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保存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每组10个标本。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不同保存方法角膜基质透镜细胞死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基质透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保存的角膜基质透镜超微结构。结果: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死亡数分别为(53.1±14.2)、(50.8±9.8)、(70.4±13.6)、(172.8±31.7)和(182.8±14.2)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37, P<0.05);DX保存液保存1 d组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透镜死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甘油保存1 d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少于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甘油保存1周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多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细胞较完整,甘油保存1 d组角膜基质组织水肿,细胞核裸露,随着甘油保存时间的延长,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变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紧密,胶原纤维致密,细胞核完整;甘油保存1周组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结构不完整,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分布明显稀疏,细胞结构破坏。 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用DX保存液保存1周可有效保存角膜基质组织和维持细胞结构。DX保存液对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优于甘油保存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酸检测用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阳性率低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基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的病毒核酸检测是临床确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通过2019-nCoV的核酸检测结果确诊COVID-19存在阳性率偏低的现象。为明确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在充分肯定核酸检测用于确诊COVID-19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患者病程、标本采集、标本运输与保存、标本处理、核酸提取与扩增、病毒核酸变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松鼠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松鼠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 - 2018年,在云南鼠疫疫源地和非疫源地的5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对调查中捕获的松鼠,取其脾、肝、肠道标本,低温保存备用。取肠道标本磷酸盐缓冲液(PBS)增菌液,经0.22 μm滤膜滤过后加入到含有100 μl鼠疫疫苗株(EV76)菌悬液的LB液体培养基中,28 ℃、220 r/min恒温气浴振荡培养18~24 h,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取脾、肝、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0只松鼠,其中赤腹松鼠8只,珀氏长吻松鼠2只。共分离出4株鼠疫噬菌体,其中在赤腹松鼠分离出2株,在珀氏长吻松鼠分离出2株;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县和新平县各分离出1株,野鼠鼠疫疫源地剑川县和洱源县未分离出,非鼠疫疫源地永善县分离出2株。肉眼下观察,家鼠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透明状,生长状态良好;非鼠疫疫源地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产生的噬斑为半透明状,生长状态欠佳。电镜下观察,噬菌体为较典型的肌尾噬菌体,噬菌体头部直径约40 nm,肌尾约120 nm,肌尾末梢可见尾丝簇。10份松鼠脾、肝、肠道标本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云南松鼠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比例较高,虽然鼠疫菌特异标志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但由于鼠疫噬菌体的存在,松鼠有可能成为鼠疫菌传播的一种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玻璃体和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应用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准确的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组织标本取材及保存方法是保证临床诊断及开展严谨基础研究的基础。玻璃体标本取材的临床用途包括微生物培养、细胞学检测、变性性疾病检测、PCR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形态等;实验研究用途包括DNA基因分析、蛋白定量分析、代谢物检查、RNA含量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测定等。视网膜标本取材主要用于视网膜增生膜的PC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检查、微血管密度评价以及细胞分离和培养等。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标本的取材和相关检测技术、材料的应用,可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更广泛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热应激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热应激处理,观察热应激下CAFs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提取结肠癌组织(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新鲜组织标本)原代培养的CAFs,收集43 ℃热应激下处理1 h的CAFs上清液作为热应激条件培养基,37 ℃持续恒温的CAFs上清液作为恒温条件培养基,处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实验室保存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和恒温条件培养基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1在条件培养基中的表达水平。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在72、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5, P<0.05; t=3.866, P<0.05)。热应激条件培养基处理的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恒温条件培养基,热应激组48 h划痕愈合率为(38.9±6.2)%,高于恒温组的(14.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16, P<0.05);Transwell体系共培养,热应激CAFs组48 h迁移结肠癌细胞计数为(173±30)个,高于恒温CAFs组(5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91, P<0.01)。热应激条件培养基上清中的IL-11相对吸光度值较恒温条件培养基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90, P<0.05)。 结论:热应激CAFs可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过程可能与IL-11的旁分泌调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确诊2019-nCoV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法,疑似病例具备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者即为确诊病例。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标本质量、标本运输和保存条件、检测试剂和方法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本文综述2019-nCoV核酸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更好地为COVID-19疑似病例确诊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新发现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古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古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古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胞学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标本兼治的牙周组织再生策略在天然牙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牙周炎患牙往往存在 创伤、局部解剖异常、膜龈异常等加重菌斑滞留或牙周破坏的因素。对于这些重症患牙,本文提出标本兼治的牙周组织再生策略,即通过分析病因并在解除根本性致病因素的基础上对患牙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上述加重牙周破坏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同时结合病例展示,进一步论述了标本兼治策略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为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对实验室空间大小的要求,临床上开始出现向即时检测(POCT)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本共识暂时以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快速检测”来描述。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分子学组和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中的声明内容包括实验室总体要求、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及性能验证、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