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及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干预,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身体细胞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骼肌含量(SMC)、心肺功能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99.77±6.29)g/L、PA(344.55±37.12)mg/L、BCM(31.42±3.15)kg、BMC(3.08±0.41)kg及SMC(27.85±2.51)kg,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14.93±2.82)ml/(kg·min)、左室射血分数(58.21±5.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9.05%(187/2 067)、19.45%(402/2 0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520, P<0.01)。 结论:透析间期计划性有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及耐力,并减少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医院2019年5-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421.63±86.7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8.44±74.93)m( t=8.130, P<0.001),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 t对照组=6.584, P<0.001; t观察组=15.337, P<0.001);观察组治疗后BNP浓度为(227.68±31.2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74±36.81)mg/L( t=8.714, 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对照组=24.669, P<0.001; t观察组=38.776, 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较治疗前下降( t=4.031、10.166、3.715、12.569,均 P<0.05),而LVEF、FS均较治疗前升高( t=7.610、11.906、3.915、6.105,均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t=7.255、12.739、4.703、2.442,均 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跌倒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后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评分分别为(23.96±4.75)分、(9.47±2.02)分、(26.31±1.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3±5.12)分、(12.35±1.89)分、(32.76±2.49)分( t=6.867、10.411、20.833,均 P<0.001);两组较治疗前各项目评分明显下降( t=6.648、14.746、28.782、35.262、9.665、27.962,均 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0.0%(1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22/100)(χ 2=5.357, P=0.021)。 结论: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中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其预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原驻训后急性缺氧耐力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对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力的影响,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18名参加高原驻训3个月,初下高原1周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驻训组)和36名未参加驻训的同机种飞行员(对照组)进行抗荷抗缺氧训练。以缺氧体验训练合格线2 min为界,每20 s记录1次飞行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 2)和心率。运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BeneView T6型心电监护仪进行训练、评估和监测。 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从缺氧体验训练60 s开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驻训组飞行员SaO 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3、3.32、4.79、4.32, P=0.011、0.002、<0.001、<0.001)。对照组飞行员的平均SaO 2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迅速,而驻训组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缓慢;驻训组飞行员的平均有效意识时间为(441.11±67.03)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95.00±31.49)s,是对照组的2.2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4, P<0.001)。 结论:高原驻训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急性缺氧状态下的SaO 2和有效意识时间得到显著提高。短期的慢性缺氧过程能显著提高飞行员的急性缺氧耐力,以利于有效应对高空缺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康复策略在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接受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由于身体机能较差以及手术和麻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加重了手术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肺康复作为一项基于对患者全面评估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等益处,因此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开展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肺康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肺康复在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学员基础+G z耐力测试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测试飞行学员的基础+G z耐力,并对影响其抗荷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飞行学员抗荷能力与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57名健康男性飞行学员进行抗荷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离心机基础+G z耐力、双下肢最大蹬力、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及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根据基础+G z耐力高低分组;基础+G z耐力较低组内按耐力终点视觉有无变化进行分组。按双下肢最大蹬力的水平高低分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离心机测试情况及飞行学员平时体能训练情况,根据问卷结果,按有氧训练强度分为低训练组(≤3次/周)与高训练组(>3次/周)。 