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皮素调节CCL2-CCR2信号轴对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根皮素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低剂量根皮素组(500μmoL/L根皮素处理A549细胞)、中剂量根皮素组(750μmoL/L根皮素处理A549细胞)、高剂量根皮素组(1000μmoL/L根皮素处理A549细胞)、高剂量根皮素+GW0742组(1000μmoL/L根皮素与1.OμmoL/L CCL2-CCR2信号通路激活剂GW0742处理 A549细胞).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测定CCL2-CCR2信号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低、中、高剂量根皮素组细胞OD450值、迁移及侵袭数量、CCL2、CCR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根皮素+GW0742组细胞OD450值、迁移及侵袭数量、CCL2、CCR2蛋白表达均 高于高剂量根皮素组(P<0.05),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皮素可能通过调节CCL2-CCR2信号轴介导的免疫反应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焦亡现象的体内外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体内外模型观察牙周炎局部组织内皮细胞在炎症环境下是否发生焦亡,为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牙周病2018年新分类标准收集无全身疾病、牙周健康者及Ⅲ~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龈组织中焦亡标志性蛋白消皮素D(GSDMD)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每组通过结扎3只小鼠上颌第二磨牙2周建立牙周炎模型(结扎组),使用显微CT(micro-CT)检测小鼠牙槽骨吸收情况(以不做结扎处理的小鼠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健康及炎症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与GSDMD共定位进行定量分析;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质量浓度为0.5、1.0、2.5、5.0、10.0 mg/L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联合腺苷三磷酸(ATP)处理HUVECs,同期设置0 mg/L Pg-LPS组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 HUVECs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SDMD的N端结构域(GSDMD-N)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SDMD蛋白表达及分布,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HUVECs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GSDMD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且表达水平较健康组织显著升高;micro-CT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周围牙槽骨吸收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多( t=8.88, 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结扎组小鼠牙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GSDMD与CD31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Pg-LPS联合ATP模拟的炎症环境中,HUVECs细胞膜上出现不同大小的孔洞,呈现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其中2.5 mg/L Pg-LPS+ATP组细胞膜上孔洞最多且扩张融合,细胞有裂解死亡的趋势。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5和5.0 mg/L Pg-LPS+ATP组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F=3.86, 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5 mg/L Pg-LPS+ATP组较对照组GSDMD平均荧光强度升高最显著( F=35.25, P<0.001)。CCK-8结果显示,0.5、1.0、2.5、5.0和10.0 mg/L Pg-LPS+ATP组细胞增殖相对值(分别为0.52±0.07、0.57±0.10、0.58±0.04、0.55±0.04和0.61±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2)( F=39.95, P<0.001)。PI染色结果显示,PI阳性细胞数占比在2.5 mg/L Pg-LPS+ATP组最高[(56.07±3.22)%]( F=88.24, P<0.001)。 结论:牙周炎症环境中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焦亡现象,提示内皮细胞焦亡可能是造成牙周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关联规律。方法:采用TCMSP、ETCM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获取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结合OMIM、GeneCards、DrugBank、TTD疾病数据库获取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获取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T2DM、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的CytoNCA插件获取核心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检验复方的核心成分与靶点的效应关系。结果:获得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176个,对应靶点226个,T2DM靶点11 478个,溃疡性结肠炎靶点4 857个,药物化学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62个。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相关生物过程1 789个、分子功能163个、细胞组分92个,获得192条通路,主要涉及AGE-RAGE、TNF、IL-17、MAPK、PI3K-Akt信号通路等。参苓白术散核心成分主要为谷固醇、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β-胡萝卜素等,核心靶点包括EGFR、ALB、IL1B、CASP3、ESR1、VEGFA、PTGS2、TNF、IL6、MYC、AKT1、JUN、TP53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参苓白术散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VRGFA、PTGS2、MYC、JUN、TP53等核心靶点,调节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改善组织炎症损伤、黏膜屏障损伤、免疫调节失衡、肠道菌群失调、胰岛素抵抗、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生物进程,异病同治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Graves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及结缔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OFs并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OF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不同浓度根皮素处理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25、50、75、100和200 μmol/L根皮素处理24和48 h后OFs的活性。采用IL-1β诱导OFs模拟GO体外炎症环境。