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首次报道及其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无花果蜡蚧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3 年 3 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首次发现无花果蜡蚧暴发危害槟榔.为明确该虫在海南的风险性等级,本研究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开展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2.56,属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应迅速开展积极防治和监测预警,制定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和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分析及制修订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是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多个与外来入侵物种相关的名单/名录,包括《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我国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相继施行的管理框架下,有必要开展我国已有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梳理与分析,并与相关名录如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未来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制修订方法进行了讨论,针对名录的管理和应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2种双棘长蠹属昆虫(鞘翅目:长蠹科)的鉴定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双棘长蠹属Sinoxylon(非中国种)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双棘长蠹属昆虫不同种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往往难以准确鉴定.为解决双棘长蠹检疫鉴定中缺少形态特征图的困难,本文开展了有关双棘长蠹鉴定特征的研究,以期为这些双棘长蠹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口岸截获和国内采集的 12 种双棘长蠹属昆虫,即黑双棘长蠹、相似双棘长蠹、红角双棘长蠹、苏丹双棘长蠹、折缘双棘长蠹、小横双棘长蠹、阔齿双棘长蠹、角豆双棘长蠹、三胝双棘长蠹、粗双棘长蠹、萨西双棘长蠹和橼子双棘长蠹作为研究对象,从虫体体长、侧面观、触角形态、鞘翅斜面上的双棘、刚毛、侧缘瘤突及其他鉴定特征等方面对这 12 种双棘长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 种双棘长蠹成虫体长从 4.0~8.6 mm变化较大;图示了成虫侧面观;这些双棘长蠹的触角可根据触角棒长度与棒节第二节宽度的比例分为三指型和三叶型;斜面上双棘形态和位置变化多样;鞘翅斜面上的刚毛可分为倒伏型、直立型和无毛型;结合体长和其他特征,列出了这 12 种双棘长蠹的检索表.[结论]双棘长蠹触角的类型、斜面上的双棘形态、位置和斜面上刚毛类型可作为主要的鉴定分类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海南首次发现入侵害虫七角星蜡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2022年先后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番石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蒲桃上发现 1种蚧虫为害,对其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物种的检疫鉴定和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学方法,确定该蚧虫的种类;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该蚧虫的基本信息及形态鉴别特征,并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风险性评价.[结果]经鉴定该蚧虫为检疫性害虫七角星蜡蚧,在海南省首次发现,为外来入侵害虫,危害多种果树及观赏性植物.本研究介绍了七角星蜡蚧的分类地位、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危害等;编制了中国蜡蚧属物种的检索表;七角星蜡蚧的综合风险值为1.72.[结论]七角星蜡蚧在我国属于中风险有害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热带地区扩散趋势明显,应加以警惕,加强其调查监测和检疫工作,以防其进一步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日本、加拿大及EPPO植物检疫性菌物名录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分析中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现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期为我国科学合理制定检疫性菌物名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世界三大菌物名称注册库Fungal Name、Mycobank及Index Fungrum信息,对上述名录中检疫性菌物学名、种类、数量等信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个国家或地区的名录共涉及检疫性菌物218种,分布在2界4门30目61科114属中.其中,中国有82属130种,日本有43属61种,加拿大有30属41种,EPPO有41属67种.在检疫性菌物涉及类群方面,4个国家或地区各类群所占比例不同,4个国家或地区名录中子囊菌门占比均为最高,中国和日本名录中卵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相近,加拿大卵菌门占比较高,EPPO担子菌门占比较高.4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检疫性菌物情况分别为中国77种,日本34种,加拿大22种,EPPO 25种.4个国家或地区共有的检疫性菌物有5种,分别是栎枯萎病菌、栎树猝死病菌、马铃薯癌肿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马铃薯黑粉病菌.[结论]由于菌物分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检疫性菌物的分类地位已经发生变化,4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与国际公认现用学名不一致情况最为明显,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亟待修订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红火蚁发生特点与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重大有害入侵生物,目前我国对于红火蚁的科学研究、防治策略、政策法规多集中于农业领域.虽然红火蚁在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中也有着广泛分布与巨大危害,但在这些领域的发生特点和防控策略被大大忽视.在林业中,红火蚁的发生与砍伐、火烧和翻土等人为扰动,以及生物多样性、林分郁闭度和土壤裸露程度等自然因素高度相关.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较低,人为扰动多,因此人工林内部与周边地区均有较高的红火蚁入侵风险;而在天然林中,红火蚁的巢穴多分布于林缘、林窗及火烧迹地等阳光可以直接照射的区域.此外,苗圃和城市绿地有大量的裸露土壤和人类活动,红火蚁发生风险较高.在人类活动较多的人工林、苗圃和城市绿地,红火蚁主要危害人体健康和基础设施,并直接或间接危害林木.此外,红火蚁的入侵降低了生境中节肢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并威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中的野生动物.尽管有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红火蚁有利于促进种子传播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但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益处.在林业上,预防红火蚁入侵主要有检疫、监测和防治3个环节.在检疫方面,木材、带土苗木和草皮是可能携带红火蚁需要重点检疫的对象,熏蒸可有效杀灭红火蚁.在监测方面,诱饵法和陷阱法是主要的监测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遥感和雷达技术也有望在天然草地和城市绿地的红火蚁监测中发挥作用.尽管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红火蚁防治手段,使用高毒、广谱、难降解的杀虫剂可能危害自然保护区与湿地等生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必要研发更加绿色环保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孢子丝菌相关复合种需加强生物安全检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真菌分类研究的快速发展,包括检疫性真菌在内的物种分类及命名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孢子丝菌病的病原菌长期被认为有且仅有申克孢子丝菌1种,现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发现孢子丝菌病的病原菌并非仅为申克孢子丝菌,而由6个种构成.我国孢子丝菌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目前只发现了球形孢子丝菌和申克孢子丝菌,其他4种孢子丝菌尚未发现传入我国.由于这些物种之间形态差异小,但致病力、致病反应、药物反应各不形同,应加强生物安全管控和监测,防止这些有害真菌传入我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欧洲球螋的检疫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境旅客携带的石榴中检出欧洲球螋.了解欧洲球螋的基本特性,能为相关部门对其检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欧洲球螋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和整理,详细介绍了欧洲球螋的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及近似种等信息,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球螋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欧洲球螋的检疫意义.认为欧洲球螋在我国无分布且具有一定的入侵风险,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进境杨木中首次截获条纹根瘤象(鞘翅目:象甲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2016年9月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德国进境的杨木原木中检出活体象甲科昆虫.[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mtCOⅠ)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该虫的形态特征与条纹根瘤象相似;测序分析发现,其COⅠ序列特征与GenBank中条纹根瘤象mtCOⅠ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条纹根瘤象聚为一组.[结论]以上结果证实该虫为条纹根瘤象.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带皮杨木中截获该有害生物,需引起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开发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海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变化加剧.为了系统掌握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构建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本文基于阿里云的在线ECS服务,利用PHP+MySQL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同时基于Nginx,进行系统动态部署,实现了系统的前台浏览查询,后台动态对系统维护和风险系数计算发布等功能.系统在"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海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普查成果,补充了海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建立了各有害生物的信息数据库和风险分析数据库,包括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与管理现状、扩散蔓延可能性分析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适生性分析和传播渠道)、天敌分布及制约能力和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影响、检疫和监测、定量评估等方面.系统为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危害等级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