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运动对男青年BMD、肌肉适能和肌骨共调节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 8 周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单独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单独抗阻训练对男青年骨密度、肌肉适能以及血清肌骨共调节因子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39 名男青年,随机分为抗阻训练(RT)、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CT)三组后,分别进行为期 8 周的运动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48h测试受试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体成分、最大摄氧量、肌肉力量、爆发力以及血清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结果 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瘦体重,但只有HIIT(P<0.01)和CT干预(P<0.05)能显著降低男青年的体脂率;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股骨BMD,但只有HIIT(P<0.05)和RT(P<0.05)干预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腰椎BMD;RT和CT干预能显著提升男青年的卧推、硬拉、划船、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和反向纵跳高度(P<0.01),而HIIT干预只能显著提升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血清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结论 三种运动干预均能增加男青年的瘦体重、股骨BMD以及血清肌骨调节因子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但CT对腰椎BMD的提升效果小于HIIT和RT,而RT和CT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升效果大于HII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订适合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TOE)方案,评价其对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医院2019年8—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任务导向性运动组(TOE组)和常规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TOE组进行翻身取物和多向移步,常规组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两组均完成10次训练。两组患者干预前评估基线资料,干预后评估患者的握力(作为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的运动部分(作为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前TOE组和常规组握力分别为(20.21±6.39) kg、(17.61±10.59) kg,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16.07±6.64)分、(20.23±1.18)分;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22.13±5.97)kg、(12.86±5.17)分,与常规组(19.05±9.16)kg、(15.67±1.1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5、-18.210, P=0.049、<0.001);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均较干预前提高( t=5.005、-5.291,均 P<0.001),但常规组干预前后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47、1.614, P=0.806、0.112)。干预后TOE组和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总分分别为(55.27±37.12)分、(57.27±33.39)分,较干预前(42.27±29.92)分、(40.54±20.55)分均有提高(均 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42, P=0.303)。 结论: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TOE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与常规运动方案达到同样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还能更快地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ow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4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年6月11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个月(2018年9月18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 OCRL基因上发现1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年8月3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月4日及8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即接受康复宣教、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物理治疗师监督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治疗,包括体位转移、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呼吸训练等,3~5次/周,共训练4周;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告知其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气道廓清等训练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康复治疗。分别于肺移植术前评估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床边肺功能仪评估2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MWD、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FEV1%(64.58±13.71)%、FVC% (71.38±7.05)%、FEV1/FVC(85.19±8.98)%、6MWD(394.25±95.14)m和MBI评分(83.55±6.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EV1% (52.21±15.22)%、FVC% (58.80±16.61)%、FEV1/FVC(72.77±16.02)%、6MWD(303.00±52.80)m和MBI评分(74.50±7.1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出院后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的峰值摄氧量(PeakVO 2)、无氧阈摄氧量(ATVO 2)、Fried表型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脱落2例,最终2组各纳入33例。干预12周,观察组PeakVO 2、ATVO 2分别为(23.91 ± 5.88)、(20.79 ± 5.19)ml·min -1·kg -1,高于对照组的(20.56 ± 5.81)、(17.29 ± 5.36)ml·min -1·kg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38、2.69,均 P<0.05);观察组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分别为(85.33 ± 6.43)、(22.64 ± 3.81)分,高于对照组的(78.72 ± 8.14)、(20.67 ± 3.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66、2.32,均 P<0.05);观察组Fried衰弱表型评分为(1.36 ± 0.99)分,低于对照组的(3.03 ± 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6.54, P<0.05)。 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患者认知衰弱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原驻训后急性缺氧耐力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对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力的影响,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18名参加高原驻训3个月,初下高原1周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驻训组)和36名未参加驻训的同机种飞行员(对照组)进行抗荷抗缺氧训练。以缺氧体验训练合格线2 min为界,每20 s记录1次飞行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 2)和心率。