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运动对男青年BMD、肌肉适能和肌骨共调节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 8 周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单独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单独抗阻训练对男青年骨密度、肌肉适能以及血清肌骨共调节因子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39 名男青年,随机分为抗阻训练(RT)、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抗阻联合高强度间歇同期训练(CT)三组后,分别进行为期 8 周的运动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48h测试受试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体成分、最大摄氧量、肌肉力量、爆发力以及血清骨钙素和鸢尾素水平.结果 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瘦体重,但只有HIIT(P<0.01)和CT干预(P<0.05)能显著降低男青年的体脂率;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股骨BMD,但只有HIIT(P<0.05)和RT(P<0.05)干预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腰椎BMD;RT和CT干预能显著提升男青年的卧推、硬拉、划船、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和反向纵跳高度(P<0.01),而HIIT干预只能显著提升深蹲的最大力量(P<0.01);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显著提高男青年的血清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结论 三种运动干预均能增加男青年的瘦体重、股骨BMD以及血清肌骨调节因子鸢尾素和骨钙素水平,但CT对腰椎BMD的提升效果小于HIIT和RT,而RT和CT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升效果大于HII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疗法在周围动脉疾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疗法是周围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包括步行训练、高强度间歇运动、抗阻力训练等形式。本文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运动中跛行严重程度、运动量增加幅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作息比、每周运动频率、疗程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指导,使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运动疗法中获得最大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出院后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的峰值摄氧量(PeakVO 2)、无氧阈摄氧量(ATVO 2)、Fried表型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脱落2例,最终2组各纳入33例。干预12周,观察组PeakVO 2、ATVO 2分别为(23.91 ± 5.88)、(20.79 ± 5.19)ml·min -1·kg -1,高于对照组的(20.56 ± 5.81)、(17.29 ± 5.36)ml·min -1·kg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38、2.69,均 P<0.05);观察组SF-36生命质量评估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评分分别为(85.33 ± 6.43)、(22.64 ± 3.81)分,高于对照组的(78.72 ± 8.14)、(20.67 ± 3.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66、2.32,均 P<0.05);观察组Fried衰弱表型评分为(1.36 ± 0.99)分,低于对照组的(3.03 ± 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6.54, P<0.05)。 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改善患者认知衰弱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中。该文从HIIT的优势、方案类型选择、方案制订与优化等方面,对HII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HIIT可以在传统运动训练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耐力,在心脏做功参数和骨骼肌功能改善方面也可能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IIT方案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运动兴趣,也增加了HIIT方案制订的复杂性,如何优化HIIT方案以获得最大获益仍需更多研究探索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腱病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肌腱病是一种由于反复牵拉而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肌腱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无定论,以现有方法治疗仍无法快速治愈,因此为了研究发病过程中的病理改变及探索治疗方法,必须构造良好的疾病模型,尤其是在体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肌腱病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多种造模方式的优缺点,介绍动物模型的应用和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癌症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癌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癌症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合计样本量614例,其中干预组323例,对照组291例。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提高癌症患者整体生命质量[SMD值为0.40,95% CI(0.14~0.65), P<0.01]与峰值摄氧量(VO 2peak)[MD值为3.00,95% CI(2.19~3.80), P<0.01],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D值为-0.06,95% CI(-0.08,-0.03), P<0.01],但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D值为-0.61,95% CI(-1.23~0.01), P>0.05]和体质量[MD值为0.16,95% CI(-3.19~3.51), P>0.05]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强心肺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是对高敏C反应蛋白和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观整体评估个性化营养配合高强度间歇训练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个性化营养配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指导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PG-SGA个性化营养配合HII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营养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同时记录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PBG、2 hPBG、TC、TG、HbA1c水平明显降低( P<0.05);从横向比较来看,观察组干预后的2 hPBG、TC、TG、LDL-C、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G-SGA个性化营养配合HIIT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减负的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膝关节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减负的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膝关节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功率自行车组(减负,30例)和运动平板组(非减负,30例),在院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先慢速热身1 min,后快速运动3 min,再休息1 min,重复2个循环为1组,3组/次,5次/周,连续训练12周。除此之外,患者不再参加其他体育运动,并保持原有饮食习惯和模式不变。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统计出现膝痛的例数,用磁共振测量关节软骨体积,每次训练前和训练后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膝关节局部皮温,采用 t检验、 χ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分析基于减负的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膝关节的保护作用。 结果:干预前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膝关节软骨体积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膝痛发生率、膝关节局部皮温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 P<0.001)。干预后功率自行车组膝痛发生率、膝关节软骨体积减小及局部皮温增高均显著低于运动平板组[16.67%比100%、0.12(0.05,0.27)比1.68(1.15,2.21)cm 3、(0.17±0.09)比(0.64±0.15)℃](均 P<0.001);两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减负的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膝关节存在保护作用,能够避免膝关节软骨体积减小及局部皮温增高,减少疼痛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包括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最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MAIE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HAIE组)。2组患者先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随后分别以95%~100%心率储备(HRR)和85%HRR进行4周相应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每周训练3 d。于有氧运动前、训练6周后测定2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 2max)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患者共合计完成671.6 h有氧运动训练,且均未出现心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并发症。经6周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后,发现MAIE组、HAIE组VO 2max[分别为(33.2±5.0)ml/kg/min和(30.6±4.7)ml/kg/min]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 P<0.05),并且MAIE组VO 2max升高幅度(31.2%)亦显著大于HAIE组水平(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监控下进行MAIE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HAIE运动,且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