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毛发样本分析中国两个城市成年女性的多种农药暴露情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全世界范围内农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包括多种化学制品,主要分为杀虫剂(如,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盐类、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除草剂(例如,酸性除草剂)和杀菌剂(如,唑类)。研究显示,农药的暴露可能对人体产生基因毒性,引起神经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并与癌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丁醚脲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数杀虫剂中毒由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剂所致,硫脲类较少见。丁醚脲是一种新型的低毒硫脲类杀螨、驱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丁醚脲可与多数杀虫及杀菌剂混用,曾有案例报道因服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和丁醚脲的混合液而中毒 [1],可仅服丁醚脲中毒且短时间内又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案例未见报道。本院成功救治一例自服丁醚脲中毒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例,现报道如下。本病例报道经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均获得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知情同意(伦理审批号:HXSY-EC-202200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 HSD3B1和 HSD3B2;其中, 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 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 +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通过克服细菌生物膜障碍改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创面感染的治疗常因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效果不佳。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皮肤深部创面感染时,常因药物穿透细菌生物膜能力有限及细菌生物膜的广泛存在而导致治疗无效。该研究团队使用宿主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破坏革兰阳性菌的细胞膜,促进细菌对庆大霉素的摄入,成功解决了创面中因存在多种革兰阳性耐药菌及其对庆大霉素耐药产生的治疗难题。此外,该研究团队利用超声波联合超声杀菌剂突破了细菌生物膜屏障。超声杀菌剂是一种磷脂包裹的小型液态全氟碳化物纳米微滴(直径为100~400 nm),超声波可通过振动产生微小气泡破坏细菌生物膜屏障,超声波和超声杀菌剂联合使用可使药物更易渗透到细菌感染部位。研究者观察了庆大霉素或棕榈油酸或庆大霉素+棕榈油酸的传统治疗方式以及超声杀菌剂+超声波治疗方式对糖尿病小鼠感染创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采用超声波和超声杀菌剂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感染创面中细菌的负荷,并减轻细菌对感染组织产生的病理损伤。应用该研究提出的方案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感染创面的病理情况,为慢性创面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华北地区5所医院炭疽病例系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华北地区5所医院的住院炭疽病例进行系列研究,分享治疗皮肤炭疽和肺炭疽的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华北地区5所医院住院的40例炭疽患者,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收集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曼-惠特尼 U检验。 结果:40例炭疽患者中,重症10例(25.0%),轻症30例(75.0%);皮肤炭疽39例(其中1例继发肺炭疽),肺炭疽1例。重症组畏寒、发热,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以及并发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6.54、4.68、9.22,均 P<0.05)。重症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分别为(11.8±4.9)×10 9/L、(9.5±5.1)×10 9/L、8.6±7.3、27.9(8.6,167.7) mg/L,分别高于轻症组的(7.5±2.4)×10 9/L、(5.0±2.1)×10 9/L、3.2±2.3、3.5(1.2, 14.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6、2.71、2.32, Z=-3.01,均 P<0.05);重症组白蛋白为(35.5±8.1) g/L,低于轻症组的(43.7±3.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3, P=0.011)。重症组皮损最大径>4 cm、多发、大疱、水肿性皮损的发生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1, P=0.014)。39例皮肤炭疽患者中,28例(71.8%)轻症组患者单用青霉素治疗,9例(23.1%)重症组患者采用青霉素、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利奈唑胺、多西环素或克林霉素中的一种进行抗感染治疗。2例肺炭疽患者针对胸腔积液和气胸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选择2种杀菌剂和1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联合治疗。40例炭疽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轻症皮肤炭疽患者可采用青霉素单药治疗,重症皮肤炭疽和肺炭疽患者应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服石硫合剂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石硫合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杀菌剂,呈强碱性,对人畜有强腐蚀性,石硫合剂中毒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石硫合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中毒后快速出现口唇及咽部黏膜破溃、发热、肺部炎症,肺部CT见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经高流量吸氧,补液促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循环功能等针对性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芩斑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 5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多主棒孢最适生长条件为胡萝卜培养基外源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pH为 6、温度为 30℃.菌丝致死条件为 51℃处理 10 min,孢子致死条件为 54℃处理 10 min.98%多菌灵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 0.07 mg·L-1;其次是 98%咯菌腈、98%咪鲜胺和 98%吡唑醚菌酯,EC50 分别为 0.10、0.18、3.06 mg·L-1;98%嘧菌酯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弱,EC50 为 632.39 mg·L-1.结论:黄芩斑枯病病原菌适生范围较广,在多种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条件下均可生长,在中性偏弱酸、较高温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主棒孢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黄芩斑枯病的田间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多花黄精松针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明确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炭疽病菌松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松针炭疽菌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板测定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和氮、碳源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测定5 种化学农药和6 种生物农药对松针炭疽菌的抑菌作用.结果:PDA培养基、24 h光照、28℃、pH 6.0、氮源为牛肉浸膏和碳源为葡萄糖时有利于松针炭疽菌菌落生长;PDA培养基,24 h光照、28℃、pH 6.0、氮源为酵母粉和碳源为葡萄糖有利于其产孢.5 种化学农药中,抑菌效果较好的为45%咪鲜胺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 500 g/L 异菌脲悬乳剂,其EC50 值分别为 0.048、0.066 和0.088 μg/mL;6 种生物农药中,0.5%大黄素甲醚水剂、28%井岗霉素可溶粉剂和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松针炭疽菌抑菌力较强,EC50 分别为 0.048、0.077、0.082 μg/mL.结论:培养基、光照、温度、pH和碳、氮源对松针炭疽菌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一定影响.咪鲜胺和大黄素甲醚等杀菌剂对松针炭疽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连翘茎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筛选防治连翘茎腐病的有效药剂及生防菌株.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等因素对连翘茎腐病病原菌菌株FSJF11 和FSJF13 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 8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控制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连翘根际土壤的生防细菌,进行离体枝条的防效测定.结果:菌株FSJF11 菌丝生长最适条件:PDA培养基、25℃、pH为 9、致死温度为 58℃.菌株FSJF13 菌丝生长最适条件:PDA培养基、25℃、pH为 10,致死温度为 52℃.筛选获得两株生防菌株(BS301 和BA1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BS301 和BA109 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40%嘧菌环胺、25%吡唑醚菌酯和 75%百菌清对两株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 80%以上;离体枝条防效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 25%吡唑醚菌酯及生防菌BS301 和BA109 对由菌株FSJF13 引起的连翘茎腐病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均达 50%以上.结论:75%百菌清、25%吡唑醚菌酯及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S301)、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菌株BA109)可用于连翘茎腐病的防治,考虑生态安全,生防菌株BS301 和BA109 可推广用于连翘茎腐病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半夏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对半夏主产区叶斑病进行调查,明确各地叶斑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同时结合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室内杀菌剂筛选,为半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 2020 年 6~9 月,对贵州、河北、甘肃半夏种植区叶斑病进行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回接验证、形态和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检测,同时采用平板抑菌实验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引起 3 种叶斑病的致病菌分别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南瓜孢子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3 种病原菌在温度为25~28℃、pH为弱碱性时适应性较好;菌株E.sorghinum生长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菌株S.cucurbitacearum有光照时生长速率较快,菌株A.solani在24 h暗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 3 种叶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次为苯醚甲环唑,植物源乙蒜素抑菌效果较差.结论:半夏叶斑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室内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苯醚甲环唑对本研究筛选到的 3 株优势致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半夏叶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