采用荧光探针H 2DCF-D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50 μmol/L根皮素组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25、50、75、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MCP-1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及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 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OFs表达vimentin,证明为间充质来源,desimin、S-100、cytokeratin-18表达阴性,鉴定为成纤维细胞。CCK-8结果显示,25、50、75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处理后24和48 h吸光度( 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0 μmol/L根皮素组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21.95±1.71和10.01±1.03,明显低于IL-1β诱导组的39.27±4.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ELISA结果显示,25 μmol/L、50 μmol/L、75 μmol/L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4 544.25±572.98)、(1 000.25±133.96)、(724.25±98.63)和(519.50±118.02)pg/ml,均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7 581.75±565.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50 μmol/L、75 μmol/L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质量浓度分别为(3 679.50±676.76)、(2 143.75±616.20)和(1 174.75±284.18)pg/ml,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8 411.00±939.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50 μmol/L、75 μmol/L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质量浓度分别为(3 783.25±610.24)、(1 565.75±457.89)和(745.75±227.01)pg/ml,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5 533.00±602.8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100 μmol/L根皮素组HO-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L-1β诱导组,p-P38、p-ERK、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IL-1β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根皮素可降低IL-1β诱导的GO患者OFs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其作用机制与Nrf2/HO-1的激活及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药在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预测中药在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中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根据既往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虎杖、桑白皮、土茯苓、紫苏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检索获取血管生成及卡波西肉瘤治疗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卡波西肉瘤与抗血管生成药物成分相互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 11.5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模型;应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同时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药物的核心成分为白藜芦醇[连接度(degree)142]、槲皮素(degree:141)、山柰酚(degree:56)、木樨草素(degree:56)、β谷甾醇(degree:37)、花生四烯酸(degree:36)、柚皮素(degree:36)等,核心靶点是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利用KEGG分析筛选出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重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GO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过程中靶点主要集中在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槲皮素、山柰酚和木樨草素与PTGS2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中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与PTGS2结合能力最高,结合能分别为-9.4、-9.5 kcal/mol。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所录入的4种中药可能通过调控癌症信号通路,作用于PTGS2等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从而预测了中药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的可能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NA-20a在脂多糖诱导A549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NA-20a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A549细胞焦亡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方法:培养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以LPS为刺激物建立细胞焦亡及炎症反应模型,给予LPS+三磷酸腺苷刺激为LPS组,未给予刺激为空白对照组,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将A549细胞根据转染物质分为miRNA-20a模拟物(mimics)组、mimics-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miRNA-20a抑制物(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构建过表达及沉默miRNA-20a的A549细胞模型,各组细胞在转染24 h后给予LPS+三磷酸腺苷刺激。构建TLR4-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质粒,包括野生型(WT)载体质粒TLR4-3'UTR-WT1、TLR4-3'UTR-WT2及相应的变异型(MUT)载体质粒TLR4-3'UTR-MUT1、TLR4-3'UTR-MUT2,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20a的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焦亡标志因子消皮素D(gsdermin D,GSDMD),炎症因子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信号分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TLR4表达和NF-κB入核情况。结果:LPS组A549细胞GSDMD、ASC、NLRP3、Caspase-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模型建立成功。mimics组miRNA-20a表达量高于mimic-NC组( P<0.05),inhibitor组miRNA-20a表达量低于inhibitor-NC组(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TLR4-3'UTR-WT与miRNA-20a mimics共转染组的相对荧光值低于TLR4-3'UTR-WT与mimics-NC共转染组( P<0.05)。