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的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ELRA的相关研究。使用R(V4.1.2)等统计软件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模拟后验分布进行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分析术后30 d内死亡率、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 0切除率等相关指标。 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436例患者。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显示:ELRA术后1年生存率为83.24%[95%最大后验概率( HPD):72.40%~92.05%],其中肝多房棘球蚴病和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66%(95% HPD:81.52%~94.50%)和61.29%(95% HPD:38.53%~93.68%)。ELRA术后30 d内死亡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 0切除率分别为6.96%(95% HPD:4.47%~10.15%)、27.91%(95% HPD:19.00%~38.30%)、99.84%(95% HPD:37.61%~100.00%)。在ELRA术后30 d内死亡原因中,肾功能衰竭是最多的死亡原因。 结论:ELRA适用于能够通过切除获益而又无法在体内完成肝切除的肝恶性肿瘤以及肝多房棘球蚴病,安全可行,肝多房棘球蚴病获益最大,而肝恶性肿瘤仅部分患者获益。ELRA应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尚需从获益角度对其适应证进行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胰腺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胰腺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61例,年龄(65.7±8.2)岁。所有入组患者按3∶2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患者术前增强CT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后,构建5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并与常规影像特征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纳入训练集,62例纳入验证集。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手术探查证实的PV-SMV侵犯病例分别为30例(31.9%)和25例(40.3%)。基于10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5个机器学习模型中,LASSO回归模型的AUC优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近邻和朴素贝叶斯4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常规影像特征的诊断效能比较,LASSO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中诊断PV-SMV侵犯具有更高的AUC(0.920比0.752)和更好的灵敏度(92.0%比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实现胰腺癌PV-SMV侵犯的术前预测,LASSO回归模型较常规影像特征的诊断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T贝叶斯惩罚似然法对单发肺占位诊断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传统光电倍增管(PMT)及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探究硅光电倍增管(SiPM)及贝叶斯惩罚似然法(BPL)对单发肺占位 18F-FDG PET半定量参数及临床诊断效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初诊为单发肺内结节和(或)肿块的患者[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63.0±10.1)岁],先后在不同PET/CT设备上行胸部显像,根据采集及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PMT+OSEM、SiPM+OSEM和SiPM+BPL 3组。测量肺占位的SUV max、SUV 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等指标,并计算得到信噪比(SNR)及信号本底比(SB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测定各组SUV max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界值及AUC。 结果:118例患者中,恶性结节83个,良性结节35个。SiPM+BPL组图像质量[(4.23±0.64)分]优于SiPM+OSEM[(3.57±0.50)分]和PMT+OSEM组[(3.58±0.51)分; F=54.85, P<0.001]。SiPM+BPL和SiPM+OSEM组结节的SUV max[7.57(3.86,15.61)和4.95(2.22,10.48)]、SUV mean[4.43(2.28,9.12)和2.84(1.21,5.71)]、MTV[3.54(1.57,7.67)和5.09(2.83,11.79) ml]、SNR[28.12(12.55,54.38)和20.16(8.29,41.45)]及SBR[4.03(1.83,7.75)和2.32(0.96,5.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16.63~37.05,均 P<0.001)。SiPM+BPL、SiPM+OSEM及PMT+OSEM对<2 cm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SUV max最佳界值为3.31、2.21及2.05,AUC分别为0.686、0.689、0.615;而对≥2 cm的结节和(或)肿块则为10.29、6.49及4.33,AUC分别为0.775、0.782、0.774。 结论:图像质量及肺占位各半定量参数主要受重建算法的影响,BPL能提高肺结节的SUV max、SUV mean、SBR及SNR,降低MTV,而对肝本底无明显影响。SiPM+BPL较SiPM+OSEM及PMT+OSEM对孤立性肺占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SUV max最佳界值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重金属混合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妊娠期重金属混合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选取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出生队列研究(NHBCS)中258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胎盘中铝(Al)、钴(Co)、铬(Cr)、镍(Ni)、铅(Pb)、硒(Se)、砷(As)等七种重金属的浓度,同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亲和新生儿的相关协变量信息。采用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QS)、分位数g计算(QGC)和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KMR)三种方法进行分析。调整了母亲孕龄、孕前BMI、吸烟状况、受教育程度、产次、胎龄及新生儿性别后,综合三种方法表明七种重金属混合暴露对出生体重的总效应呈负向关系。具体来看,WQS结果显示,Se对出生体重的效应最大,其次为Al;QGC结果显示,与女婴出生体重降低相关的重金属主要是Se,与男婴出生体重降低相关的主要是Al;BKMR结果显示,胎盘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对男婴和女婴的出生体重都有负联合效应,按性别分层后,女婴中后验包含概率(PIP)最高的是Se(0.45),男婴中PIP最高是Al(0.64)。