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即时血糖检测的人源全血质控物研制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血糖即时检测(POCT)的人源全血质控物,并对其均匀性、稳定性及基质效应进行评价。方法:将临床验后静脉全血样本分离、固定、洗涤、过滤和分装后,制备成高、中、低3个浓度的人源全血质控物,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29∶2010《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制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在POCT血糖检测系统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EP14-A3中的Deming回归对其基质效应进行评价;质控物应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并计算其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 CV)。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 t检验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3个浓度水平质控物的均匀性良好[ F< F0.05(9,20)];在2~8 ℃条件下,质控物开瓶后可稳定10 d,未开瓶15 d内的短期稳定性良好,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质控物适用于10款POCT血糖检测系统,无基质效应;室内质控结果显示高、中、低3个浓度 CV分别为0.63%、0.66%和1.65%,均小于7.5%。 结论:该自制人源全血质控物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可满足临床对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波紫外线1和可见光对皮肤色素沉着相对贡献的定量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340 ~ 400 nm波段的长波紫外线1(UVA1)和400 ~ 700 nm波段的可见光均能诱发皮肤色素沉着,产生即时性黑化和持续性黑化。可见光按照能量从高到低又分为蓝光(400 ~ 500 nm)、绿光(500 ~ 600 nm)和红光(600 ~ 700 nm),其中400 ~ 450 nm又称为高能可见光(HEV)。有学者发现与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相比,415 nm LED蓝光能有效诱导色素沉着,且这一效应与人黑素细胞表达的感受器视蛋白3(opsin3)有关。有色防晒霜能阻断可见光从而对其诱发的皮肤色素沉着起到防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RISPR/Cas技术的核酸即时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鉴于目前核酸分子检测技术逐步从临床实验室向现场检测转移的发展趋势,急需建立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效和便捷的新型核酸诊断工具来满足临床即时检测(POCT)的需要。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的检测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中Cas效应蛋白能够识别高度特异的核酸序列,通过联合高灵敏小型生物传感器运用于POCT,在满足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同时具备了检测的高效、便捷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CRISPR/Cas技术集成小型现场分析传感器相关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了POCT相关检测的研究前景及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脑网络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网络重塑作用并与临床疗效建立联系,从脑网络重塑的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机制。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招募2018年8月-2019年10月上海市闵行区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13位急性脑梗死受试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临床量表评估,同时在首次针灸治疗过程中(进针前、留针时和拔针后)采集患者脑电数据。基于相锁值构建脑网络并对其聚类系数(CC)、特征路径长度(PL)和小世界指数(S)等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系数检验脑网络拓扑特征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首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过程中,进针前与留针时比较,患者脑网络CC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 t=3.306, P=0.006;0.12: t=2.909, P=0.013;0.14时: t=2.331, P=0.038),PL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2时: t=3.236, P=0.007;0.14时: t=2.754, P=0.017,0.18时: t=2.878, P=0.014)和alph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 t=2.432, P=0.032)均显著下降。“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后14 d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NIHSS的改善与脑网络CC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稀疏度为0.12时,CC变化与NIHSS变化相关性最强( r=0.78, P=0.002)。 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网络具有一定的重塑作用,且脑网络调控的即时效应与长期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监测是目前重症治疗中常见的临床行为,具有与诊断明显不同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方式。监测指标通常针对性地指向某个具体的生理位点,用定量的数值表示这个位点的即时情况;连续对这个位点进行测量,指标数值的改变可以反映出生理变化或病情发展。如果临床采用针对性作用于这个位点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监测指标的数值就代表了干预的强度,数值的变化则代表了干预作用的方向,从而构成对干预方法实施的反馈性调节。只有保证干预方法的精准实施,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应。但是,监测本身不是治疗,只有医务人员理解监测指标的特点,掌握临床监测的应用,监测才有临床应用的价值,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本期邀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第一副总编辑,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从监测与诊断不同的临床定位、监测与治疗干预方法的"捆绑效应"、临床监测的妥协与进取3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实现监测真正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从建库至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ΔVpeak判断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量表(QUADA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 Dics 1.4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优势比( DOR)等,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χ 2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Deek检验法分析文献发表偏倚。 