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 91 种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选取91 种炎性因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汇总统计数据(n=14 824)结合FinnGen最新第9 版数据库中选取前列腺癌作为结局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简单中位数法(SM)、加权中位数法(WM)、加权中值法(WME)等回归模型的OR值和95%CI评估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的因果关系,其中IVW法得出的因果关系相对稳定,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统计方法.进一步采用贝叶斯分析法对孟德尔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IVW法结果显示,91 种炎性因子中白介素-22 受体 A1(IL-22RA1)、磺基转移酶 1A1(ST1A1)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联:IL-22RA1:IVW[OR(95%CI):1.12(1.00~1.25),P=0.04];ST1A1:IVW[OR(95%CI):1.08(1.00~1.16),P=0.03].趋化因子配体 11(CXCL11)、白介素 17A(IL-17A)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呈反向因果关联;CXCL11:IVW[OR(95%CI):0.88(0.81~0.95),P=0.00];IL-17A:IVW[OR(95%CI):0.91(0.84~0.98),P=0.02].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P 均>0.05,IL-22RA1=0.885,ST1A1=0.949,CXCL11=0.391,IL-17A=0.884).MR-PRESSO 未检测到偏倚 SNPs(P 均>0.05,IL-22RA1=0.479,ST1A1=0.629,CXCL11=0.326,IL-17A=0.444),未发现异质性(P均>0.05,IL-22RA1=0.543,ST1A1=0.677,CXCL11=0.336,IL-17A=0.494),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图提示无个别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整体因果关系预测产生明显影响,故分析结果可靠.结论:91 种炎性因子中IL-22RA1、ST1A1 与前列腺癌有正向因果关系,随着这些因子的水平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的风险升高;CXCL11、IL-17A与前列腺癌有反向因果关系,即随着这些因子的水平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细胞动脉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巨细胞动脉炎(GCA)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 GCA和RA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GCA与RA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通过验证数据集和荟萃分析进行进一步验证.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简单和加权模型进行双向MR分析,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 训练阶段结果表明RA会增加GCA的患病风险(IVW:OR=1.44;95%CI 1.25~1.65,P=2.20×10-7),且这种因果关系在4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37,95%CI 1.29~1.45,P<0.0001)中得到了验证.此外,反向MR分析3个验证集(所有IVW:P<0.001)及荟萃分析(IVW:OR=1.05,95%CI 1.03~1.08,P<0.0001)的结果表明GCA会增加RA的患病风险.结论 GCA与RA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联,这对疾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 PET/MR代谢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CT检查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后进行3.0 T胸部18F-FDG PET/MR混合扫描的患者48例,分析扫描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临床可能预后因素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参数SUVmax和ADC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48例NSCLC患者的SUVmax和ADC的中位数分别为5.87(3.92,9.66)和1.41(1.28,1.5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手术[HR=6.7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422~31.614,P=0.016;HR=7.174,95%CI为1.486~34.626,P=0.014]、SUVmax(HR=1.170,95%CI为1.010~1.355,P=0.036;HR=1.173,95%CI为1.010~1.360,P=0.035)及ADC(HR=0.010,95%CI为0.000~0.232,P=0.004;HR=0.006,95%CI为0.000~0.156,P=0.002)是N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DC(HR=0.012,95%CI为0.000~0.386,P=0.012;HR=0.008,95%CI为0.000~0.298,P=0.009)是影响NSCL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Vmax和ADC都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ADC可能比SUVmax更有助于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18F-FDG PET/MR代谢参数及扩散参数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部分地区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的关联,以及疾病感知条目对失能状况影响的重要程度。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基于2018-2021年在四川省5个区(县)建立的≥50岁HIV感染者队列的基线数据,失能状况调查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疾病感知调查采用简明疾病感知量表;构建广义加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的关系;构建加权分位数和回归模型,分析疾病感知各条目在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关联中的重要程度。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年龄≥50岁HIV感染者1 587例。≥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为26.1%(414/1 587),疾病感知评分中位数为33分。≥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与I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β=-0.15, P<0.001),且当疾病感知评分增加至38分时,对IADL得分的效应显著为负( P<0.05)。