数对预后的价值。结果:共收集249例,平均年龄75岁,死亡72例,病死率为28.9%。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7例,死亡45例。无创机械通气158例,死亡4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低蛋白血症( OR=2.032,95% CI:1.125~3.67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OR=7.429,95% CI:1.371~40.257)和有创通气( OR=2.428,95% CI:1.289~4.574)。低蛋白血症( OR=2.020,95% CI:1.133~3.601)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2.289,95% CI:1.206~4.347)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生活能力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低蛋白血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有创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其生活能力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独用Barthel指数难以准确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吸烟者合并肺纤维化的孤立性肺结节 18F-FDG 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 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 k折交叉验证( k=10)验证模型。 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 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2.514~9.858, χ2值:4.353~18.44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 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0.048~2.534,均 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 P=1/(1+e - x), 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 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 CI: 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 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 结论:钙化、血管集束征和SUV max是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SPN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模型判断恶性SPN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及其转归情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枯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百草枯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 OR=2.013)、肺间质纤维化( OR=3.779)、纵膈气肿( OR=33.118)是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枯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首次通过显像的判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4岁,近10个月间断头痛,曾有跑步后胸痛,无咳嗽、咳痰、夜间憋气等症状。患者在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血管分流检测提示发泡试验(+)。后患者于本院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示:pH值7.41(7.35~7.45;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氧饱和度96.1%(95.0%~99.0%),氧分压76(83~10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4(35~45)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5(5~15) mmHg,临床考虑低氧血症待查。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动脉氧分压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常见的低氧血症原因包括肺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该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不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升高,提示肺换气功能障碍。常见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 V/Q)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以及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等。弥散障碍是氧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的过程受损,通常由肺泡或肺间质炎性反应和纤维化所致。V/Q比例失调原因可以是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肺气肿等。右向左分流是指血液从右心流向左心而未被氧合,包括解剖分流和生理性分流2种类型。若血流不经过肺泡,即存在解剖分流,见于心内分流、肺动静脉畸形、肝肺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而生理性分流指的是没有通气的肺泡存在血流灌注,见于肺不张、大叶性肺炎等。发泡试验是对比增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患者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若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探测到其大脑动脉中气栓,即为阳性,提示存在右向左的解剖分流。该患者发泡试验(+),因此行 99Tc m-聚合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 MAA)肺首次通过显像(图1)及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图2),以进一步明确右向左分流的诊断及分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以失控性的炎症反应、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以及肺泡、肺间质弥漫性水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病例可遗留肺纤维化。基于其病理改变可知,修复受损的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减轻损伤后的组织纤维化改变是治疗ALI/ARDS的关键。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内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调控因子,以往研究提示VEGF在ALI/ARDS的炎症调控、组织病理改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扮演的角色极其复杂。本文主要对VEGF在ALI/ARDS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利弊以及调控VEGF信号的效果与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1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11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并对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胸部CT提示11例患者中有7例为多发肺大泡,数量最多者超过20个。直径超过30 mm者有4例,最大者直径可达55 mm,且位于近胸膜处。在合并肺部疾病方面,5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双肺肺气肿,其中1例还同时合并双肺间质纤维化;另有1例合并双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薄壁空洞形成。在治疗压力0.2 MPa(2.0 ATA)、减压时间至少20 min的治疗方案下,所有患者在中位治疗次数6(2,13)次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突发咳嗽、胸闷、胸痛、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结论:进舱治疗前对合并肺大泡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在相对较低的治疗压力并延长减压时间的治疗方案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预后的影响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AD5)抗体阳性DM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3例抗MAD5抗体阳性DM患者(7例幸存,6例死亡)和18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患者,对2组患者的首次肺CT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采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结果:与抗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阳性组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增高[发生率(69%和0%, χ2=17.7, P<0.01),病死率(46%和0%, χ2=10.3, P=0.002]。与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铁蛋白值显著增高[70.0(37.0,122.5)和21.0(16.5,33.5), Z=-3.37, P=0.001;977.0(502.5,1 366.0)和307.1(72.3,546.9), Z=-3.44, P=0.001]。抗MAD5抗体阳性组中A/SIP组较缓慢渐进间质性肺炎(CIP)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100%和70%, 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肺CT评分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相关,GGO总分与纤维化总分的[ HR=1.08,95% CI(0.95,1.23), P=0.229; HR=0.97,95% CI(0.72,1.30), P=0.814]。 结论:抗MDA5抗体是早期诊断DM合并A/SIP的有力指标。早期肺CT评分并不能预测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