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鉴定小续命汤中的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实验可视化小续命汤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小续命汤中鉴别出麻黄碱、升麻素苷和黄芩苷等68个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丁基苯肽类等化合物;成分与中风的交集靶点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共筛选出IL-6、TNF、EGFR、PDGFRB和PIK3CA等33个核心靶点;麻黄碱、黄芩苷和人参皂苷Rg1等57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表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可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通路.qCAM实验中阳性对照组(Gas,0.02 mg)和小续命汤高剂量组(XXMD-H,2 mg,折合生药量16.69 mg)的血管相对面积比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较好地可视化了小续命汤促进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明了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得出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并通过qCAM实验评价其促进血管生成活性,RT-qPCR进一步验证相关靶点,为小续命汤的质量研究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和化合物靶点预测(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下载淫羊藿素的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号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收集NSCLC耐药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情况,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内置插件计算节点拓扑参数值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构建"淫羊藿素-关键靶点-疾病-通路"图.使用Pymol和Autodock 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选用NSCLC耐药株PC9OR研究淫羊藿素对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并对富集得到的核心靶点及关键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到淫羊藿素治疗NSCLC耐药的潜在作用靶点1 952个.通过PPI网络节点拓扑参数值筛选得到13个核心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AKT1)、雌激素受体α(ESR1)、B淋巴细胞瘤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相关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EGFR-TKIs耐药通路等可能在淫羊藿素治疗NSCLC EGFR-TKIs耐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显示,细胞功能涉及信号传导、凋亡过程的负调控、DNA转录的正调控等.分子对接显示淫羊藿素与各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表明,淫羊藿素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及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ESR1、AKT1、EGFR等mRNA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通路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关键蛋白水平.结论 淫羊藿素可能通过多靶点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EGFR-TKIs耐药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及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NSCLC EGFR-TKIs耐药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腱骨结合部位为骨、纤维软骨、肌腱多层结构移行的特殊组织,同时又是肩关节的应力集中点,因此一旦发生损伤常难以自愈。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肩袖组织进行修补,但术后较高的再撕裂率仍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由自体全血浓缩得到,其血小板浓度高于全血基线水平且包含多种生长因子等血液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骨科、皮肤科及口腔科等领域。近年来,PRP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可在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基质合成和组织重塑方面辅助肩袖损伤的愈合。但目前文献报道中PRP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差异较大,其不同成分、给药方式及患者肩袖损伤类型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不同。本文以PRP治疗肩袖损伤为核心,系统阐述不同研究间的差异,揭示不同成分、给药形式对PRP疗效的影响,为其在肩袖损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紫花草总黄酮对大鼠尿路结石的改善及对尿路炎症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紫花草总黄酮对大鼠尿路结石的改善及对尿路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将40只大鼠建立尿路结石模型,并按照体质量排序法分为模型组及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9只;另取10只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量、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尿酸、尿素氮、肌酐、白细胞介素-8(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钙盐沉积的情况;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24 h尿量减少,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增多,尿酸、尿素氮、肌酐、IL-8、IL-1β、TNF-α及BMP2、Cbfα1、Os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的24 h尿量依次增多,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依次减少,尿酸、尿素氮、肌酐、IL-8、IL-1β、TNF-α及BMP2、Cbfα1、Osx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减轻,红染物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钙盐沉积减少,其中高剂量组的改善更明显。 结论:紫花草总黄酮可减轻尿路结石大鼠的症状,改善肾功能,控制尿路炎症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MP2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儿弯曲菌龟亚种中国分离株的种群结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胎儿弯曲菌龟亚种( 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testudinum, Cft)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2022年收集的15株胎儿弯曲菌龟亚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GenBank公布的全球 Cft基因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MLST-GrapeTree分析 Cft的群体遗传结构;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构建 Cft的系统发育树,rhierBAPS确定其种群结构;CARD、ResFinder及VFDB注释 Cft的耐药及毒力基因; 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参考CLSI-M45空肠/大肠弯曲菌药敏标准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基于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共纳入全球41株 Cft基因组信息,其中人类来源24株,动物来源13株,未知来源4株。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4株人类来源菌株中,20株感染对象为黄种人,1例为白种人(配偶是亚裔),其余未知,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13株动物来源菌株均分离自爬行动物,包括龟类6株、蛇类4株、蜥蜴类3株。