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脂肪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传递信号、发挥向导、诱饵和支架等功能。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可调控参与脂肪形成的一些关键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白色和棕色脂肪的形成。它与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等相关,还参与炎性反应、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过程。LncRNA可作为一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具有潜在且巨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肪组织: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肪和存在于妊娠和哺乳期乳腺中的粉色脂肪。脂肪组织中除了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干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天然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相关淋巴细胞集簇(FALC)和淋巴结。脂肪组织不仅能分泌600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还能分泌包括脂质、代谢产物、非编码RNA和细胞外小泡(EV)在内的多种物质,在脂肪组织局部或者远距离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另外,脂肪组织还具有部位特异性、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脂肪组织依赖自身的表型重塑、结构重塑和代谢重塑,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塑性、能动态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脂肪组织的这些新认识,为未来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贯叶金丝桃素和氨来呫诺联合用药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贯叶金丝桃素(HPF)与氨来呫诺(AM)联合给药时,对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紊乱的叠加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b/ob小鼠为肥胖小鼠模型,在HPF单药(2.5 mg/kg,腹腔注射)或与AM(50 mg/kg,灌胃)联合给药4周后,监测小鼠体重、摄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通过小动物核磁共振、代谢笼、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检测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能量消耗、脂肪含量、糖代谢等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以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结果: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54.07 g),HPF给药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至51.33 g( P=0.042);与AM联合给药后,小鼠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至47.61 g( P=0.041),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小鼠核磁共振结果显示,HPF给药后小鼠脂肪含量减少( P=0.011),表现为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旁白色脂肪的细胞直径都变小( P=0.014, P=0.032),产生棕色化趋势,棕色脂肪组织中白色脂肪浸润减少。然而,与HPF给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白色脂肪细胞进一步变小或减少其在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质积累。代谢笼实验显示,HPF处理的小鼠在光照期的氧气消耗率( P<0.001)和二氧化碳释放率( P=0.002)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PF与AM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小鼠的能量消耗。此外,HPF与AM联合给药可以进一步激活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儿茶酚胺下游cAMP-PKA信号通路。当联合用药时,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减少( P=0.049),肝脏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下降( P=0.008)。 结论:HPF和AM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改善代谢紊乱、缓解儿茶酚胺抵抗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色脂肪棕色化在脂肪代谢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根据其颜色和功能可划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脂肪组织在交感神经兴奋等条件下能诱导产生一种新型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白色脂肪受到诱导和激活从而产生米色脂肪组织的过程被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白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之间的比例动态平衡与机体代谢稳态关系密切。研究脂肪组织的白色向棕色化转化过程的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为纠正肥胖,缓解肥胖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d36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中LncRNA00602的作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36型(Ad36)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00602促进棕色化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Ad36感染与否,将肥胖患者分为Ad36阴性组和Ad36感染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组患者网膜脂肪组织中LncRNA00602 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同组患者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HE染色检测Ad36阴性组和Ad36感染组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大小,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2组患者网膜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分离、培养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利用Ad36诱导hADSC分化,并分为对照组和LncRNA00602敲低组,在敲低LncRNA00602后第0、2、4天,采用氟硼二吡咯(BODIPY)及线粒体红色荧光(Mito-Tracker Red)分别对细胞内脂滴和线粒体进行荧光染色,同时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UCP1、PRDM16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d36感染组中LncRNA00602基因表达水平高于Ad36阴性组(均 P<0.05),Ad36阴性组中LncRNA00602表达水平与以上临床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Ad36感染组LncRNA00602表达水平与血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呈负相关( r分别为-0.522、-0.486, P<0.05);HE染色显示,Ad36感染组平均脂肪细胞面积小于Ad36阴性组,同时UCP1、PRDM16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均 P<0.05)。在细胞水平,敲低LncRNA00602后第2、4天,LncRNA00602敲低组脂肪细胞的脂滴面积大于对照组,同时线粒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对照组相比,LncRNA00602敲低组脂肪细胞棕色化标志基因UCP1、PRDM16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Ad36诱导的脂肪细胞分化中,LncRNA00602可能正向调控了UCP1、PRDM16的表达和脂滴的代谢变化,并引起脂肪细胞棕色化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肪移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脂肪移植是整形外科领域一种成熟的填充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填充、面部年轻化、毛发再生等重建和美容手术中。