个人可控性(32.98%)、疾病后果(22.50%)两个条目对IADL评分影响的贡献率超过了平均贡献率(12.50%)。 结论: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较高。当≥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过高时,可重点从个人可控性和疾病后果感知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来减少老年HIV感染者失能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脑微出血与CHA 2DS 2-VASc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微出血(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房颤CMBs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医院住院且行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的16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CMBs组43例(26.2%),无CMBs组121例(73.8%)。采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HA2DS2-VASc评分,并对CMBs的数量进行计数;分析房颤患者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年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CHA 2DS 2-VASc评分越高CMBs的出现比例越高( P<0.05);其中CMBs数量≥5个的比例也与CHA 2DS 2-VASc评分呈正相关( P<0.05)。CMBs组年龄(81.0±8.1)岁,高于无CMBs组患者(75.4±11.2)岁( P<0.01)。CMBs组与无CMBs组患者高血压36例(83.7%)比79例(63.2%)、中重度脑白质疏松19例(44.2%)比31例(33.9%)、抗凝治疗15例(34.9%)比23例(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MBs组患者CHA 2DS 2-VASc评分的中位数为4分,高于无CMBs患者组3分(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房颤患者CMBs与CHA 2DS 2-VASc评分呈正相关,年龄和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对CHA 2DS 2-VASc评分高的高龄房颤患者,抗凝前及抗凝期间应监测CMB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人免疫细胞与增生性瘢痕之间的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人免疫细胞与增生性瘢痕(H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基于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法,分别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atalog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获取731种人免疫细胞与HS的数据集。设置显著阈值,筛选与免疫细胞及HS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排除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影响。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同时采用错误发现率(FDR)中的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其 P值]初步检测免疫细胞与HS的因果关系并筛选与HS有显著因果关系的免疫细胞。进一步地,采用双样本MR分析的5种方法:IVW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加权模式法和MR-Egger法绘制散布图检测筛选出的免疫细胞与HS的因果关系。针对符合假设的免疫细胞SNP,进行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进行MR-Egger回归和MR-PRESSO法排除水平多效性,进行留一法分析来评估显著结果是否由单个SNP决定。采用双样本MR分析中IVW法反向检测HS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731种免疫细胞达到显著阈值的SNP数量从7个到1 786个不等,HS中达到显著阈值的SNP数量有119个,这些SNP的 F值均>10,提示具有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可能性较小。IVW法分析显示,60种免疫细胞与HS具有潜在因果关系( P值均<0.05),经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后,仅CD45RA和CD39双阳性调节性T细胞(Treg)与HS具有潜在因果关系( PFDR<0.05)。IVW法(比值比为1.16,95%置信区间为1.08~1.24, P<0.05、 PFDR<0.05)、加权中位数法(比值比为1.16,95%置信区间为1.05~1.28, P<0.05)、加权模式法(比值比为1.14,95%置信区间为1.02~1.27, P<0.05)和MR-Egger 法(比值比为1.18,95%置信区间为1.07~1.30, P<0.05)的散布图均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的14个SNP与HS患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仅简单模式法的散布图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的14个SNP与HS患病风险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P>0.05)。Cochran Q检验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异质性( P>0.05)。MR-Egger回归、MR-PRESSO法分析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显著因果关系不存在水平多效性( P>0.05)。留一法分析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显著因果关系在逐个剔除SNP后结果稳定。双样本反向MR分析显示,HS与731种免疫细胞均无潜在因果关系( P>0.05)。 结论:从遗传学的角度揭示,免疫细胞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可能会增加HS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究体质量指数(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利用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数据纳入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31日),通过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和加权模型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Cochrane Q检验评估结果的异质性,MR-Egger回归截距和漏斗图检验结果的水平多效性。 结果: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下的逆方差加权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也增加( OR = 1.62和1.62,95% CI 1.39~1.88和1.39~1.88, 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型提示随着BMI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增加( OR = 1.51、1.56和1.71,95% CI 1.01~2.26、1.23~1.99和1.09~2.69, P<0.05或<0.01)。