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究青光安Ⅱ号方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探讨青光安Ⅱ号方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青光安Ⅱ号方成分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CTD数据库挖掘青光眼相关靶点,进而筛选青光安Ⅱ号方作用于青光眼的靶点;制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取其交集,并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建立自发性慢性高眼压DBA/2J青光眼小鼠模型,将C57BL/6J小鼠设置为空白组(等体积蒸馏水),DBA/2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益脉康组[0.31 g/(kg·d)]、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0.85 g/(kg·d)]、青光安Ⅱ号方中浓度组[1.7 g/(kg·d)]、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3.4 g/(kg·d)],每组 8只,每日灌胃 1 次.干预 4周后,触式眼压笔监测小鼠眼压;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SIRT1、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从青光安Ⅱ号方共筛选得到 101 个活性成分和 245 个相关靶点,2 412个青光眼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最强的 5个靶点分别是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 2、核受体共激活因子 2、胃蛋白酶原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 1 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PPI网络显示较强的靶点是SIRT1、PPARG;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细胞衰老、IL-17 等信号通路.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用药组眼压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眼压显著升高(P<0.01),视网膜中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眼压显著降低(P<0.01),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益脉康组和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中、高浓度组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SIRT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1).与青光安Ⅱ号方中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青光安Ⅱ号方可有效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RGC的丢失,主要在氧化应激、细胞衰老等方面对青光眼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SAE组和SAE+富氢液组(SAE+HR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SAE模型。Sham+HRS组和SAE+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记录术后7 d生存情况。于造模后3、5和7 d进行Y迷宫迷路分辨测试。于造模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术后7 d生存率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GC-1α、NRF2、Tfam和Drp1表达上调,Mfn2表达下调( P<0.05);与SAE组比较,SAE+HRS组术后7 d生存率升高,新异臂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Mfn2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富氢液减轻小鼠SAE的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调控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 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 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 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发角蛋白基因、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制备小鼠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肤毛囊隆突部位干细胞数量。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脱毛后0 ~ 12 d,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脱毛区皮肤毛发再生延迟。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敲除组脱毛皮肤组织中毛发角蛋白基因Ha1、Krt2-16及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S100a3、Dlx3、Tubb3和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Lhx2、Sox9、Nfatc1 mRNA相对表达量(22.09 ± 12.32、2.07 ± 0.20、0.02 ± 0.01、12.36 ± 2.12、1.75 ± 0.46、0.39 ± 0.02、4.42 ± 0.76、0.44 ± 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3 ± 9.46、7.76 ± 0.49、0.05 ± 0.01、26.16 ± 2.96、2.60 ± 0.14、0.71 ± 0.09、11.93 ± 0.42、0.75 ± 0.04; t值分别为5.40、18.64、3.89、6.57、3.04、6.10、15.03、6.18,均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在脱毛还是未脱毛皮肤组织中,敲除组毛囊隆突部位CD34 +K15 +毛囊干细胞数量均远低于对照组。 结论:Med1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下游基因及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Sox9、Nfatc1、Lhx2的表达,减少毛囊干细胞数量,导致毛囊分化障碍,毛发再生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基于CRISPER/Cas9开发的EGE系统制备HO-1诱导性基因敲除小鼠,并构建HO-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诱导HO-1基因过表达小鼠,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C57BL/6(WT)、HO-1基因敲除型小鼠(HO-1 -/-)和HO-1基因过表达型小鼠(HO-1 +/+)分别分为2组( n=6):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和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予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的表达,观察小鼠12 h生存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比较,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 P<0.05);与ALI组比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升高,GSSG含量降低,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与WT组比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下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上调,ALI组肺组织HO-1、Drp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Mfn2、PGC-1α和NRF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HO-1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托法替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究狼疮肾炎(LN)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MRL/lpr小鼠16只,体质量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每组8只。