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棍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即时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观察棍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即时镇痛效果和改善腰椎关节活动的作用.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 d.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关节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的活动度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以观察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椎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前屈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棍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可短期达到镇痛并改善腰椎前屈活动度的效果,有良好的即时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中国宫腔镜30年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宫腔镜技术的问世,实现了妇产科医生的百年梦想,是妇产科学术界里程碑式的突破和变革,彻底改变子宫腔疾病的诊治理念与实践. 1 宫腔镜技术的重要作用回顾既往,由于子宫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结构,子宫组织是软组织,X线检查不显影. 临床上要了解子宫腔内病变、结构及形态只有一种方法,即依靠金属探针通过宫颈管进入宫腔,探查宫腔的方向、深度、宽度以及有无隆起的占位性病变. 这种方法既不直观,又不可靠,非常简陋,被妇产科医生自嘲为"瞎子一根棍" . 先进的宫腔镜技术让临床医生可以微创、准确、全面地了解宫腔,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棍点理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究棍点理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联合放松推拿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棍点理筋法,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JOA腰痛(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临床疗效及血清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差异.结果: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ODI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56/60)]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45/60)](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PGE2、IL-6、CG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棍点理筋法可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PGE2、IL-6、CGRP、TNF-α的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72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棍棒操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观察患儿3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7.8%,观察组达到97.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71.93±8.24)分和(59.28±11.42)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5.22±9.42)分和(45.11±10.49)分(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棍棒操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应用能缓解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患儿的痉挛状态,提高智力发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与功能的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VA、右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适应社会能力等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结合棍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更显著,可提高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棍棒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棍棒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方法 将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足跟痛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棍棒按摩配合中药熏洗为观察组,而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和针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5.0%和53.3%,对照组分别为86.7%和36.7%,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7.852,P<0.05).分别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和Marylan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棍棒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优于局部封闭和针灸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科机器人手术导针偏移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按规范操作骨科机器人术中导针仍发生偏移的原因及防止偏移的方法.方法 用一根立方体木棍模拟人体的骨骼,在木棍上进行骨科机器人演示.规划在木棍上打入螺钉,在机器人的引导下置人导针.按术中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导针尾和导针尖施加侧方偏移的力量.测量导针尖的实际偏 移距离,并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进行比较.结果 导针尾部受力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0.50±0.07)mm)]明显小于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8,P<0.001).导针尖部受力,机器人监控显示偏移达到1mm时,导针尖的偏移距离[(4.92±0.16)mm]超过机器人监控允许的1mm偏移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76,P<0.001).结论 骨科机器人手术中引起导针发生偏移的力量主要来自导针尖部.术中导针尖的实际的偏移距离大于机器人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机器人术中监控显示的偏移距离只是导针是否偏移的参考,术者的操作细节才是导针是否发生偏移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擀筋棍刮痧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手臂突然浮肿疼痛、肩关节疼痛、手功能受限等[1,2].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急救率逐年的上升,如何使患者功能尽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诸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 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及局部注射麻醉药物等,但疗效相对有限[3,4]. 刮痧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简、便、易、廉、疗效显著等优点[5],易被患者接受,有助于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前臂旋前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前臂旋前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的SCP儿童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性作业治疗,包括上肢前臂旋前肌牵伸治疗[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术)],选择游戏类作业训练(前臂旋后位放置物品、旋后抓握木棍、旋后取物游戏、手心手背游戏等).以上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患儿取舒适体位,上肢前臂放置于平面上,使其不抗自身重力.使用冲击波治疗仪探头冲击旋前圆肌肌腹(压力强度:1.0~1.5 bar;频率:8~10 Hz;冲击次数:1000~2000次).每次3~5 min,每隔3天1次,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前臂旋前肌群痉挛程度;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量前臂旋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双手精细运动商(FMQ).结果 治疗前,2组MAS评分、AROM角度和FM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6个月MAS评分均明显降低,AROM角度和FMQ评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MAS评分明显更低,AROM角度和FMQ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改善SCP儿童上肢痉挛程度和前臂旋后关节活动度,提高手部精细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特勤疗养官兵体适能水平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了解特勤疗养官兵体适能水平,为制定针对性体能训练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某疗养中心疗养的特勤官兵86例,其中火箭军疗养官兵42例,海勤疗养官兵21例,战略支援部队疗养官兵23例.分别于人院1周后进行体适能测试,测试要素包括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及机体柔韧度与平衡性等;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特勤疗养官兵的体质指数(BMI)正常占比47.7%,超重39.5%,肥胖11.6%;体脂百分比(BF%)正常率为52.3%,超重26.7%,肥胖18.6%.BF%的超重占比显著低于BMI (P<0.05),但其肥胖占比显著高于BMI (P<0.05).(2)特勤疗养官兵的台阶试验评估合格率达76.7%,但优秀率仅为8.1%,良好率为12.8%.柔韧适能评价中,持棍转肩和坐位体前屈评估的优良率合计均为25.6%,但坐位体前屈不合格率显著高于持棍转肩不合格率(P<0.05).(3)不同军种疗养官兵的体适能评估结果比较,火箭军疗养官兵的BF%、俯卧撑、平板支撑、下肢蹲起等4项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战略支援部队疗养官兵(P<0.05);海勤官兵的俯卧撑和下肢蹲起2项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战略支援部队疗养官兵(P<0.05).结论:特勤疗养官兵体适能水平整体良好,不同军种的官兵体适能水平存在差异;开展特勤疗养官兵体适能调查,以评估结果和体适能相关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可提升疗养效果,促进特勤疗养官兵健康维护,助推战斗力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