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的黄土高原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持生态过程和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的重要空间途径.随着景观规划和决策的开始实施,亟需考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差异化方法及其空间输出的一致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匹配性和适用性.本研究从整合视角出发,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实施区域延安市安塞区为对象,结合地域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构建安塞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结构型与功能型构建方法在空间保护优先级识别上的一致性较低,面向整合集成的方法可形成互补,能实现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双重目标;研究区共有202个生态源地,总面积391.58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整体呈现碎片化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研究区共有110条生态廊道,总长度599 km,主要围绕河道分布,呈现出"南北部短窄密集、中部长宽疏朗"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提供的结构-功能整合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新见解,并能推进景观格局、过程和服务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重要补充,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基层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学校整体办学实践层面介绍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校办学实践提供借鉴.牡丹江医学院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有效运用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3.55%~96.75%,基层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97%以上.学校构建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及气象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西省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省之一,探明气象条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逐月气象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等模型,对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4种调节服务功能进行测算,并利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4种调节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和释氧量年均值分别为178.8和130.0g·m-2,年均增加值分别为0.4和0.3 g·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全省有77.3%区域的固碳释氧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江西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均值分别为591.8 mm和723.8 t·h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年均增加值分别为5.6 mm和3.7t·hm-2,全省分别有73.3%、69.3%区域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稳步提升.植被的固碳释氧功能在月尺度、季节尺度与气温呈显著相关,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也高于其他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重要气象因子.无论在月尺度、季尺度还是年尺度上,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其最重要的气象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 2000-2022年间气候变化对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可为切实保障江西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组态视角下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影响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因素,为促进信息共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医联体成员医院工作人员信息共享行为进行调研.以问卷所得的数据为样本,基于TOE理论构建技术、组织、环境3个维度共8个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理论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影响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结果 得出3条促进医联体诊疗信息共享行为的组态路径,识别出政府支持、公民需求为必要条件,行业环境为核心条件.结论 政府体制支持对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决策至关重要,民众医疗数据共享服务需求是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重要动力,医务人员的认同与配合是医联体成员信息共享行为的内在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以为推动一体化医疗服务开展提供信息支撑.方法: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一体化应用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系统、一体化安全策略机制4个部分.其中,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主要是从架构、虚拟局域网、性能、拓扑、告警等方面对全院网络进行统一管理;一体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利用虚拟化平台、超融合平台等将各应用服务端进行集中管理,共享信息,提升资源管理效能;一体化应用系统主要是各院区和门诊部部署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及门诊和住院等应用系统,避免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一体化安全策略机制主要是按照三级等保2.0标准,从设施、策略、主机、数据等方面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结果: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解决了多院区之间网络连不通、系统不统一、信息难共享、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难题,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了信息安全.结论: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实现了医疗业务跨院区协同,为实施一体化医疗提供了信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刊讯]2024年8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完善卫生行业标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其中,麻醉记录单标准(代替WS 329-2011)作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强调了麻醉过程中记录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确保麻醉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其余6项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包括医疗机构标志标准(代替WS 307-2009)、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89-2012)、CT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91-2012)、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性能保障技术指南、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标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刊讯]2024年8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老年安宁疗护及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其中,《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明确了安宁疗护病区的设置要求,以确保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疗护环境;《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在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标准》规定了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内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的流程和要求,以保障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为公立综合医院制定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新发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损失""新冠疫情""评价"等和"infectious diseas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social loss""COVID-19""evaluate"等为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检索截至2020年12月23日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初步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根据初步构建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国家、医院和个体3种主体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5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数据以优化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国家层面的一级指标为政府治理能力、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社会保障、网络舆情、间接经济损失和国际合作;医院层面为医院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医院服务和医院运行情况;个体层面为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健康和外在环境。各层面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保障,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及生理健康;权重最高二级指标分别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非医护人员过劳和医疗保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公立综合医院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增强新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新护士培训效果和效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6年7月起建立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制定了包含基础和专业培训、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建立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移动管理系统。本文通过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289名新护士开展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培训。2018年7月进行了包含理论考核和站点式综合技能考核的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基地和受训护士普遍对这一规范化培训模式持积极态度,各阶段培训计划完成率100%。这说明该培训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保障培训方案的落实和提高培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