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类证治裁》肝气肝火肝风篇治肝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林佩琴,字云和,号羲桐,清代著名医家,其纵览医籍,博采众长,历经数 10 年,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学习心得,撰成《类证治裁》. 书中分为8 卷,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症,先以列论,方次之. 该书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后世医家学习和借鉴[1] . 林氏在书中专列"肝气肝火肝风论治"篇详述治肝之法,今笔者试着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类证治裁》外感病证治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类证治裁》为清代医家林珮琴所著,全书共八卷,集内科、外科、妇科等百余种病证,别类分门,先列论,方次之,或言脉,后及医案.该著作植根经典、博采众长、妙于剪裁、择善而从,被后世誉为理论联系临床的经典之作.《类证治裁·卷一》中详论六淫外邪及疫疠,对外感病研究多有真知灼见.本文从外感病发,宜分六淫疠气、外感病证,当辨表里寒热、外感病治,须参驱邪扶正三个方面对其证治特色予以阐述,提出外邪袭表必先得汗、邪气入里下法泻实、本虚邪犯善行扶正、娇脏易感保肺为要的治疗方法,务切实用.林氏宗经立论,重识证辨证,对外感病诊疗理论的临床运用及启发后学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类证治裁》痛证辨治特色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全面整理和总结清代医家林珮琴治疗痛证的论述与方药,认真研究和挖掘林氏的学术思想与辨治特色.方法: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认真研读《类证治裁》书中卷六“头痛论治”“胸痹论治”“心痛论治”“胃脘痛论治”“胁痛论治”“腹痛论治”“肩背手臂痛论治”“腰脊腿足痛论治”“身痛论治”等章节,对林氏学术思想、论治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发.结果:林珮琴祖述经典,旁及众家,撷其精英,灼有定见.在痛证的论治中,博采众长,但不人云亦云,每有真知卓见;细审病因,详陈辨证,勘验轻重缓急;五脏通调,重在治肝,谙熟清疏泻润诸法;力倡温通,综合调治,以除寒瘀虚滞之弊;独爱金石,沉降荡涤,以收效专力宏之功.结论:林氏集百家之言,汇众医之长,既有虔诚笃定的沿袭继承,又有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本文以痛证的治疗为切入点,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领略大师风范,以期尽取精华,更好地在临床论治该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类证治裁》中风发病机制与诊疗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清代医家林佩琴的《类证治裁》着手,归纳整理中风相关内容,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以及文献分析挖掘,强调诊疗中风时要重视疾病发病的地域性、季节性,并且要关注情志致病.从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主张标本兼治,行气祛风;配伍规律侧重健脾利水以化痰,理气化痰以祛风,从而总结其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代医家林珮琴与唐宗海论治鼻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林珮琴《类证治裁》与唐宗海《血证论》书中鼻衄篇章的深入研读,探讨二位医家对于本病论治思想的异同.林氏以三因立论,治衄尤擅调气,疗鼻衄顽症颇有心得;唐氏以太阳阳明人手,主治肺肝,外治法别具一格.两位医家均善用虫类药,林氏以“清”为重,唐氏以“通”为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林珮琴《类证治裁》辨治风湿病特色赏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研读《类证治裁》有关中医风湿病范畴之论治方药,对林珮琴辨治风湿病的特色进行分析阐述:在风湿病治疗上主张虚实异治,用药注重要在合宜,治疗权宜先后缓急,整体辨证又兼局部循经用药,这对中医风湿病临床诊疗工作颇具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辨治膀胱咳验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膀胱咳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以"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阐发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各有发挥:沈金鳌、林佩琴等运用茯苓甘草汤加减有所收效;程钟龄主张用止嗽散加茯芩、半夏治疗;清·周笙在《医林口谱》中云"咳而遗溺,午前甚者,气虚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黄芩……";先贤朱进忠先生独创咳嗽遗尿方,临证中用此方加减常获佳效.笔者依《黄帝内经》之义,聚诸医家之智慧,掘其所长,临证处方,灵机而变,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通补核心,上下共治,标本兼顾"的原则,达到阴阳调和,诸症自除.现将验案5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林佩琴《类证治裁》治疗咳嗽的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咳嗽为肺系疾病常见的症状,对于咳嗽的治疗是肺病科门诊的重点与难点.林佩琴吸收前人的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咳嗽作了详细的辨证,提出咳嗽当分外感内伤,在外感之中,又有风寒暑湿燥火的差别;内伤之中,则有心肝脾肾以及六腑的差别,在论述中着重论述了五脏导致的咳嗽及其治疗,并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剂.同时,林佩琴在治疗咳嗽中引入时间医学,讨论了一天之中晨起、中午、下午、夜间等不同时刻的咳嗽以及一年之中不同季节咳嗽的特点,并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以及结合不同脏腑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辨证论治方剂.学习林佩琴治疗咳嗽的经验,可开拓临床治疗思路,对提高临床诊疗咳嗽的疗效大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类证治裁》神志疾病诊治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林珮琴所著《类证治裁》在神志疾病的诊治中,谨遵《黄帝内经》《难经》之深意,详参金元明清众家之精髓,尊古而不泥古,多有真知灼见.一是主张神志诸疾以治痰为先,条分缕析,精于辨证;多遣培土之品,力荐金石之属,青睐香药一族;二是倡导安、归、开、养治神四法,安神重在补心、益脾、滋阴、祛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归神独爱朱砂,以镇心益肾、水火相交;开神多选行气降逆之品,清肺热、安魂魄;养神喜用远志、石菖蒲之对以化痰清窍、益智强志;三是独爱血肉有情之品,以虫类药平肝之余不忘通络、疏风、清窍、填精多措并举,树立了以虫类药治疗神志病的经典思路,对临床具有明确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类证治裁》中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与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挖掘《类证治裁》中治疗不寐相关方药的用药规律和林佩琴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林佩琴《类证治裁》中不寐的处方用药,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收集的不寐处方用药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共收集到27首方剂,涉及70味中药;四气中以温、平和寒三气为主;五味中以甘、苦和辛三味为主;归经中以心、脾两经为主;功效中以补虚类与安神类药物为主;单味中药6次及以上的有10味,并且是以补虚类中药为主;药物组合中中药药对出现8次及以上的有11组,并且将整理后的70味中药分为三类聚类.结论 《类证治裁》中治疗不寐的方药具有与其他医家明显不同的用药规律与学术思想,林佩琴治疗不寐紧紧围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中心而展开,为后世不寐的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