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蔬中6种生长调节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常见水果蔬菜中多效唑、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噻苯隆、氯吡脲、4-氯苯氧乙酸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联合QuEChERS提取包振荡提取,用C18粉末净化、多反应监测(MRM)、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1~100 ng/ml线性范围内,所得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回归方程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表明标准曲线在所选的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 μg/kg,定量下限为0.05~0.25 μg/kg;平均回收率为70.4%~110.8%,RSD为2.28%~8.53%.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回收率、重现性好,可有效用于水果和蔬菜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年人膳食模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亚型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6 022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MAFLD分为超重/肥胖型、代谢紊乱型、糖尿病型三种亚型。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膳食模式的提取。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MAFLD患病的影响,构建摄入膳食模式与年龄、性别及身体锻炼分层的乘积项模型。 结果:因子分析后根据特征排序提取4种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优质蛋白模式、果蔬模式、蛋类水产模式、加工腌熏模式。未调整模型的回归分析显示优质蛋白模式和超重/肥胖型及糖尿病型MAFLD呈负相关,经模型调整后的回归分析发现加工腌熏模式与MAFLD各分型风险呈正相关,果蔬模式与超重/肥胖型MAFLD呈正相关( 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高摄入加工腌熏模式的女性( OR=1.55,95% CI 1.14~2.15)比男性( OR=1.18,95% CI 1.02~1.49)更容易发生超重/肥胖型MAFLD。 结论:研究提示优质蛋白模式与MAFLD呈负相关,果蔬模式和加工腌熏模式与MAFLD呈正相关,高摄入加工腌熏模式下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发生超重/肥胖型MAFLD。建议MAFLD患者都应减少加工腌制品和高果糖食物的摄入,适当食用优质蛋白食物,均衡膳食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绪状态对条件化恐惧及恐惧相关线索记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积极与消极情绪状态对条件化恐惧反应及恐惧相关线索记忆的影响。方法:招募48名在读本科生作为本研究被试。第1天(Day1),在无情绪诱导的情况下,以强噪音作为无条件刺激,以动物或果蔬图片作为条件化刺激,对48名被试进行条件化恐惧习得训练;第2天(Day2),所有被试按男女比例匹配的原则分为三组:中性组( n=16)、积极组( n=16)、消极组( n=16)。先利用中性、积极与消极情绪视频诱导三组被试分别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再进行与第1天相同的条件化恐惧习得训练。第3天(Day3),随机呈现动物或果蔬图片,考察被试对条件化恐惧线索的皮肤电反应及再认率。 结果:积极组被试对条件化恐惧线索的皮肤电反应在情绪诱发后[(0.091±0.026)μs]低于情绪诱发前水平[(0.148±0.027)μ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积极情绪诱发后(0.49±0.03),被试对条件化恐惧线索的再认正确率低于中性组(0.6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对恐惧线索的再认反应时高于积极主组和中性组[中性组、积极组与消极组在Day 2的再认反应时分别为(914.17±43.66)ms,(953.72±37.76)ms,(1 483.49±157.64)ms, P<0.01]。 结论:积极情绪状态不但显著降低了对恐惧线索的皮肤电反应,还降低了对恐惧线索的再认水平;而消极情绪状态只增加了再认时的记忆提取时间,对恐惧相关线索的生理唤醒反应与再认率无明显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控制情况的关系。 方法:选择2021年5月11至2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4家医院就诊的27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信问卷及面对面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利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评估饮食自我管理情况(包括糖类脂肪类遵医行为、果蔬类遵医行为、烹饪方式进餐习惯、油盐类遵医行为、饮食自我监管方面5个维度及饮食依从性总评分)。体重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对275例T2DM患者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患者饮食依从性总评分对HbA 1c达标(<7%)情况的诊断切点,饮食依从性评分80.5分约登指数最大(0.240),依据此分数作为切点将患者分为遵从饮食控制组(98例)和不遵从饮食控制组(177例)。204例患者近3个月检测了HbA 1c,根据HbA 1c水平分为HbA 1c达标组(HbA 1c<7%,69例)和HbA 1c不达标组(HbA 1c≥7%,135例)。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及HbA 1c达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275例患者中超重115例(41.8%)、肥胖46例(16.7%)。与不遵从饮食控制组相比,遵从饮食控制组女性更多、超重及肥胖比例更低(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74,95%CI 1.195~3.600, P=0.01)与BMI<24 kg/m 2(OR=2.317,95 %CI 1.349~3.978, P=0.002)是遵从饮食控制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按照性别及BMI分层后比较各维度饮食依从性评分,结果显示,BMI<24 kg/m 2的患者饮食依从性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BMI≥24 kg/m 2的患者( P<0.05),女性在除饮食自我监管方面的其他4个维度及饮食依从性总评分方面均优于男性(均 P<0.05)。HbA 1c达标组饮食依从性总评分高于HbA 1c不达标组[分别为(82.0±12.4)和(75.6±12.9)分, P=0.001],5个饮食依从性维度中除烹饪及进餐习惯外,其他4个维度评分,HbA 1c达标组均高于HbA 1c不达标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 2(OR=3.007,95%CI 1.525~5.928)及遵循饮食自我管理(OR=3.003,95%CI 1.305~6.912)是HbA 1c达标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水平(β=-0.175, P=0.022)及饮食依从性总评分(β=-0.162, P=0.026)与HbA 1c水平存在负相关。 结论:本研究中T2DM患者BMI偏高、HbA 1c达标率低。女性、非超重肥胖是饮食自我管理依从性较好的影响因素。BMI<24 kg/m 2及遵循饮食自我管理是HbA 1c达标的影响因素。有较高教育水平及饮食依从性评分的患者有更低的HbA 1c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粮食、果蔬中氟、砷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地方性氟、砷中毒是由于机体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长期暴露于高氟、高砷环境,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途径,摄入过量氟、砷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 1] 。