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丽芸辨治子宫性不孕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析了李丽芸教授治疗子宫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女子胞不孕之病因种类繁多,寒、热、虚、实均可成为致病因素,应当辨清寒、热、虚、实加以论治.并附验案以进一步探寻李教授的临证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丽芸辨治崩漏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崩漏是指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净者.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漏是妇科常见的危急疑难重症,常缠绵难愈,日久会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岭南名医李丽芸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调经种子.李教授临床六十余载,对崩漏治疗有独到见解,余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李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丽芸教授补肾活血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经验采撷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介绍李丽芸教授治疗子宫内膜薄致不孕的经验,并附病案.李丽芸教授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理论指导思想,认为不孕症的病机以肾精虚损为主,兼杂血瘀、肝郁、脾虚,涉及多个脏腑.治则以益肾填精为本,佐活血、疏肝、健脾,根据子宫藏泻规律周期性用药,其善用经典,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衷中参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中医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丽芸教授“因时制宜”辨治崩漏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介绍李丽芸教授“因时制宜”辨治崩漏的经验.李教授指出应根据崩漏患者发病缓急不同,阴道出血多少不同,发病久暂不同,“因时制宜”,因时制则.中西贯通,采用病、证、时相结合模式论治崩漏,可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岭南名中医李丽芸调周辨治经期延长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期延长又名“经事延长”“月水淋漓”“月水不断”等,为经行时间超过7d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经期延长乃脏腑经脉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以致不固、经血制约失能所致,以气虚、血瘀、血热等证型常见.本文总结了李丽芸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的临证经验,认为经期延长的病机为肾虚阴阳失调为本、血热血瘀为标并与脏腑相关.治疗上运用补肾调周法辨证论治,提倡月经后期补肾精、黄体期补肾健脾养肝调和阴阳、经前期及行经初期行气活血、化瘀通经,行经后期止血补虚,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丽芸教授基于"补不足损有余"理论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李丽芸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上经验丰富."补不足损有余"思想源自《道德经》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李丽芸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补不足损有余"理论亦适用于人体疾病的中医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致病因素繁多,病机上总体可概括为"不足"与"有余"作用于机体."不足"主要在于肾虚、脾虚;"有余"大多在于气郁、痰湿、瘀血.治疗上要扶正补虚,补益脾肾等脏腑的不足,抑制因脏腑不足所致的虚亢;又要损去郁滞之气、痰湿、瘀血等有余,填补因有余之邪导致的脏腑虚损,将"补不足损有余"有机融合,调和阴阳气血,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论治提供辨治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名中医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消症丹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名中医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消症丹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以口服消症丹,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PI、RI高于对照组,PS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比积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症丹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有较好效果,可明显调节其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