尽管Cochrane Q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异质性( P = 0.04),但随机模型下的逆方差加权结果依然提示BMI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且未观察到水平多效性( P = 0.73)。 结论:肥胖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孕妇要注意控制体质量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前女性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生育力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孕前女性7种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暴露水平与生育力的关联。方法:基于孕前队列,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招募计划备孕的孕前夫妇,其中100例妊娠等待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12个月即不孕症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TTP≤12个月的151名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邻苯二甲酸酯各类代谢物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7种代谢物对生育力的单独和联合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孕前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邻苯二甲酸单(2-羧甲基)己基酯(mono-(2-carboxmethyl)-hexyl phthalate,MCMHP)、∑DEHP[为MEHP、MCM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检出浓度的和]、∑PAE(7种邻苯代谢物检出浓度的和)暴露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P<0.001, P=0.001, P=0.007)。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处于最低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相比,MEHP、MCMHP、∑DEHP、∑PAE处于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不孕的风险增加(a OR=2.40,95% CI:1.12~5.15, P=0.025;a OR=7.74,95% CI:3.14~19.08, P<0.001;a OR=4.35,95% CI:1.93~9.79, P<0.001;a OR=2.04,95% CI:0.96~4.34, P=0.044)。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确定孕前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复合暴露是不孕的危险因素( P<0.05),其中MCMHP贡献权重较大(为61.7%)。 结论:育龄女性在备孕时应当重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接触,减少食用高度加工的食物以及使用塑料/聚氯乙烯材料包装的食品,以提高人群生育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肥胖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因果关联: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肥胖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因果关联,为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通过与体质量指数(BMI)、哮喘相关的2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收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资料。采用逆方差加权法随机效应模型(IVW-RE)、孟德尔随机化Egger回归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众数法。以BMI相关的370个SNP作为工具变量,以哮喘作为研究结局进行正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哮喘相关的56个SNP作为工具变量,以BMI作为研究结局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IVW-RE结果显示,BMI与哮喘具有显著的因果关联,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哮喘发病风险约增加1.26倍( OR=1.26,95% CI:1.19~1.33, P<0.001),在MR-Egger( OR=1.17,95% CI:1.01~1.36, P=0.035)、加权中位数法( OR=1.20,95% CI:1.11~1.29, P<0.001)和加权众数法( OR=1.15,95% CI:1.03~1.29, P=0.015)分析中同样发现BMI与哮喘具有正向因果关联。此外,使用IVW-RE进行反向MR分析,没有发现哮喘对BMI有影响的证据( OR=0.99,95% CI:0.98~1.00, P=0.193)。 结论:MR分析表明,成人BMI与哮喘的患病率存在因果关系,而哮喘对成人BMI的影响可能性很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欧洲人群ω-3脂肪酸与近视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讨欧洲人群ω-3脂肪酸与近视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评估脂联素在ω-3脂肪酸与近视之间的潜在介导作用。方法::于2024年2—4月,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选择特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ω-3脂肪酸和脂联素水平的遗传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这3种MR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保证结果稳健性,进一步运用Cochran Q检验、Radial-MR径向回归和MR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法、MR-Egger截距检验、"留一法"分析以及构建可视化漏斗图等方法对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水平多效性进行评估。 结果::IVW分析表明血清ω-3脂肪酸水平与近视风险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OR=0.99,95% CI:0.99~1.00, P<0.001);血清ω-3脂肪酸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OR=1.07,95% CI:1.00~1.15, P=0.041);脂联素水平与近视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OR=0.99,95% CI:0.98~0.99, P<0.001)。Cochran Q检验、Radial-MR径向回归和MR-PRESSO法、MR-Egger截距检验、"留一法"分析以及漏斗图均验证了以上结果的稳健性。介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在ω-3脂肪酸与近视风险的因果关系中起部分介导作用(7%)。 结论::MR分析方法表明,ω-3脂肪酸水平升高会降低近视风险,脂联素在这一因果联系中存在部分介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