MLST分型显示,中国分离株以ST46为主要序列型,美国则以ST15为主要序列型;Grapetree显示,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高于美国分离株;通过cgSNP及BAPS重建的系统发育发现全球 Cft构成6个种群,中国分离株呈散在分布且与动物源菌株亲缘关系密切;美国分离株相对较集中(SC3),且以ST15克隆传播为主;毒力基因分析显示,与鞭毛、糖基化系统及黏附素相关的毒力基因在 Cft中携带率为100.00%,而与侵袭性相关的Ⅳ型分泌系统 virB4、 virB9、 virD4因子及 tetO外排泵基因均存在于新发现的ST74中;15株中国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Cft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6.67%,对红霉素敏感性为100.00%。 结论:全球 Cft的群体结构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且感染人群多伴有基础免疫性疾病,其感染可能与食入或接触爬行类动物有关;本次研究发现的中国临床分离株主要流行型为ST46及新发现ST74型别,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连治疗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连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筛选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及靶点,采用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胃炎相关的基因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筛选与胃炎相关的靶点基因,采用R语言VennDiagram包对药物和疾病基因靶点取交集,筛选出黄连主要有效成分治疗胃炎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黄连治疗胃炎的基因调控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连的基因-蛋白相互作用可视化网络图,筛选核心基因,并采用R语言中的Bioconductor对筛选基因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连14个主要活性成分,可能参与治疗胃炎的基因靶点有71个。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治疗胃炎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调控、结合血红素等生物过程,调节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IL-17、TNF、NF-κB和低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黄连治疗胃炎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较为全面的预测了黄连治疗胃炎的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为研究黄连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五年国内外胆道闭锁研究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在胆道闭锁领域发表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梳理研究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中文文献来自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的期刊数据库,英文文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时间范围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8日。从年代分布、通信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合h指数、影响因子来评估论文的相对质量;通过CiteSpace进行国家/机构合作共现分析;在泛读基础上,统计文献的研究主题词频,进而结合CiteSpace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得到研究热点前沿。结果:检索到中文文献397篇,刊文数量最多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天津市儿童医院发文量最多;詹江华是发表量最多的通信作者;主题词频较多为肝移植、Kasai手术、超声检查等。全球共检索胆道闭锁相关英文论著753篇,刊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Pediatric Surgery International;美国总发表量最多,h指数最高;发表量最多的通信作者是郑珊;h指数最高的通信作者是Mark Davenport和Jorge A. Bezzera。其中来自中国的英文文献158篇,刊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发文量最多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蔡威论文的h指数最高;中国发表IF大于10分的文献仅有5篇,均与国外机构合作。主题词频较多的有Kasai手术、肝移植、纤维化等,软件分析得到11组研究前沿,如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Toll样受体、5年自体肝生存率等。结论:诊断、肝纤维化、Kasai手术等是目前胆道闭锁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胆道闭锁研究发文量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文章的质量仍有上升的空间。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研究的创新性,呼吁国际间交流合作,推动胆道闭锁领域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UNX1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在MDS中发现了多种类型基因突变。在与转录相关基因中,RUNX1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RUNX1是转录核心结合因子家族的成员,是正常造血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RUNX1突变可导致转录活性下降以及与DNA结合障碍。近年来研究表明,RUNX1突变是MD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伴有RUNX1突变的MDS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白血病转化风险以及较短的总生存期。文章就伴RUNX1突变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综合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综合质量,为提高杂志的影响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 - 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下简称期刊引证报告)评价数据为统计源,以同领域流行病、环境医学类核心期刊为参照,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在同领域期刊内的影响力。采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结合2013 - 2017年版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计量指标,计算2012 - 2016年发表期刊的 I分值和5年增长率,评价杂志的综合质量。 结果:2012 - 2016年《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745、1.243、1.507、1.390、1.221,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4、3、2、2、2位;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 167、1 682、1 164、1 688、1 584,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9、5、7、7、7位;综合评分分别为40.4、45.8、42.0、42.4、41.5,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5、7、6、7、7位。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结果显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在2012 - 2016年间的 I值分别为240 035.56、377 602.24、434 144.09、612 260.69、529 411.90,5年增长率为0.21。 结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杂志的影响力呈上升态势,杂志的综合质量在稳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KIT基因突变对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C-KIT基因突变与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预后的关系。方法:以"KIT""Acute Myeloid Leukemia""Childre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KIT""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文献经过严格筛选后纳入分析;根据基因检测明确有无基因改变,分为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分析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2篇,共667例患者。儿童CBF-AML患者中,C-KIT突变组与野生组E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2.40,95% CI 1.47~3.89, P=0.001);两组CR率和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OR=0.93,95% CI 0.48~1.80, P=0.830; HR=1.92,95% CI 0.96~3.83, P=0.065)。 结论:C-KIT基因突变可能是儿童CBF-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