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社区居民肠镜筛查结果,为评价和优化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地区按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判定为初筛阳性,并在我院完成全结肠镜诊断性检查且获取病理检查结果的城市社区人群1 5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镜诊断结果,分成病变组和正常组,病变组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分为结直肠癌组、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性别、年龄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初筛阳性人群1591例,肠镜诊断正常组965例、病变组616例,病变检出率39.35%,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47.27%vs 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8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32.432,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年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x2趋势=75.757,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时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镜诊断病变组626例经病理学诊断发现:结直肠癌3例,检出率0.19%;癌前病变228例,检出率14.33%;良性病变395例,检出率24.83%.癌前病变检出率以60~69岁年龄组最多,良性病变检出率以≥70岁年龄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阶段施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能有效识别高风险群体、准确检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控制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二级预防措施,为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技术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于术后6月时完成了数字化X线摄影(DR)及DTS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所获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及对比.同时由临床医师对DTS及DR的骨折愈合显示率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6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89±1.148)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78±1.197)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5.56%(86/90),DR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2.23%(6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DTS能清晰显示术区骨质结构,准确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图像质量较DR更优,可作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临床实用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质量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质量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30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第2、4、8、12周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采集骨痂处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剪切波速度及杨氏模量,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第1周骨折断端可见血肿,无血流信号,X线片未见骨痂.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处均可见骨痂回声,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3.0mm×0.7mm~4.0mm×1.0mm,骨折部位可见血流信号,RI为0.51~0.55,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2.58 m/s,杨氏模量平均20.8 kPa,RUSS得分1~4分.术后第4周,骨折断端处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7 mm×1.1 mm~4.0mm×2.3 mm,骨折部位血流信号强,RI为0.51~0.57,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3.04 m/s,杨氏模量平均28.6 kPa,X线片显示骨痂开始增厚,RUSS得分5~7分.术后第8周,X线片提示骨痂愈合良好,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8 mm×2.1 mm~9.9mm×2.1 mm,骨痂处血流信号较前减少,RI为0.55~0.58,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58 m/s,杨氏模量平均52.5 kPa,RUSS得分6~8分.术后第12周,灰阶超声骨痂横切面2.6 mm × 1.2 mm~10.7 mm × 1.8 mm,骨痂处无血流信号,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83m/s,杨氏模量平均70.9 kPa,RUSS得分均为8分.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有效监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端骨痂愈合的过程及其血运变化,能定量分析各阶段骨痂愈合质量,可为临床早期预测骨折愈合的趋势提供有效参考,利于早期预警、干预以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DMAIC模型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急诊就诊流程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利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模型,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根据DMAIC模型,对危重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就诊流程,明确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为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对上述环节进行流程跟踪及分析,找出延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流程优化前(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优化前组,流程优化后(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患者为优化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到院—办理住院的时间.结果 急诊就诊流程优化后,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总体就诊效率提高.到院—医嘱开立[24.0(13.5~38.5)min vs.39.0(17.5~98.0)min,P=0.027]、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48.0(10.0~73.0)min vs.65.5(22.7~90.7)min,P=0.025]以及到院—办理入院总时间[120.0(93.0~149.0)min vs.218.0(123.0~382.7)min,P<0.001]均较优化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送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DMAIC模型能够明确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横轴位T2WI-FS与ADC(b=700 s/mm2)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对CC患者LNM与LVSI的评估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中40例存在LNM、无转移80例,T2WI-FS检出LNM 28例、无转移72例,ADC检出LNM 32例、无转移7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NM 38例,无转移7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NM的准确率97.5%、敏感度95.0%、特异度98.8%、阳性预测值97.4%和阴性预测值97.5%,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共检出LVSI阳性49例、阴性71例,T2WI-FS检出LVSI阳性37例、阴性60例,ADC检出LVSI阳性39例、阴性6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VSI阳性46例、阴性6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VSI的准确率95.8%、敏感度93.9%、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95.8%和阴性预测值95.8%,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磁共振T2WI-FS联合ADC技术评估CC患者LNM与LVSI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油三酯对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一项社区人群的长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TG水平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基于社区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的高血压患者.2015-2016年完成首次人口学、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认知功能评价(采用MoCA评估)等信息采集.