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硒及其化合物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甲状腺疾病等,并增加癌症的发生。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血清硒水平明显降低,且与不良预后相关;硒在白血病治疗中可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与化疗药物起到协同抗白血病效应,另一方面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单质硒,与有机硒和无机硒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强的生物活性和更低的毒性。文章综述了硒及其化合物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富硒茶叶中有机硒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形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富硒茶叶中有机硒的高效提取方法及其赋存形态。方法:采用持续透析法和差减法进行有机硒提取方法优选,同时根据Osborne溶解性蛋白质的分类及性质,顺序浸提水溶、盐溶、醇溶及碱溶蛋白4种蛋白质。利用体外模拟技术模拟富硒茶叶中硒在胃肠液的消化过程,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联用法进一步分析人体摄入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有机硒在茶叶中的赋存形态。结果:富硒茶叶总硒含量为(303.12 ± 1.19)μg/kg,持续透析法、差减法测得有机硒含量分别为(154.76 ± 9.47)、(265.02 ± 6.55)μg/k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56, P < 0.05)。4种蛋白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碱溶蛋白(29.79 g/100 g)、水溶蛋白(2.52 g/100 g)、盐溶蛋白(2.15 g/100 g)、醇溶蛋白(1.04 g/100 g)。经胃肠液消化模拟,茶叶样品的硒含量为(203.01 ± 3.16)μg/kg,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66.97%;醇溶蛋白中硒代蛋氨酸(SeMet)含量为(13.87 ± 3.21)μg/kg,硒代半胱氨酸(SeCys)含量为(0.82 ± 0.38)μg/kg;碱溶蛋白中SeMet含量为(2.59 ± 2.16)μg/kg。 结论:富硒茶叶的有机硒提取方法中,差减法优于持续透析法。富硒茶叶中SeMet在醇溶、碱溶蛋白中均可检出,SeCys在醇溶蛋白中可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硒对环磷酰胺致生精功能损伤小鼠精子发生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基于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SLC7A11-GPx4)信号通路探讨硒对环磷酰胺(CTX)致生精功能损伤(SI)模型小鼠精子发生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 只KM小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6 只,分别为SI模型对照组、缺硒模型(-SeSI)组、加硒模型(+SeSI)组,所有模型组均腹腔注射 100 mg/kg CTX,正常对照组、-Se对照组、+Se对照组,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周期为每周1 次,连续6 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并对附睾中精子进行计数,Western 印迹试验检测 GPx4 和SLC7A11 蛋白表达,RT-q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变化.将GC2-spd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errostatin(Fer-1)组,Erastin组,-Se组,亚硒酸钠(SeS)0.5、5.0 μmol/L组,硒代蛋氨酸(SeM)5.0、50 μmol/L组,SeS+Erastin组,SeS+Fer-1 组,SeM+Erastin组,SeM+Fer-1 组,观察GC2-spd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和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CTX诱导的SI模型组小鼠睾丸和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生精细胞内层次减少,空洞增加,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P<0.05),转铁蛋白浓度上升(P<0.05);+Se SI模型组、+Se对照组分别较-Se SI模型组、-Se对照组的脏器系数升高(P<0.05,P<0.01),且+Se组睾丸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SI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小鼠睾丸GPx4 和SLC7A11 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而+Se SI模型组、+Se对照组分别较-Se SI模型组、-Se对照组小鼠睾丸GPx4 和SLC7A11 基因显著上升(P<0.01,P<0.05),但两种蛋白表达量却无明显差异.体外GC2-spd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e组较正常对照组GPx4 基因和GPx4 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LC7A11 基因水平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SeS和SeM均显著提高-Se组GPx4 蛋白表达,低剂量SeM促进GPx4 基因水平显著上升,高剂量SeS使SLC7A11 基因和SLC7A11 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P<0.01).-Se组较正常对照组,acsl4 和ptgs2 基因水平明显下降,SeM促进acsl4 表达,SeS促进ptgs2 和fth1 的表达(P<0.01,P<0.05).GC2-spd干预结果显示Erastin组较正常对照组ptgs2 降低,SeS+Erastin、SeM+Erastin组较Erastin组ptgs2 基因表达均增加,但Fer-1 较正常对照组ptgs2 表达降低,SeS+Fer-1、SeM+Fer-1 组较Fer-1 组ptgs2 基因水平降低(P<0.05);SeM+Erastin、SeM+Fer-1 组分别较Erastin、Fer-1 组均GPx4 的基因量增加(P<0.01,P<0.05);SeM+Erastin、SeS+Erastin较Erastin组和SeM+Fer-1、SeS+Fer-1 组较Fer-1 组SLC7A11 均降低,且伴随着acsl4 和fth1 的升高(P<0.01).结论:硒缺乏导致小鼠睾丸和精母细胞SLC7A11 和GPx4 基因水平降低,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GPx4 蛋白表达下降.