mimics组LPS介导的A549细胞GSDMD、ASC、NLRP3、Caspase-1、IL-1β、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mimics-NC 组( P<0.05),inhibitor 组GSDMD、ASC、NLRP3、Caspase-1、IL-1β、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nhibitor-NC 组( P<0.05)。 结论:在LPS诱导的A549细胞焦亡及炎症反应中,miRNA-20a可能经TLR4/NF-κB 信号通路对细胞焦亡及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化感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化感作用,为提高林下山参道地药材的品质以及规范化栽培与选址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0.25、0.05、0.01 g·mL-1)的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3年生林下山参显微性状(主根木质部、韧皮部、周皮及皮层)、人参皂苷含量[人参皂苷-Rg1、-Re、-Rf、-Rb1、-Rg2、-Rc、-Rb2、-Rb3、-Rd以及原人参三醇型人参皂苷(PPT)、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PPD)和9种人参皂苷总量]的影响,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化感物质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化感物质进行筛选.结果 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发芽指标有显著化感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化感作用会导致林下山参主根发生腐烂病变、皮层木栓化程度增强;化感作用对人参皂苷含量的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结果分析结合文献查阅,认为根皮素等5种物质可能是日本落叶松对林下山参作用的化感物质.结论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考虑到林下山参苗成活率、药材性状、劳动力成本、农药残留等因素,不建议在日本落叶松纯林下生产高品质林下山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毛草龙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探究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中低压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草龙的 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 5 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毛草龙中分离得到2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1)、8,8′-bisdihydrosiringenin(2)、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3)、(-)-isolariciresinol(4)、3,4′-二甲氧基鞣花酸(5)、3,3′,4′-三甲氧基鞣花酸(6)、1,3,6-tri-O-galloyl-β-glucospyranose(7)、柯里拉京(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terminaliate A(11)、丁香酸(12)、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3)、木犀草素(14)、山柰酚(15)、5,8-dihydroxy-7-methoxyflavone(16)、川陈皮素(17)、桔皮素(18)、α-托可醌(19)、5-O-(E)-p-coumaroyl quinic acid ethyl ester(20).其中,化合物 1-5、7、8、11、13、16-20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6、9、10、12、1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 19 对白血病 HL-60 细胞显示细胞毒活性,IC50 为 10.31 μmol·L-1;化合物6-8、19 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显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25.82、42.05、36.94、17.54 μmol·L-1;化合物 6、7、11、14、19 对肝癌 SMMC-7721 显示细胞毒活性,IC50 分别为 24.24、26.35、26.51、33.34、20.44 μmol·L-1;化合物 6 和化合物 19 对乳腺癌MDA-MB-231 显示细胞毒活性,IC50 分别为 34.91、21.13 μmol·L-1;化合物6、7、19 对结肠癌SW480 显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36.03、39.97、5.52 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毛草龙的化学成分,为毛草龙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焦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组氨酸三联体核苷酸结合蛋白2(HINT2)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胸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中HINT2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的水平及细胞死亡情况.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及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和泡沫化程度.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和apoE-/-小鼠主动脉内焦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BMCs源性巨噬细胞中HINT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呈负相关,与抗炎因子水平呈正相关,提示HINT2可能抑制AS的炎症反应.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INT2基因能够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巨噬细胞的脂质积累和泡沫化,降低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细胞死亡和焦亡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INT2基因能够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的斑块负荷,降低巨噬细胞的泡沫化程度,抑制焦亡相关因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消皮素D(GSDMD)、IL-1β和IL-18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HINT2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减轻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缓AS的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甜茶木姜叶柯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三叶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又名多穗石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俗称甜茶,属于药食同源中药,集药、茶、食、糖多种用途于一体.木姜叶柯富含三叶苷、根皮苷、根皮素等二氢查尔酮类成分.本文综述了木姜叶柯及其主要成分三叶苷在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衰老与抗氧化应激、神经保护和保肝等药理作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甜茶木姜叶柯的后续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