结果:飞行学员的离心机基础+G z耐力测试结果为3.5 G和4.0 G 2个水平,平均为(3.56±0.17)G;双下肢最大蹬力平均为(449.3±105.6)kgf(1 kgf=9.806 N),MEP平均为(20.1±3.5)kPa,MIP平均为(10.5±2.3)kPa。基础+G z耐力4.0 G组的MEP高于3.5 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 P=0.043)。基础+G z耐力3.5 G的飞行学员中,视觉无变化组的MEP高于视觉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3)。高蹬力组(≥449.3 kgf)的基础+G z耐力高于低蹬力组(<449.3 k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 P=0.035)。66.7%的学员以前未学过正确的抗荷动作;91.2%的学员进行长跑训练;82.5%的学员进行力量训练;57.9%的学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但其中45.6%的人不清楚每个肌群力量的正确训练方法。有氧训练的高训练组MEP高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5, P=0.002);高训练组双下肢最大蹬力低于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 P=0.022)。 结论:飞行学员的抗荷能力在离心机上表现不佳,应该尽可能提早安排初次飞行前的离心机体验与训练,同时加强以力量训练为主的抗荷体能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体征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AECOPD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对比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表(CAT)]、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肺通气功能[呼吸道总阻力(R 5)、中心呼吸道阻力(R 20)、周边呼吸道阻力(R 5-R 20)]、生命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CAT评分[(16.45±2.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6±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8 ,P < 0.001);观察组6MWT、康复训练依从性[(325.45±28.73)m、41(95.35%)]均显著长于、高于对照组[(311.45±26.70)m、35(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 < 0.001;χ 2=4.07, P=0.043);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R 5、R 20、R 5-R 20水平[(0.79±0.12)、(0.46±0.10)、(0.31±0.09)kPa·L -1·s -1]、SGR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5±0.14)、(0.51±0.12)、(0.36±0.10)kPa·L -1·s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0 ,P < 0.001; t=2.10 ,P=0.038; t=2.44 ,P=0.016)。 结论:共享决策指导下多模式肺康复专项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重度痴呆患者护理依赖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中重度痴呆患者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87例确诊为中重度痴呆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的中文版护理依赖量表(CDS),记录每例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严重认知功能损伤系列量表(SIB-S)、6 min步行试验(6MWT)、功能移动性测试(TUG)、美国康奈尔抑郁量表(CSDD)、淡漠评分(AES-10),以人口变量、MMSE评分、6MWT、TUG评分、CSDD评分、AES-10评分、SIB-S评分作为自变量,以CDS评分作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症中位数是2种,6MWT、TUG、MMSE、SIB-S、CSDD、AES-10评分分别为(208.54 ± 74.02) m、(24.56 ± 11.83)分、(12.67 ± 5.47)分、(40.85 ± 7.54)分、(7.92 ± 4.48)分、(25.28 ± 7.23)分,为对CDS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 B值为-0.67~0.67, P<0.05或0.01)。 结论:中重度痴呆患者合并症多、身体耐力低下以及抑郁情绪对护理的依赖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9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身体成分分析的439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CPET结果。根据CPET所测得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5%和<85%将体检者分为心肺耐力达标组和下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的相关性。 结果: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5.097±0.890)比(4.865±0.856)mmol/L、(1.778±1.200)比(1.485±0.709)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骨骼肌指数均显著低于达标组[13.00(11.30,15.90)比13.80(12.05,17.10)μmol/L、(7.89±0.65)比(8.08±0.64)kg/m 2](均 P<0.05);女性心肺耐力下降组骨骼肌指数显著低于达标组[(6.21±0.52)比(6.53±0.56)kg/m 2],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达标组[(32.83±4.92)%比(31.21±4.55)%](均 P<0.05)。男性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OR=1.487,95% CI:1.042~2.121)、内脏脂肪面积升高( OR=1.032,95% CI:1.014~1.051),女性骨骼肌指数下降( OR=0.215,95% CI:0.106~0.435)、体脂百分比升高( OR=1.149,95% CI:1.060~1.245)均与心肺耐力下降呈正相关(均 P<0.05)。 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下降存在相关性,男性应注意控制内脏肥胖,女性则应在减脂的同时增加肌肉量,以提高心肺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等速肌力测试法评估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 d(平均2.7 d)行手术治疗。术后18个月收集切口长度、皮肤坏死、感染、再断裂情况,并对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从而客观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再断裂,切口长度平均1.4 cm(1~2 c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99.1分(93~100分),总体优良率为100%(23/23);ATRS评分平均97.0分(88~100分)。等速肌力测试显示患侧踝关节跖屈扭矩峰值和背伸扭矩峰值在5个测试速度下(30、60、90、120、240°/s)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耐力测试中,踝关节健侧与患侧跖屈总功分别为(691.2±258.8)、(670.6±304.2)J,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踝关节健侧背伸总功[(407.3±119.2)J]大于患侧[(362.2±117.5)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法可以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