治疗组通过0.9%氯化钠溶液稀释托法替布,按照10 mg·kg -1·d -1剂量灌胃,安慰剂组(淀粉片剂)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共给药8周。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尿素氮、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主动脉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蛋白表达水平;主动脉弓切片后采用油红O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评估血管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肾脏取病理切片后采用HE染色,使用肾小球活动性评分系统评估LN活动性病变;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法。 结果:①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表达水平[(5.2±1.0)U/ml]低于安慰剂组[(6.9±1.2)U/ml]( Z=-3.07, P=0.008),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293±10)mg/L与(260±19)mg/L, Z=2.72, P=0.017;(16±6)mg/L与(8±9)mg/L, Z=3.78, P=0.006]。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0.7)mmol/L与(11.5±1.1)mmol/L, Z=-1.96, P=0.071;(17±5)μmol/L与(22±6)μmol/L, Z=-1.79, P=0.095]。②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DL、TC、TG水平均下降[(0.83±0.15)mmol/L与(1.08±1.05)mmol/L, Z=-3.95, P=0.001;(2.90±0.08)mmol/L与(1.81±0.97)mmol/L, Z=-5.17, P=0.001;(1.10±0.08)mmol/L与(1.60±0.42)mmol/L, Z=-3.23, P=0.013],HDL水平升高[(2.02±0.99)mmol/L与(1.81±0.97)mmol/L, Z=4.42, P=0.001]。③治疗组主动脉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17±0.30与0.23±0.05, Z=-3.06, P=0.009;0.83±0.09与1.05±0.19, Z=-3.07, P=0.008;0.77±0.07与0.94±0.13, Z=-2.83, P=0.014;0.70±0.07与0.82±0.09, Z=-2.83, P=0.013),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安慰剂组[(12±31)μm 2与(1 242±1 101)μm 2, Z=-3.12, P=0.016;(63±7)μm与(82±8)μm, Z=-5.13, P<0.001]。④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及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评分均降低[(0.08±0.03)mg/ml与(0.20±0.11)mg/ml, Z=-3.08, P=0.015;(1.79±0.38)分与(2.79±0.14)分, Z=-7.08, P<0.001],肾组织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364±0.040与0.425±0.021, Z=-3.85, P=0.003;0.689±0.074与0.838±0.068, Z=-4.19, P=0.001;0.508±0.070与0.646±0.119, Z=-2.85, P=0.015;0.618±0.062与0.740±0.101, Z=-2.94, P=0.013)。⑤2组小鼠肾小球活动性评分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1, P=0.043; r=0.79, P<0.001; r=0.64, P=0.008; r=0.82,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3, P=0.036)。2组小鼠尿蛋白水平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67, P=0.004; r=0.68, P=0.004; r=0.53, P=0.033; r=0.80,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7, P=0.021)。 结论:LN严重程度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托法替布可能减轻MRL/lpr小鼠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及LN程度,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SLE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低剂量组、TSPJ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Met),每组各10只。实验2: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SPJ+AMPK激动剂AICAR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模型。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糖脂代谢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活性氧簇(ROS)及Fe 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铁自噬以及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增加,血清LDH、cTnI、CK-MB升高,心肌组织SOD、GSH降低,丙二醛、ROS和Fe 2+增加,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LC3-II/LC3-I、Beclin-1、磷酸化AMPK及磷酸化ULK1表达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降低。与DC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TSPJ组相比,AMPK激动剂AICAR能够逆转TSPJ对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及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作用。 结论:TSPJ能够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介导的铁自噬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死亡在高脂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铁死亡在高脂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对照组(C组)、高脂高糖-缺氧复氧组(HFHG+H/R组)和Ferrostatin-1+高脂高糖-缺氧复氧组(Fer-1+HFHG+H/R组)。采用高脂高糖处理12 h,随后缺氧4 h,复氧2 h的方法制备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Fer-1+HFHG+H/R组在高脂高糖处理同时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终浓度10 μmol/L。于复氧2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液LDH活性,荧光探针DCFH-DA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HFHG+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ROS活性、ACSL4和NCOA4表达水平升高( P<0.05),GPX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HFHG+H/R组比较,Fer-1+HFHG+H/R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ROS活性、ACSL4和NCOA4表达水平降低( P<0.05),GPX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铁死亡参与了高脂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载焦亡抑制剂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负载焦亡抑制剂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用纳米胶束聚乙二醇-嵌段-聚丙烯硫醚(PEG-b-PPS)包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2抑制剂(NOD-IN-1),将所得产物称为PEPS@NOD-IN-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观测PEG-b-PPS与PEPS@NOD-IN-1的形貌和水合粒径,用酶标仪测量并计算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以及PEPS@NOD-IN-1在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含过氧化氢的PBS中40 h内对NOD-IN-1的累积释放率,样本数均为3。