综上表明,妊娠期重金属混合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Se和Al分别与女婴和男婴的出生体重降低相关联。这一发现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和制定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卫生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PL重建技术对 18F-FDG PET/CT正常组织的代谢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贝叶斯正则化似然(BPL)重建技术对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正常组织代谢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间烟台毓璜顶医院60例肿瘤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24~89(60.4±15.2)岁]的PET/CT体部检查数据,将PET图像按照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飞行时间(TOF)+点扩散函数(PSF)和BPL(β值=350)3种重建技术进行重建,分别于右肺上叶、肝脏右后叶、主动脉根部和腰椎勾画感兴趣体积(VOI),测量VOI代谢参数[包括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瘦体质量标准摄取值(SUV)峰值(SUL peak)、SUV标准差(SUV SD)],并计算信噪比(SNR),分析SNR变化率(%ΔSNR)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 结果:3种重建技术的正常肺、主动脉、肝脏及腰椎的SUV mean及SUL 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0.04~1.95,均 P>0.05)。BPL组正常肺、主动脉、肝脏和腰椎的SUV max(1.14±0.82、2.13±0.37、2.95±0.50和2.76±0.87)较TOF+PSF组(1.56±0.61、2.99±0.75、4.32±0.94和4.05±1.48)和OSEM组(1.51±0.67、3.00±0.70、4.45±1.12和3.81±1.06)明显降低( F值:20.59~52.24,均 P<0.001);SUV SD(0.13±0.07、0.20±0.05、0.26±0.06和0.38±0.17)较TOF+PSF组(0.24±0.11、0.43±0.11、0.58±0.15和0.67±0.21)和OSEM组(0.21±0.09、0.42±0.10、0.58±0.14和0.63±0.20)也明显降低( F值:24.46~124.95,均 P<0.001);而SNR(4.67±1.34、7.74±2.22、8.17±1.77和4.45±1.22)则明显高于TOF+PSF组(2.54±0.72、3.55±0.82、3.77±0.91和2.49±0.69)和OSEM组(2.65±0.64、3.67±0.80、3.75±0.87和2.60±0.67; F值:83.04~247.73,均 P<0.001);而TOF+PSF组与OSEM组间比较,代谢参数、SUV SD和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PL重建组SNR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且BMI<25 kg/m 2和BMI≥30 kg/m 2组之间主动脉SNR(7.07±2.21和9.67±2.26)和肝脏SNR(7.75±1.85和9.3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3.46、4.19,均 P<0.05)。BPL重建后,OSEM和TOF+PSF组肺、主动脉、肝脏和腰椎的%ΔSNR与BMI呈正相关( r值:0.042~0.354,均 P<0.05)。 结论:与传统的OSEM及TOF+PSF相比,BPL重建技术在稳定正常本底组织代谢参数的前提下,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能够很大程度改善图像质量,尤其对体质量大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的改善更加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贝叶斯核机回归的多环芳烃暴露基准剂量估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贝叶斯核机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探讨多环芳烃混合暴露的基准剂量。方法:选取2014至2019年,每年夏季(6至8月)调查的山西省某焦化厂下风向成年居民155人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自动分析检测,采集晨尿用于现场尿常规自动分析检测、尿肌酐检测。运用BKMR模型结合基准剂量法计算多环芳烃暴露对非职业人群红细胞损伤的内暴露可接受剂量值。结果:红细胞异常组(117人)的多环芳烃羟基代谢混合物(hydroxyl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浓度明显高于红细胞正常组(38人)( P<0.01)。OH-PAHs联合作用中,2羟基萘贡献最大,后验包含概率(PIP)值为0.935 4。当OH-PAHs≥ P55浓度时,红细胞异常的风险随着OH-PAHs混合物暴露量增加而增大;当OH-PAHs分别处于 P65和 P75浓度时,成人发生红细胞异常的风险分别是OH-PAHs处于 P50的3.09倍和4.98倍。与高浓度相比,低浓度OH-PAHs暴露对红细胞损伤敏感。联合作用下8种OH-PAHs的内暴露可接受剂量分别为1.010 μmol/mol Cr(2羟基萘)、0.743 μmol/mol Cr(1羟基萘)、0.901 μmol/mol Cr(2羟基芴)、0.775 μmol/mol Cr(1羟基菲)、0.737 μmol/mol Cr(1羟基芘)、0.607 μmol/mol Cr(9羟基芴)、0.713 μmol/mol Cr(2羟基菲)和0.628 μmol/mol Cr(3羟基苯芘)。 结论:OH-PAHs混合物对非职业人群红细胞损伤存在正联合效应,低浓度OH-PAHs暴露对血细胞损伤更为敏感。建议多环芳烃的内暴露剂量控制在1 μmol/mol Cr以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探讨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和Medline中关于不同模式TMS干预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11-01.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试验组采用不同模式TMS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障碍治疗(CTD)或假刺激,结局指标包括吞咽功能指标[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纤维鼻咽内镜吞咽障碍严重程度量表(FED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误吸风险指标[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及不良反应.采用R 4.3.0软件进行Meta分析、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6篇文献,样本量为1 185例,其中对照组634例、试验组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3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PSD患者SSA评分低于接受CTD者,接受1 Hz-rTMS、3 Hz-rTMS、5 Hz-rTMS、10 Hz-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磁刺激(iTBS)治疗的PSD患者SSA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接受5 Hz-rTMS、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FEDSS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接受3 Hz-rTMS、5 Hz-rTMS治疗的PSD患者FOIS评分高于接受CTD者,接受1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FOIS评分高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接受3 Hz-rTMS、5 