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的临床实践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点内容,分泌物清除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评估、仪器辅助排痰方法、气道内负压吸引及气囊上分泌物清除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旨在为人工气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实践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午流注辅助胸部理疗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研究子午流注辅助胸部理疗对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ICU收治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的肺部感染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部理疗方案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午流注辅助胸部理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疗前后日排痰量、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理疗前,两组患者日排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理疗后,观察组日排痰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给予ICU肺部感染患者子午流注辅助胸部理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患者排痰,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显著价值,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维持四肢骨骼肌质量和膈肌功能,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伤后因呼吸肌不同程度瘫痪、咳嗽功能下降、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支气管痉挛等因素,常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增加病死率。为了解急性TC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管理的相关进展。笔者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氧疗、雾化吸入、辅助排痰、呼吸功能训练等方面对急性TCSCI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入住ICU的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ICU住院,且符合免疫缺陷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第28天结局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型、病原学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分析两组间的指标差异及与28 d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1)104例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55.8%,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4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热壅肺证32例(30.8%),痰浊阻肺证32例(30.8%),邪陷正脱证25例(24.0%),热陷心包证15例(14.4%),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4例患者的病原学结果示,细菌感染有67例(64.4%),真菌感染有34例(32.7%),病毒感染有13例(12.5%);4)死亡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La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HCE Ⅱ评分和APTT对28 d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率达55.8%;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居多,但各证型预后无明显差异,需注意患者证型的动态演变;检出病原体种类数量较多,建议早期行全面微生物检查以指导抗感染治疗;APACHE Ⅱ评分和APTT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排痰优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排痰的优化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1组(n=49)和干预2组(n=49).干预1组患儿接受手法振颤叩拍排痰,干预2组患儿接受机械辅助排痰.比较两组患儿痰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干预1组痰鸣音消失时间[(1.90±0.74)d]早于干预2组[(3.73±1.17)d];干预1组住院时间[(6.04±1.58)d]短于干预2组[(6.98±2.75)d];干预1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干预2组(87.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排痰治疗时,手法振颤叩拍排痰疗效优于机械辅助排痰,可缩短痰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究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常规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机械排痰仪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日均排痰量、日有效咳嗽次数,采用智能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评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定呼吸困难程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痰量、日有效咳嗽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MVV及PEF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的 FVC、FEV1、MVV及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CRP、PCT水平、mMRC及SGR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RP、PCT水平、mMRC及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有助于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减弱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认识和合理处理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道黏液是呼吸系统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成分是黏蛋白.在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状态下,黏蛋白5AC(MUC5AC)表达显著增加,形成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导致黏液潴留或形成黏液栓,加重疾病.合理处理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途径有多种,药物祛痰包括恶心性祛痰药、黏液调节剂、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药.从源头抑制黏液分泌是一条重要途径,值得探索.非药物祛痰技术有深呼气运动、人工背部叩击、体位排痰、机械辅助排痰等,其祛痰功效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操作的技巧.中成药讲究辨证施治,也要注意其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