深入了解移植后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脂肪相关干细胞分化、血供状态、代谢水平等,对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有重要意义,促进脂肪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源性生长因子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普通饲料喂养的WT小鼠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的体重、日间和夜间产热量,解剖分离各组小鼠两侧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BAT)并称重,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下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解偶联蛋白1( 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 PRDM16)]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皮下脂肪血管数量。根据噻唑蓝(MTT)实验结果,选择使用100 ng/ml重组MYDGF(rMYDGF)干预24 h的3T3-L1细胞作为实验(rMYDGF)组,未进行rMYDGF干预的细胞培养24 h作为对照(Vehicle)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共纳入30只小鼠,对照组、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各6只。干预12周后,与WT-GFP组和KO-GFP组相比,WT-MYDGF组与KO-MYDGF组小鼠体重均降低,日间和夜间产热能力均提高, UCP1、 PPARγ、 PGC-1α、 PRDM16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管数量均增高( P<0.05),小鼠eWAT和iWAT的体积和细胞均减小;与WT-GFP组相比,WT-MYDGF组的eWAT和iWAT重量均减小( P<0.05);与KO-GFP组相比,KO-MYDGF组的eWAT重量减小( P<0.05)。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并使用重组MYDGF干预的结果显示,与Vehicle组相比,rMYDGF干预组的棕色化相关基因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高( P<0.05)。 结论:MYDGF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参皂苷Rb2通过抑制自噬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2(Rb2)通过调节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观察Rb2对实验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利用自噬信号通路激动剂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和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组分,观察激活自噬对棕色化基因表达影响及Rb2干预后是否逆转雷帕霉素的作用。结果:Rb2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Beclin-1基因和Beclin-1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的表达,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提示Rb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缓解肥胖。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激活自噬并抑制棕色化基因表达,Rb2部分拮抗雷帕霉素对白色脂肪自噬的激活和棕色化的抑制作用。结论:Rb2可以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上调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脂饮食对孕期小鼠脂肪组织构成和炎症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高脂饮食后雌鼠孕前、孕期脂肪组织的改变及其对子代脂肪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接受普通饮食(CON组,n=12)和高脂饮食(HFD组,n=12)5周;根据是否妊娠再分为普通饮食非妊娠组(CON-UN组)、普通饮食妊娠组(CON-P组)和高脂饮食非妊娠组(HFD-UN组)、高脂饮食妊娠组(HFD-P组).雌鼠在孕期和哺乳期均维持原有饮食.雌鼠分别于喂饲5周或孕18.5 d取其白色脂肪组织(内脏)和棕色脂肪组织(肩胛).两组孕鼠的子代断乳后,分别接受普通饮食至第11周,取子代脂肪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白色脂肪组织IL-6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5周后,HFD组雌鼠体质量高于CON组雌鼠(P<0.05).高脂饮食后,育龄期雌鼠和妊娠末期雌鼠的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质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HFD-UN组和HFD-P组雌鼠白色脂肪组织中同一视野下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不一,脂滴占比增大,细胞体积显著增大;HFD-UN组和HFD-P组脂滴面积占视野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与CON-UN组和CON-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FD-UN组和HFD-P组棕色脂肪细胞则呈现出相对混乱的排列,脂肪细胞大小不一,但细胞体积无明显改变.HFD-UN组和HFD-P组脂肪组织中CD8+T细胞比例和总T细胞比例升高,炎症因子IL-6、IL-1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分别与CON-UN组和CON-P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育龄期雌鼠(HFD-UN组)脂肪组织中NK细胞比例降低,但在妊娠期(HFD-P组)NK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两者呈现相反趋势.HFD组子代断乳后恢复普通饮食,其体质量、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质量仍显著高于CON组子代(均P<0.05),且白色脂肪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育龄期和妊娠期雌鼠脂肪细胞结构、免疫细胞比例改变及炎症水平升高,并影响子代脂肪组织结构;脂肪组织可能是介导肥胖代际传递的新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YBX3通过调节UCP1的表达调控棕色脂肪产热和能量消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Y盒蛋白 3(Y-box binding protein 3,YBX3)水平对小鼠产热和能量消耗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置于 4℃环境作为冷刺激方法.用慢病毒侵染法构建过表达YBX3 或者抑制YBX3 表达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测量细胞的耗氧率用于评估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向小鼠BAT注射YBX3 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抑制小鼠BAT中YBX3 表达的模型.检测小鼠的O2 消耗速率、CO2 释放速率和能量消耗速率用于评估小鼠能量代谢情况.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解偶联蛋白 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和YBX3 基因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法染色检测BAT中脂肪细胞脂滴大小.采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提取与YBX3 特异性结合的mRNA.采用二代测序方法鉴定 mRNA.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 YBX3 与目的序列结合的情况.结果 在寒冷刺激下野生型小鼠BAT中YBX3 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YBX3 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诱导为成熟棕色脂肪细胞后可以促进产热基因PGC-1α和UCP1 的表达(P<0.05).抑制YBX3 表达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诱导为成熟棕色脂肪细胞后可以抑制PGC-1α和UCP1 的表达(P<0.05)、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注射si-Ybx3 之后能量消耗显著降低(P<0.05),在寒冷环境难以维持体温(P<0.05),产热基因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BAT中脂肪细胞脂滴大小显著增加(P<0.05).与在 25℃相比,4℃环境刺激下BAT中YBX3 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YBX3 能够特异性地与PGC-1αmRNA 3'非翻译区特定位点相结合(P<0.05).YBX3 能够特异性地与 PGC-1α 和 UCP1 启动子区域相结合(P<0.05).结论 BAT中YBX3 能够通过调控PGC-1α和UCP1 的表达影响产热和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