Hz-rTMS、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PAS评分低于接受CTD者,接受1 Hz-rTMS、5 Hz-rTMS、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PAS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3 Hz-rTMS治疗的PSD患者SSA评分低于接受CTD者,接受3 Hz-rTMS、5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SSA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接受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FEDSS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接受3 Hz-rTMS、5 Hz-rTMS、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PAS评分低于接受CTD者,接受1 Hz-rTMS、3 Hz-rTMS、5 Hz-rTMS、10 Hz-rTMS、iTBS治疗的PSD患者PAS评分低于接受假刺激治疗者(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分析结果显示,PSD患者SSA、FEDSS、FOIS评分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最大的治疗方式分别为3 Hz-rTMS、iTBS、3 Hz-rTMS,PAS评分SUCRA最大的治疗方式为iTBS.26篇文献中8篇文献报告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篇文献报告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3 Hz-rTMS、iTBS在改善PSD患者吞咽功能方面可能更有效,iTBS在降低PSD患者吞咽风险方面可能更有效;不同模式TMS干预PSD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且症状多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预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后严重出血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预测术后严重出血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由同等资历术者行M-PCNL的16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法以3∶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20例)和验证组(40例),将建模组患者按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严重出血组(38例)和非严重出血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对建模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肾功能不全(OR:2.845,95%CI:1.563~6.515)、结石最大径≥2 cm(OR:2.063,95%CI:1.824~4.555)、手术时间≥90 min(OR:3.632,95%CI:2.365~7.114)、一期手术(OR:2.321,95%CI:1.874~6.332)、多通道取石(OR:1.842,95%CI:1.366~3.687)是影响患者术后严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以肾功能不全、结石最大径、通道数目、手术时间、手术分期和术后严重出血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建模组和验证组对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内、外部评价.建模组的AUC为0.879(95%CI:0.804~0.931,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68%和89.63%;验证组的AUC为0.875(95%CI:0.818~0.908,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55%和89.40%.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 肾功能不全、结石最大径≥ 2 cm、手术时间≥ 90 min、一期手术、多通道取石是影响患者M-PCNL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贝叶斯网络构建的鹿角形肾结石术后严重出血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并且能够更加直观地描述疾病与各因素间复杂的网络风险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人工智能胃癌生存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和人工智能(Al)算法构建的胃癌生存预测模型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胃癌患者的病理信息,筛选与生存结局高度相关的指标.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将200例患者以2:8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40例和验证队列160例.与生存结局高度相关的指标采用随机梯度提升(gbm)、广义线性模型(glmnet)、逻辑回归模型(plr)、径向基函数核支持向量机(svmRadial)、贝叶斯模型(naive_bayes)和随机森林模型(ranger)6种Al算法在建模队列中构建胃癌生存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0例患者中存活组109例,死亡组91例.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神经浸润和TNM分期在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生存结局均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指标预测患者生存的AUC均>0.500.综合比较6种算法的多维度考量指标发现,基于svmRadial算法下的5项病理特征组合生存预测模型综合效能最佳,AUC为0.817,灵敏度为0.762,特异度为0.833,准确度为0.795.在验证队列中svmRadial算法下的5项病理特征组合生存预测模型AUC为0.624.结论 AI技术能够有效提升5项病理特征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从多维度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具有优异的辅助潜能,可为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 150 例宫颈鳞癌患者,按 4∶1 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T2 加权像脂肪抑制序列(FS-T2WI)和增强T1WI(延迟期)的感兴趣区中提取特征.经过降维和筛选特征后,使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K-最近邻法(KNN)构建预测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 6 种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通过AUC比较各个模型的差异,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影像组学模型中,LightGBM模型AUC下面积最大(训练集为0.910,验证集为0.839).临床特征联合LightGBM模型的AUC面积最大(训练集0.935,验证集0.888),高于临床模型(AUC训练集为 0.762,验证集为 0.710)和LightGBM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LightGBM模型在影像组学模型中预测价值较高.联合模型的DCA效果最佳,具有最好的临床净获益.结合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宫颈鳞癌低分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种无创、高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