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经大旨》征引《丹溪医案》考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经大旨》为明代海盐贺岳所著,书中引用了《丹溪医案》的部分内容,部分医案为首次发现。运用文献学方法将《医经大旨》征引《丹溪医案》内容,与《丹溪医按》《格致余论》《丹溪纂要》《丹溪治法心要》等书中所记载的朱丹溪医案对比研究,证明《丹溪医案》与《丹溪医按》实为2本书。此外,《医经大旨》征引《丹溪医案》的部分内容,保存完整,对校勘其他医著中所记载的朱丹溪医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凡动皆属火"辨治恶性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格致余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凡动者皆属火"是对火邪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也与恶性肿瘤其善变动,易侵袭,伤津耗气等特性相符.现基于"凡动皆属火"理论,从火邪角度对癌瘤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的本质与病机特点进行阐述,并基于癌瘤之火邪病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治疗思路,以期对肿瘤的中医临证辨治提供新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格致余论》养生思想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格致余论》为元代"养阴派"医家朱震亨所撰的医学论文集,也是其学术代表作.以阳有余阴不足的思想为中心,推而广之,阐述了人体从幼儿—壮年—老年各生理阶段的养生思想,其养生学术思想主要归纳为:幼年—滋阴护胃,子病治母;壮年—气血俱盛,节色欲以保阴,安相火以养心;老年—精血俱耗,阳有余阴常不足;忌乌附丹剂劫药取效;补肾不如补脾,茹淡饮食尤当谨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与中医药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临床表现为尿酸产生过多和(或)尿酸排泄过少,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过量的尿酸钠结晶盐聚积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肾脏等部位,可造成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1]. 痛风的病理基础是高尿酸血症,2013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16 . 85% ~18 . 32%,女性为7 . 88% ~9 . 30%;痛风患病率男性为0 . 83% ~1 . 98%,女性为0. 07% ~0. 72%,较以前明显上升[2]. 中医药已被较广泛应用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经验[3]. 中医学中痛风归属为"热痹""着痹" "历节" "痛风"等病的范畴[4]. 《金匮要略》中记载:"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朱丹溪著《格致余论》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做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说明痛风之病因是血分受热,寒浊凝滞,郁于阴分. 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因是阴寒水湿,湿邪外侵皮肉筋脉;内因为平素偏嗜肥甘,湿热壅滞于中、下焦. 寒湿之邪互结,郁而化热,或湿热蕴肤,致使病变部位红肿灼热,久则蚀骨. 综上所述,痛风多为湿浊、痰瘀、血虚等病理因素引起. 结合其好发人群及发病诱因,其发病基本病机为素体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加之思虑、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滋生湿浊,内蕴化热,煎津成痰,久则入络化瘀. 在此基础上,兼以感受外邪或过度疲劳,浊邪凝聚,气机逆乱,痰瘀相并,气滞血瘀而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辨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腺癌归属中医学"乳岩"范畴,中医辨治颇具特色.应栩华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笔者有幸跟诊应师左右,现将其辨治乳腺癌的体会分享如下.1 肝脾肾三脏同调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尤与肝脏最为密切.朱丹溪《格致余论》云"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肝为刚脏,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通气机而畅情志.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脏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对女子气血的影响尤为显著.肾脾为先后天之本,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肾亏虚致水湿不化,聚结成痰,瘀结乳络而成乳癌.因此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应师主张"肝宜疏,脾宜健,肾宜补"三脏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相火学说”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相火学说”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在《内经》“少火、壮火”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火热论”、李东垣“阴火论”,吸收了陈无择、张子和的若干观点而形成,首先在其专著《格致余论》中提出.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理论,使祖国医学对火热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都有了长足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论朱丹溪《格致余论》从血论治痛风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丹溪首提"痛风"之名,另别于"痹症""历节风"等.《格致余论·痛风》 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细析其案,可以发现朱氏基于《内经》,主张痛风乃内有血虚生热,外有风寒湿邪侵袭,内外合邪致病.本文通过浅析《格致余论》中痛风数案可知,丹溪善从阴血入手治疗痛风,以温通立法,化湿散瘀;重视调和气血关系,妙用理气之品;强调扶正祛邪当并举,清热邪以助正安;在痛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以血分期,慎用燥热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四妙散治疗痛风的临证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笔者临证体会,中医经典古方四妙散对于痛风的治疗有良好疗效,现浅谈如下.1 病因病机分析"痛风"病名首次见于金元时期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根据症状描述,与古代医籍中的痹症、历节等十分相似,可归属于同一病症.《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本病在风、寒、湿的作用下,造成类似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屈伸不利、疼痛,甚至灼热肿胀症状.《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说明历节病是以肝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侵犯为诱因,致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朱丹溪认为该病形成与风寒、痰湿、劳累、酒色等有关.结合临床,笔者认为痛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倦、饮食失调,过食肥膏厚腻,导致脾失健运,肾失排浊,痰浊内蕴,聚而为瘀,久则化热,再兼外感风邪,阻滞气血经络,内外相搏,以致湿、热、浊、瘀侵袭肢节而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金昶教授辨治顽固性便秘经验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顽固性便秘病因有很多,其发生与肠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肠道动力降低、盆底及结直肠解剖结构异常、药物不良反应或术后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服用阿片类药物等有关[1-5];同时,年龄、生活习惯、心理精神因素也影响便秘的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顽固性便秘与肠燥津亏,大肠传导失司有关[6].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下、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严重者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 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指出阴气往往先阳气而不足,再者今之人过食肥甘厚味,或盲目服用温阳补益之品,使体质易从热从燥化,癌症患者使用性味燥烈的阿片类及放化疗之剂[7-9] ,进一步损伤营阴,最终导致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的证型特点,故而,顽固性便秘患者中整体阴虚而局部肠燥者多见. 黄金昶教授经多年临证积累,顽固性便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外治法、食养疗法及心理疏导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格致余论》丹溪医案评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议浙江名医朱丹溪代表作《格致余论》中的病案,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认真品读《格致余论》,选取其中医案九则,结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方剂学》等的相关医理,对相关医案进行分析.[结果]丹溪老母大便燥结案是以补开塞法的具体运用.丹溪次女妊娠发热寨乃血虚发热,虽时值夏季,丹溪不从外感论治,却用四物而收神效.酒客里热表虚案乃标本并治也.滞下案告诉医者病有先后缓急,当分别对待.可参考《金匮要略》具体条文复习.经闭案启示医者,闭经一症不可盲目攻下,当脉证相参,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和”为谨记.妄语案以吐法治之,令之医者几不用也,诚可惜哉.妊娠三月胎堕案即今所谓滑胎,丹溪补中寓清,妙不可言.难产案示后人虚实分治之理.奶岩案又示医者当明经络用药之奥.同时,案1、案2、案7亦体现了丹溪对《内经》因时制宜思想的灵活运用.[结论]《格致余论》中记载的医案辨证巧,疗效妙,是中医临床学习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中医学者认真研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