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度弹力袜标准化作业流程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化作业流程(Stand Operation Procedure,SOP)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梯度弹力袜SOP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应用本院自行录制的下肢运动操口令教学视频开展主被动运动踝泵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DVT形成、血浆D-二聚体指标、康复锻炼认知度与依从率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水平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10.89±19.05)ng/ml远低于对照组(413.05±2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认知度与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梯度弹力袜SOP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升康复锻炼认知度和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我效能在四肢创伤性骨折儿童疼痛灾难化与运动恐惧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四肢骨折发生率较高,以创伤性骨折较为多见。患儿骨折后常需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其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然而,患儿因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于骨折创伤和功能锻炼所引起的疼痛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运动恐惧,不利于术后功能恢复。疼痛灾难化是患儿在经受疼痛事件刺激后,表现出对疼痛的夸大认知与负向评价。自我效能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任务的信念,是影响患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内因。既往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疼痛灾难化呈负相关,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效能均可对运动恐惧产生影响,且自我效能可负向预测运动恐惧的发生。然而,现有研究仅探讨自我效能、疼痛灾难化、运动恐惧两两之间的关系,尚缺乏三者间具体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鉴于此,笔者基于横断面调查,以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5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自我效能在四肢创伤性骨折儿童疼痛灾难化与运动恐惧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临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对7例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患者采取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进行治疗。首先通过被动活动使手指关节恢复正常范围。克氏针固定近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关节在0°伸直位,中央腱束翻转联合微型锚钉固定重建中央腱止点,依次紧缩松弛的腱帽(横行纤维韧带、斜行纤维韧带)和横向支持韧带等,并恢复其与中央腱束内侧部分和重建的止点的连接。术后观察患指活动度、外观和功能,分析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钮孔畸形复发,继发鹅颈畸形1例。末次随访患指活动范围:P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1°,主动屈曲平均98°;远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2°,主动屈曲平均约59°。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5例,良2例。 结论: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1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减压操作,观察组实施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率情况,比较两组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24 h后疼痛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可有效预防AMI介入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肢体麻木及出血发生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庭赋权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冶市中医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4例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干预组33例、常规组3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家庭赋权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照顾者准备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9.20±8.17)分比(65.20±5.49)分、(81.73±5.84)分比(72.41±6.49)分、(56.18±5.58)分比(28.41±5.39)分、(48.49±4.52)分比(21.28±2.74)]( t=2.31、6.03、20.23、28.89,均 P < 0.001);干预后,干预组家庭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显著高于常规组[(26.93±3.01)分比(21.30±5.14)分]( t=5.39, P < 0.001)。 结论:采用家庭赋权护理能够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准备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术后渐进性患肢功能锻炼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构建乳腺癌术后渐进性患肢功能锻炼循证护理方案,并验证其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护理方法从文献中提取最佳证据,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以知识行为模型(knowledge to action model,KTA)为指导制定乳腺癌术后渐进性患肢功能锻炼循证护理实践方案,评价应用方案后的护士执行率及患者依从率。选取2017年7—12月方案应用前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11月方案应用后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结果:共提取出8条最佳证据用于构建方案,方案应用6个月中,护士执行率为94.6%,患者依从率为91.1%。方案应用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达标51例,外展活动度达标49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783,6.766; P<0.05)。 结论:渐进性患肢功能锻炼循证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应用效果较好,护士执行率和患者依从率高,可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骨科创伤的治疗不仅需要完成局部组织的修复重建,更需要实现机体的快速康复 [1]。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早期进行合理的负重锻炼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合理负重不仅有助于局部骨质及软组织愈合 [4,5,6],还可以促进患者整体机能恢复 [7,8],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9,10]。然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如何让下肢术后患者合理负重一直是困扰医生及患者的难题,业内对于下肢术后负重基本理念及注意要点尚未达成共识。针对此临床问题,由全国创伤骨科专家代表讨论总结了临床中术后负重现有的普遍问题,形成了下肢骨折术后合理负重的基本原则及专家建议,同时列举了针对下肢各部位的负重参考方案,以期指导骨科下肢术后负重临床实践,规范临床研究及相关技术发展,为骨折下肢创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某三级医院骨科住院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于出院前、出院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量表得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8.57%。结果:出院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得分为(13.96±3.81)分,低于对照组的(17.04±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82, P<0.01);出院12周后,干预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量表得分为(25.28±3.19)分,高于对照组的(22.7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95, P<0.01)。 结论: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躯体功能状况,且容易掌握、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植入术后术肢功能障碍评估及早期功能锻炼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植入术后术侧肢体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的评估内容及早期功能锻炼进行范围综述,为未来早期识别不同的术侧肢体功能障碍和对术后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7篇、队列研究6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植入术后术侧肢体相关功能障碍包括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屈曲、外展、内外旋角度受限)、握力降低和肩胛骨运动障碍,肩关节疼痛和主动前屈受损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61%和60%,主要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患者。评估工具包括主观工具和客观工具,评估肩关节疼痛的3种量表,评估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测角仪、评估握力的液压手测力仪、评估肩胛骨运动障碍的试验和卷尺、评估肩术侧肢体整体功能的5种量表。术侧肢体的各种相关功能障碍基本表现在术后2周时出现,术后3个月时开始好转,术后12个月时基本趋于正常,术后5年完全恢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ICD植入患者;康复运动方案包括5种,其中钟摆运动是单一方案,其余4种均是综合康复运动方案,均有成效;干预时间点有术后1~2 d,术后1周,术后2周。结论: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植入术后需要重点关注术侧肢体存在的系列相关功能障碍,评估工具多样化,应根据测量重点进行合适选择;虽然都有自限性,但自愈时间还是比较长,术后1年内在门诊定期复诊时需要纳入筛查,对其进行综合性干预;患者进行综合功能锻炼方案有利于降低术侧肢体不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缩短功能障碍的时间,具有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锻炼方案不统一,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哪一类活动方案或者综合某几类活动方案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时间不统一,有待进一步确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在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16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学龄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伤后48 h及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伤后各时间点及术后8~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术后功能锻炼配合度,促进患儿肢体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