运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BeneView T6型心电监护仪进行训练、评估和监测。 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从缺氧体验训练60 s开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驻训组飞行员SaO 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3、3.32、4.79、4.32, P=0.011、0.002、<0.001、<0.001)。对照组飞行员的平均SaO 2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迅速,而驻训组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缓慢;驻训组飞行员的平均有效意识时间为(441.11±67.03)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95.00±31.49)s,是对照组的2.2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4, P<0.001)。 结论:高原驻训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急性缺氧状态下的SaO 2和有效意识时间得到显著提高。短期的慢性缺氧过程能显著提高飞行员的急性缺氧耐力,以利于有效应对高空缺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XGBoost模型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 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21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2(46,60)岁;HER2阳性95例,HER2阴性115例],采用Python 3.7.1软件从HER2阳性组及HER2阴性组分别随机抽取70%作为训练集[147例,其中HER2阳性67例,年龄52(46,60)岁;HER2阴性80例,年龄55(45,62)岁],30%作为测试集[63例,其中HER2阳性28例,年龄54(43,65)岁;HER2阴性35例,年龄52(45,61)岁]。在CT和PET图像上进行肿瘤分割后,分别提取CT、PET影像组学特征,经后处理获得PET/CT融合特征(包括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和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经特征筛选后保留的特征,用于预测乳腺癌原发灶中HER2的表达状态,并用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模型及组学特征的预测效能,并绘制预测效能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的校准曲线。 结果:与SVM模型比较,XGBoost模型在输入CT特征、PET特征、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时均有更佳的预测效能( z值:2.26~3.54, P值:0.016~0.040)。在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中,PET/CT平均特征预测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ROC AUC为0.83(95% CI:0.73~0.93),优于CT特征[0.75(95% CI:0.63~0.88); z=3.57, P=0.027]、PET特征[0.73(95% CI:0.60~0.86); z=2.64, P=0.034]及PET/CT拼接特征[0.74(95% CI:0.60~0.87); z=2.49, P=0.037]。 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建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有望用于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对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下介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对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高压氧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应用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AM-UE)和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AM-LE)评估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应用改良巴塞尔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应用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Web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治疗后FAM-UE、FAM-LE、BB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运动康复护理模式下介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能提高高压氧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大面积脑梗死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早期活动训练。2组均随访至患者出院1个月后。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48 h的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干预前及出院后7 d、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3~67(56.87 ± 1.76)岁;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3~68(57.02 ± 1.82)岁。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87 ± 0.65)d,对照组为(9.06 ± 0.7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64, P<0.05)。术后48 h,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1.65 ± 0.45)、(14.76 ± 0.36)次/min和(76.98 ± 5.65)mmHg(1 mmHg=0.133 kPa),与对照组的(82.76 ± 2.65)、(18.76 ± 2.87)次/min和(93.76 ± 5.93)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4、9.58、14.19,均 P<0.05)。出院后7 d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4.65 ± 2.45)、(23.65 ± 2.65)分,与对照组的(79.76 ± 1.97)、(28.54 ± 2.7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26、8.91,均 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5.45 ± 1.43)、(18.65 ± 1.98)分,与对照组的(87.87 ± 1.39)、(21.54 ± 2.76)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33、5.90,均 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后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20.83%(10/48),与对照组的68.75%(33/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28,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早期活动训练可显著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同样手术操作,但术中不插入线栓堵塞大脑中动脉。观察组大鼠于术后24 h采用跑台仪进行运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其余2组大鼠亦同期置于跑台仪上但不进行运动训练。于术后第3,7,14天时采用修订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于末次神经功能评定结束后断头取脑,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Ngb、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神经轴突再生相关指标[神经丝蛋白-200(NF-200)]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14天时观察组mNSS评分[分别为(6.83±1.03)分和(5.08±0.79)分]均明显优于模型组( P<0.05)。模型组Ngb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 P<0.05),观察组Ngb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模型组( P<0.05)。观察组SO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 P<0.05),NO、MD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结论:运动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周边皮质Ngb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