随访7~8年,于2023年随访认知功能,以△MoCA(基线MoCA评分-随访MoCA评分)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下降情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探讨TG水平对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3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1±6.8)岁,男性111例(32.8%).TG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MoCA)呈正相关(β=0.172,P=0.025),且主要与视空间执行功能下降相关(β=0.152,P=0.04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TG水平升高与认知功能下降独立相关,且可能主要影响视空间执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CT及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残留及病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增强CT(CECT)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PHC患者,共9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此外,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和CECT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CECT(P<0.05). MRI检出的残留和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SCT)(P<0.05),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的PHC患者TACE后残留和新发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ECT(P<0.05).术后MRI诊断的肿瘤包膜数明显高于CECT(P<0.05).两种诊断方法对术后动脉期残余强化征象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种诊断方法对门静脉癌栓诊断及术后病变的血供来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残存和新发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均高于CECT.然而,这两种诊断方法在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病变的血供来源以及术后动脉期残余强化的评分上是相似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FLAIR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等],依据3D-FLAIR检查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其中内耳异常组包括内耳异常A组(血迷路屏障渗出)和内耳异常B组(血迷路屏障破坏),探究3D-FLAIR在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SD患者不同3D-FLAIR检查结果的听力损失情况、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耳蜗电图、VEMP及3D-FLAIR检查对SD患者内耳异常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D-FLAI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耳蜗电图、VEMP检查(P<0.05).84例SD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44例,占比52.38%),听力曲线类型中以全聋型为主(43例,占比51.19%);3D-FLAIR显示异常有78例,其中A组有12例(内耳异常A组),B组有66例(内耳异常B组);3组间听力损失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VEMP显示异常有62例(73.81%),HIT显示异常有29例(34.52%),VAT显示异常60例(71.43%),冷热试验显示异常有54例(64.29%);3组间VEMP、VAT及冷热试验异常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痊愈12例(14.29%),显效19例(22.62%),有效20例(23.81%),无效33例(39.28%);3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FLAIR有助于了解SD患者内耳病理状态,对内耳异常有更高检出率,可用于SD的辅助诊断以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P与S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P、S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CTP、SWI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诊断效能.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出血性转化分型的检出率.结果 经DSA检查,108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7例为HI-1型、10例 HI-2型、6例PH-1型、4例PH-2型.CTP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582,一致性一般;SWI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609,一致性较高;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Kappa值为0.741,一致性较高.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38%、81.69%、80.56%.S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78%、80.28%、81.48%.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19%、85.25%、86.73%.联合检查对HI-1型的检出率高于CTP、SWI(P<0.05),CTP、SWI对HI-1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CTP、SWI与联合检查对HI-2型、PH-1型、PH-2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P与SWI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患者的出血性转化分型,能为临床出血性转化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肺磨玻璃结节性质及病理成份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及判断病理成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行胸部CT检查发现GGN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44例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成腺癌组GGN与炎性病变组GGN,然后根据贴壁成份的占比不同将腺癌组GGN分成高占比组和低占比组,记录2组测量参数(包括病灶长径、平均CT值、CT值标准差、紧凑度、球形度及患者年龄).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2组间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各测量参数鉴别良恶性GGN及判断恶性GGN病理成分的能力,同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YI)计算该测量参数的最佳诊断阈值,获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鉴别良恶性GGN及判断恶性GGN组织成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在腺癌组GGN与炎性病变组GGN测量数据对比中,腺癌组GGN病灶长径、平均CT值、CT值标准差大于炎性病变组GGN(P<0.05),腺癌组GGN紧凑度、球形度均小于炎性病变组GGN(P<0.05),而2组GGN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高占比腺癌组GGN和低占比腺癌组GGN测量数据对比中,仅发现高占比腺癌组GGN平均CT值小于低占比腺癌组GGN(P<0.05),其他无差异.③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鉴别腺癌GGN与炎症GGN的独立因素为病灶长径;鉴别高占比腺癌GGN和低占比腺癌GGN的独立因素为平均CT值.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CT特征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良恶性GGN,以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最佳;但在判断恶性GGN的病理成份方面能力有限,但仍需结合临床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GGN良恶性及判断病理成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效能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