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柯式四级评估法的南京市浦口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法,系统评价南京市浦口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效果,为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培训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浦口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培训现况和培训效果,共收集有效问卷428份。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元或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因素。结果:反映评估中,49.6%(192/387)的人认为参加培训很有意义;学习评估中,51.4%(220/428)的人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行为评估中,40.3%(156/387)的人广泛应用了培训的内容;结果评估中,41.3%(177/428)的人表示自己的工作质量非常高。培训频率、时长、专业类别和职称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总体来看,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提高培训的频率、加强卫生人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知、延长培训时长可以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能力为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联合柯氏四级评估法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为本教育理念(CBE)的教学模式联合柯氏四级评估法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36名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CBE教学模式联合柯氏四级评估法。比较两组急救能力、岗位胜任力、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急救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胜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CBE教学模式联合柯氏四级评估法能有效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与急救能力水平,可为临床带教质量与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情景模拟演练在护理人员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护理人员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三级综合医院工作1~3年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按病区号单双数分组,在单号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为干预组,共62名,在双号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共58名,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演练的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培训,同时运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培训对象培训后理论考核得分、操作考核得分、护理工作临床能力考核得分、护士能力量表得分分别为(83.79 ± 6.85)、(87.00 ± 4.57)、(7.90 ± 0.62)、(79.03 ± 8.2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7 ± 7.90)、(84.02 ± 4.70)、(7.21 ± 0.72)、(70.86 ± 11.59)分,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660~5.670, P<0.05)。干预组培训对象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满意度分别为88.71%(55/62),87.10%(54/62)、87.10%(54/62),均高于对照组74.14%(43/58)、72.41%(42/58)、68.97%(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250、4.038、5.804, P<0.05)。 结论:情景模拟演练在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培训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增加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评价第一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表现、核心能力、离职率等指标,采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评价62名新护士参加第1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结果:反应层:新护士整体满意度得分(4.66 ± 0.47)分;学习层:理论考核成绩(95.32 ± 2.38)分,操作考核成绩(97.53 ± 1.07)分;行为层:工作表现得分为(97.12 ± 1.64)分;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为(88.45 ± 9.75)分;结果层:新护士均无投诉和差错发生,离职率仅为1.6%(1/62)。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与工作表现均呈正相关( r值为0.424、0.399,均 P值为0.001)。理论考试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呈负相关( r值为-0.264, P值为0.038)。操作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不相关( r值为0.147, P值为0.253)。 结论: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有效验证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并为改进新护士培训方案和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培训的结果层有待远期观察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行动研究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实践培训方案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优化的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理论指导,针对参加培训的35名(3轮分别为10、12、13名)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3轮行动调整、优化培训方案,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基础对临床实践培训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在3轮行动研究中,学员对临床实践培训的整体满意率分别为90.0%、91.7%、100.0%,培训后(第2、3轮共25名)学员对盆底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80.0%以上的学员认为能够将盆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结论 行动研究法有利于优化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学员满意度,并对学员的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培训迁移模型在社区伤口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评价基于培训迁移模型的社区伤口护士培训方案对提升社区伤口专科护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基于培训迁移模型的社区伤口护士培训方案,并通过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于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对 24 名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伤口护士开展培训,分别从学员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等四个层面综合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 24 名学员学习迁移目录量表各维度及条目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学员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技能自评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 1 年内,学员所在单位的伤口护理服务人次得到增长(门诊 39.06%,病房 28.31%),患者满意度提高 74.36%,伤口愈合率增加 31.12%且愈合时间缩短 33.33%.结论 基于培训迁移模型的社区伤口护士培训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受训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水平,使其将所学应用于临床,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及专业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品管圈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助产士实习教学活动中引入品管圈以提高教学质量效果,为产科实践教学创新方法,同时为各学科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将产房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年内陆续进入该科轮转实习的84名助产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试验组采取将日常带教融入品管圈活动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2组实习生学习效果.结果 实习结束后运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方法的三个层次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应层通过教学计划、带教师资、实习环境、教学形式及内容、考核评价5个方面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学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23,P<0.05);学习层通过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和整体护理三项考核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三项成绩中位数分别为84.89、82.55、77.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2、78.60、7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2.71、-2.82,P<0.05);行为层通过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评估,发现产妇对试验组学生在操作熟练、主动服务和宣教到位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1.75,P<0.05).结论 品管圈教学模式在产房助产士实习教学中应用可行,使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带教的水平和积极性,同时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培养管理人才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式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以科学地衡量培训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拟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指标条目及各维度评价时间和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从事临床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教学管理、院校护理教育的18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结论 函询过程中,专家协调程度和意见一致程度较高,本研究构建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医院护理管理者评估新护士培训效果和完善培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柯氏模型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形式为主,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全科医生队伍,是目前有效缓解我国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工具.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筛选并建立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权重分别为0.2090、0.1805、0.3522、0.2583;10个二级指标,按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培训(0.1643)、实践技能(0.1400)、发展能力(0.1339)、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0.1163)、服务对象满意情况(0.1163)、工作过程(0.1020)、投诉纠纷情况(0.0755)、工作计划完成情况(0.0666)、理论培训(0.0447)、理论知识(0.0405).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来验证其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联体模式下因病因残人员中医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护理联合体(护联体)模式下因病因残人员中医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方法 组建护联体团队,制订包含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技能2部分的因病因残人员实施中医护理培训方案.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52户因病因残家庭的52名主要照顾者,通过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的方式实施因病因残人员中医护理培训.采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比较培训前后主要照顾者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 层方面的情况.结果 反应层:主要照顾者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培训出勤率分别为84.6%、87.4%;中医护理培训满意度总分为(94.82±1.62)分.学习层:主要照顾者理论知识从(46.62±9.62)分提高至(71.83±8.06)分,操作技能得分从(55.12±6.52)分提高至(70.05±6.36)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行为层:主要照顾者的中医护理行为、中医康复锻炼行为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果 层: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应用次数均高于培训前(均P<0.001),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均P<0.001).结论 在护联体模式下实施因病因残中医护理培训,调动了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参与度、积极性,提高了主要照顾者的中医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也有效促进了主要照顾者居家实施中医护理操作,从而间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