青海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情况较严重的省份,病区分布广泛,患病人口较多。长期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受病区水源、经费投入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在改水降氟除砷措施实施中,大多数病区仅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或人畜饮水进行了水源改换,而农田灌溉仍使用氟、砷含量超标的水源,可能存在人群通过农作物(粮食、果蔬等)摄入氟、砷过量的风险。本调查通过对青海省重点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粮食、果蔬中氟、砷含量进行检测,了解病区居民粮食、果蔬等膳食中的氟、砷摄入量,为持续控制和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的潜在类别特征,探索分析不同类别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26例T2DM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测评量表、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糖尿病饮食健康信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的潜在类别,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表现出3种不同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高自控力-饮食均衡型组(35.9%)、中等自控力-低果蔬依从型组(18.4%)和低自控力-低油盐依从型组(45.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饮食知识、糖尿病饮食健康信念、社会支持水平、糖尿病病程、BMI是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存在明显异质性,提示医护人员应早期辨识不同类别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特征,并据此提供精准化的干预策略,以提高T2DM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水平,实现优质饮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玉米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花青素(anthocyanidin)以糖苷形式与葡萄糖或纤维二糖分子结合存在,是一类水溶性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果蔬和花卉中.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以及抑制病毒生长等生理活性,因此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的深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逐渐清晰,但是花青素调控基因以及机制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紫玉米是一种富含花青素的作物,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富含花青素玉米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花青素玉米的精准育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玉米的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调控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系统分析了玉米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各个结构基因以及MYB、bHLH、WD40 等调控基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阐述了MBW三元复合物对花青素的调控;讨论了富含花青素玉米育种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开展花青素玉米遗传改良以及选育高花青素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大肠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大肠肿瘤一级亲属、大便情况),病史(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切除、HP感染情况),结肠镜数据(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息肉病理等数据.比较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上述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高风险腺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两组在年龄、BMI值、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果蔬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将差异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为儿童及家长选择健康的零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食先知中国2017-2020年食品数据,根据英国红绿灯标准评估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处于低(绿灯)、中(黄灯)、高(红灯)水平的比例.计算每份零食的钠含量及其占4~6岁、7~10岁和≥11岁人群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百分比.结果 7类预包装零食共计35 498个,每100 g零食中钠含量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植物蛋白质食物(1125 mg)、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100 mg)、膨化食品(523 mg)、坚果和籽类(292 mg)、烘焙制品(222 mg)、乳及乳制品(65 mg)及即食果蔬制品(44 mg).钠含量属于绿灯、黄灯和红灯水平的零食分别占30.2%、37.7%和32.1%.每份零食钠含量占11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比例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食品(28.1%)、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6.5%)和膨化食品(10.5%).结论 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钠含量最高的3类零食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零食、即食肉和水产制品及膨化食品.社会各方有必要采取措施引导儿童和家庭选择健康零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气调冷藏下果蔬表皮和品质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我国果蔬产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气调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气调冷藏保鲜技术是指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人为控制保鲜库中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成分的比例,抑制储藏物细胞的呼吸以减缓其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达到使果蔬等贮藏物保鲜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