取24只6~7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1型糖尿病,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6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PBS组、NOD-IN-1组、PEG-b-PPS组、PEPS@NOD-IN-1组,每组6只。伤后3、7、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伤后7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创面肉芽组织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前述指标均各取各组不同鼠的共6个创面检测。另取PBS组和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各3个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制作焦亡相关通路NOD样受体通路DEG热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热图中的DE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PEG-b-PPS与PEPS@NOD-IN-1均为大小较为均一的球形结构,水合粒径分别为(134.2±3.3)、(143.1±2.3)nm。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为(60±5)%、载药率为(15±3)%。PEPS@NOD-IN-1在单纯PBS中对NOD-IN-1的释放较缓慢,40 h累积释放率仅为(12.4±2.3)%;PEPS@NOD-IN-1在含过氧化氢的PBS中10 h内对NOD-IN-1的释放十分迅速,10 h累积释放率已达(90.1±3.6)%。伤后3、7 d,4组大鼠创面均逐渐愈合,PEPS@NOD-IN-1组愈合情况优于其余3组;伤后12 d,PBS组创面结痂面积较大,NOD-IN-1组、PEG-b-PPS组创面上皮化明显,PEPS@NOD-IN-1组创面接近完全上皮化。与PBS组、NOD-IN-1组及PEG-b-PPS组比较,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12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高( P<0.05),伤后3 d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 P<0.05),伤后7 d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 P<0.05),伤后7 d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以及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DEG在NOD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方面显著富集。在NOD样受体通路的DEG热图中,可见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主要涉及 NOD1、NOD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TNF-α诱导蛋白3。PPI结果显示, NOD1、NOD2、STAT1为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 结论:PEPS@NOD-IN-1能下调创面局部活性氧水平及细胞焦亡关键调节因子NOD1、NOD2、GSDMD-N端的表达,进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PEPS@NOD-IN-1还可显著下调创面的焦亡、炎症及缺氧相关通路,通过下调关键基因 NOD1、NOD2、STAT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鉴定氯离子通道附件1基因对结肠癌预后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结合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2种方法筛选结肠癌mRNA表达谱中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共表达基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别下载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的转录组学数据和GSE68468数据集的芯片表达谱数据,筛选出两者在正常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最显著相关的加权基因模块,通过差异基因和加权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结肠癌相关差异共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利用最大派系中心度(MCC)计算方法筛选出MCC评分排名前10位的核心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验证核心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核心基因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使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对生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中DEG共3 481个,GSE68468数据集中DEG共7 275个,共获得237个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PPI网络的MCC计算方法得到10个核心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分别为氯离子通道附件1( CLCA1)、 MAPK3、胰高血糖素( GCG)、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3( SLC26 A3)、核受体亚家族1组H成员4( NR1 H4)、脂肪酸结合蛋白1( FABP1)、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因子2A( GUCA2 A)、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家族2成员A3( UGT2 A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 CPT2)和跨膜4域A12( MS4 A12)。与正常组织相比,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结肠癌组织的 CLCA1、 GCG、 SLC26 A3、 NR1 H4、 FABP1、 GUCA2 A、 UGT2 A3、 CPT2和 MS4 A12 9个核心基因均下调( P均<0.05),其中 CLCA1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 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CLCA1可能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吸入高浓度氢气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吸入高浓度氢气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氢气组(Sham+H组)、脓毒症组(Sep组)和脓毒症+氢气组(Sep+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H组和Sep+H组分别于术后1和6 h时吸入67%氢气1 h。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观察术后7 d生存情况。剩余小鼠于术后24 h时取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取心肌组织,HE染色后进行心肌病理评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萤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组生存率降低,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和心肌病理评分升高,MMP和ATP含量降低,心肌组织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下调( P<0.05),Sham+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ep组比较,Sep+H组生存率升高,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和心肌病理评分降低,MMP和ATP含量升高,心肌组织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吸入高浓度氢气可减轻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