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总计1 854例接受床旁即时超声ΔVpeak检测的患者,包括11项国内研究、20项国外研究。用QUADAS 14个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均为A级,说明文献整体质量较高。SROC曲线平面散点分布不呈"肩臂形",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62( P=0.710),认为其不存在阈值效应;异质性检验提示 I2=57.2%( P=0.001),说明各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且该异质性来源为非阈值效应;Meta回归分析显示,补液试验方法是造成异质性的原因〔 DOR=3.87,95%可信区间(95% CI)为1.56~9.57, P=0.004 8〕。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剔除用被动抬腿试验(PLR)代替容量负荷试验的研究后,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 I2=10.6, P=0.288 5)。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显示,合并 DOR为23.85(95% CI为17.57~32.37),合并敏感度为0.82(95% CI为0.80~0.85),合并特异度为0.83(95% CI为0.80~0.85),合并PLR为4.17(95% CI为3.58~4.86),合并NLR为0.22(95% CI为0.18~0.28),AUC为0.901 2(95% CI为0.88~0.93), Q指数为0.832 5。Deek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 P=0.19)。 结论:床旁即时超声测量ΔVpeak对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是评估休克、危重症及外科手术等需要监测容量反应性人群的可靠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患者进食功能的即时效应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患者的即时效应。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患者,分别于NMES刺激前、刺激时进食3口稀流质食物,采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对患者进食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咽期吞咽启动(IPS)、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PAS)、口腔运送时间(OTT)、喉前庭闭合时间(LCD)及咽通过时间(PTT)等。结果:患者在NMES刺激时其IPS[2(1.0,3.0)级]、PAS[4(3.0,5.3)级]及OTT[(1712±595 )ms]均较NMES刺激前明显改善( P<0.05),LCD[(575±46)ms]、PTT[(464±56)ms]均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 P>0.05)。所有患者在NMES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NMES对卒中后咽期启动延迟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功能及渗漏、误吸情况均有较好的即时改善作用,为卒中后患者开展早期治疗性进食提供了新的代偿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情绪动机对中学生即时性学习判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情绪动机是否影响学习判断及其在短时记忆阶段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初步测试并且用E-Prime软件编制了一套适用的试验流程,选取134名中学生群体作为被试。以情绪视频诱发后进行即时学习判断为试验范式,进行2(情绪动机方向:正性趋近、负性回避)×2(动机强度:高、低)×2(词对关联性:高关联、低关联)×2(短时记忆载荷:多、少)的四因素混合试验,观察受试者的学习判断成绩,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学习判断等级上,情绪动机方向和动机强度交互作用显著( F=5.177, P=0.025, η2 =0.040),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分别与短时记忆容量载荷交互作用显著( F=4.778, P=0.031, η2=0.037 ; F=4.302, P=0.040, η2=0.034)。此外,情绪动机方向( F=15.256, P<0.001, η2=0.110)、动机强度( F=7.518, P=0.007, η2=0.057)、短时记忆载荷( F=13.384, P<0.001, η2=0.097)、词对关联性( F=212.238, P<0.001, η2 =0.631)的主效应显著;在学习判断准确性上,情绪动机方向和动机强度交互作用显著( F=5.646, P=0.019, η2 =0.044)。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分别与短时记忆容量载荷交互作用显著( F=4.593, P=0.034, η2 =0.036; F=4.033, P=0.047, η2 =0.031)。此外,情绪动机方向( F=15.318, P<0.001, η2=0.110)、动机强度( F=7.572, P=0.007, η2=0.058),短时记忆载荷( F=11.119, P=0.001, η2=0.082)、词对关联性( F=135.814, P<0.001, η2 =0.523)的主效应显著;在回忆成绩上,词对关联性( F=416.326, P<0.001, η2=0.771 )、短时记忆载荷的主效应显著( F=9.609, P=0.002, η2=0.772 )。 结论:情绪动机方向、强度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情绪动机与短时记忆联合影响学习判断等级和准确性,情绪动机通过对短时记忆阶段学习过程有关的线索作用而影响学习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监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监测是目前重症治疗中常见的临床行为,具有与诊断明显不同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方式。监测指标通常针对性地指向某个具体的生理位点,用定量的数值表示这个位点的即时情况;连续对这个位点进行测量,指标数值的改变可以反映出生理变化或病情发展。如果临床采用针对性作用于这个位点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监测指标的数值就代表了干预的强度,数值的变化则代表了干预作用的方向,从而构成对干预方法实施的反馈性调节。只有保证干预方法的精准实施,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应。但是,监测本身不是治疗,只有医务人员理解监测指标的特点,掌握临床监测的应用,监测才有临床应用的价值,才具有生命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某地区5家三级公立医院的住院次均费用,运用结构变动度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21年第三季度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前后的费用变动情况,使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法评估政策的即时和长期效应.结果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呈增长趋势;其中,检查费、化验费、卫生材料费占比仍较高,药费占比明显降低,医疗服务费占比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药费、卫生材料费调整前后累积贡献率达67.17%;与次均费用关联度较高的是卫生材料费、药费和医疗服务费.价格调整政策具有缓解住院次均费用增长趋势的长期效果(β=-169.91,P=0.02).结论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费用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技术劳务价值体现不足,耗材、检查检验费增长仍需重视.建议持续优化费用结构,凸显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与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和监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