硒促进GPx4 基因和GPx4 蛋白表达,提高SLC7A11 基因表达量,改善生精功能损伤小鼠睾丸的精子发生,且有机硒SeM和无机硒SeS对铁死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调控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 Acipenser schrenckii ♀)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硒酸钠组肌肉硒含量与全鱼硒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硒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血浆GSH-Px活性与肌肉、脊椎骨和肝脏硒含量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硒添加可以提高全鱼及肝脏硒含量,不同类型硒在鱼体的蓄积模式不一致,高水平的有机硒(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比无机硒(亚硒酸钠)更易在肌肉和脊椎骨中蓄积;高水平硒添加可显著提高杂交鲟抗氧化能力,不同硒源对杂交鲟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植物硒生物强化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潜力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其含量对人体"有益"和"有害"之间的界限非常窄,通过植物进行生物强化是人体补充硒的安全有效途径.该文综述了植物对硒吸收、转运、代谢的过程.植物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硒酸盐、亚硒酸盐、有机硒,根系对于不同形态的硒有不同的吸收机制.吸收过程由不同的转运蛋白参与,吸收后的硒主要以硒酸根离子的形态在植物体内转运,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地上部分运输,并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代谢.最终,根系吸收的硒一部分以有机硒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另一部分以硒化物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该文重点关注不同类型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的硒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植物对硒的吸收过程及其基因调控;2)微生物对植物硒生物强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阴离子交换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4种形态硒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了阴离子交换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富硒保健品中硒酸根[Se(Ⅵ)]、亚硒酸根[Se(Ⅳ)]、硒代胱氨酸(SeCys2)和硒代蛋氨酸(SeMet)的方法.方法 采用Hamilton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1 mm,10 μm),以40 mmol/L磷酸氢二铵(pH=6.0)为流动相,在12 min内可完全分离4种硒形态.结果 Se(Ⅳ)、Se(Ⅵ)、SeCys2和SeMet的检出限分别为0.85、1.07、0.91和1.73 μ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9 5,加标回收率为80.2%~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4种硒形态的提取效果,以亚硒酸盐为硒源的样品采用0.6 mol/L盐酸提取效果理想,提取率>92%;含有有机硒的保健品采用蛋白酶K提取,提取率>82%.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用于测定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硒形态,为监督富硒保健食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硒猫棒束孢菌丝的培养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富硒猫棒束孢,通过固体培养,实现无机硒向有机硒的生物学转化.方法 在猫棒束孢常规培养过程中,加入无机硒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检测培养好的富硒猫棒束孢和非富硒猫棒束孢菌丝粉中有机硒含量,确定其生物转化率.结果 840 g小米和42 g葡萄糖中加入亚硒酸钠140 mg,平均可培养出富硒猫棒束孢菌丝粉280 g,所培养富硒猫棒束孢中有机硒含量为48.78μg/g,无机硒的的生物转化率为21.39%.结论 在猫棒束孢常规固体培养过程中加入无机硒化合物(亚硒酸钠),可以成功实现无机硒的有机化转化,本方法可用于猫棒束孢的富硒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富硒药材恩施堇叶碎米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超富硒药材恩施堇叶碎米荠的基源、产地、富硒能力及其有机硒化合物成分与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检索恩施堇叶碎米荠所有文献,并把文献按基源研究、富硒概述及有机硒化合物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结果:恩施堇叶碎米荠(Candamine woliholia)来源于十字花科碎米荠属堇叶碎米荠的全草,主产于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于2011年被证实有超富硒能力,目前从中分离并鉴定5个硒多糖及1个硒蛋白;关于有机硒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目前涉及抗氧化、免疫调节及抗运动性疲劳3个方面.结论:恩施堇叶碎米荠的基源、产地及超富硒能力已被证实,但关于其有机硒的成分研究有待从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有机硒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有待从单体化合物进行深入和拓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肿瘤新药乙烷硒啉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新型有机硒化合物乙烷硒啉(BBSKE)对人舌癌CAL27细胞株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体外细胞实验MTT、Hoechst 33258免疫荧光染色、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5、10、20 μmol/L(含1%‰DMSO)的BBSKE对CAL2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迁移的影响,并设置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5、10、20 μmol/L的BBSKE作用CAL27细胞后,其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oechst 33258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5、10 μmol/L BBSKE组相比对照组细胞出现凋亡形态改变.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5、10、20 μmol/L BBSKE组CAL27细胞G2/M期比率呈梯度增加(P<0.01),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CAL27细胞的迁移数量在2、5、10、20 μmol/L BBSKE组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迁移细胞数与药物浓度呈反比.结论:BBSKE对CAL2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而诱导细胞凋亡,并且抑制细胞迁移,提示BBSKE可作为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治疗的备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其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对硒多糖化学结构以及体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来源,以及已发现的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