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阳和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sGeNET、PharmGKB等数据库预测慢性骨髓炎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PPI网络,采用拓扑学参数筛选网络中核心成分及hub基因。采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蛋白模块聚类分析。采用KOBAS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获得阳和汤活性成分120个,作用靶点402个;慢性骨髓炎靶点1 464个,阳和汤和慢性骨髓炎交集靶点103个,与交集靶点相关的活性成分110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类黄酮化合物和β-谷甾醇、豆甾醇等植物甾醇;筛选出TNF、IL6、AKT1等9个hub基因,得到4个关键蛋白模块,涉及免疫炎症反应调控、血管微循环调节、骨的发育与形成、物质合成代谢等生理过程。通过富集分析得到193条信号通路,1 552条GO条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阳和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最低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与多种成分、靶点、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有关,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等通路调控TNF、IL6、CXCL8、VEGFA、AKT1等靶点,参与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炎症反应、微循环、骨细胞代谢并干预致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昭通彝良天麻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昭通彝良天麻的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RP-C18及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昭通彝良天麻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L6骨骼肌肌管细胞进行化合物降糖活性研究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活性测试.结果:从昭通彝良天麻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赛比诺啶-A(2)、邻苯二甲酸二戊酯(3)、天麻素(4)、对羟基苯甲醛(5)、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6)、对羟基苯甲醇(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4,4'-二羟基二苄基醚(9)、4-羟苄基甲醚(10)、月桂酸乙酯(11)、三亚油酸甘油酯(12)、ethyl(2E,5S)-5-benzyloxy-2-tetradecenoate(13)、正十六烷(14)、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15)、L-柠檬酸-1-甲酯(1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7)、腺苷(18)、丁香酸(19)、棕榈酸(20)、α-D-呋喃果糖(21)、5-羟甲基糠醛(22)、豆甾醇(23)、n-hexacos-5,8,11-trienoic acid(24)、异芒果苷(25)、胡萝卜苷(26)、β-谷甾醇-3-O-丁 基(27)、methyl-11-methyl-10-pentadecenoate(28)、巴利森苷E(29).结论:其中,化合物3、8、11~13、15、17、21、24、27、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10~13、17、18、21表现出促进L6肌管细胞降糖活性,化合物11~15、20表现出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东北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东北雷公藤根的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雷公藤根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海胆灵A(1)、β-谷甾醇(2)、(+)-丁香脂素(3)、calolongic acid(4)、caloteysmannic acid(5)、没食子儿茶素(6)、表没食子儿茶素(7)、儿茶素(8)、表儿茶素(9)、(-)-4'-O-methyl-epi-gallocatechin(10)、香草酸(11)、丁香酸(12)、3,4,5-三甲氧基苯酚(13).结论:其中,化合物1、4~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等的关系,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蒲公英甾醇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蒲公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抗感水稻差异代谢物β-谷甾醇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筛选抗性水稻中有活性的代谢物质,为开发控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绿色植物源农药开拓思路.基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有抗性的差异,采用生长发育和存活率比较方法,验证了水稻品种Mudgo和TN1对褐飞虱的抗性差异;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抗褐飞虱水稻Mudgo和感褐飞虱水稻TN1代谢物的不同,筛选了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的物质β-谷甾醇和无显著差异的物质豆甾醇作为褐飞虱生测物质,进行存活率和适合度功能验证,明确其对褐飞虱的功能效应.褐飞虱在Mugdo和TN1两种水稻品种上的生命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在Mudgo水稻上发育历期延长,体重、体长和存活率降低.代谢组学分析共检测到69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质(36%)、碳水化合物(23%)、氨基酸(19%)、次生代谢物质(14%)、核酸(6%)及其他物质(1%)等6大类物质.褐飞虱人工饲料添加剂生测数据显示,褐飞虱取食20.0 μg/mL和500.0 μg/mL浓度β-谷甾醇,雌虫体重显著降低;取食500.0 μg/mL浓度β-谷甾醇,雄虫体重显著降低.此外,取食不同浓度豆甾醇对褐飞虱体重均无显著性影响.β-谷甾醇对褐飞虱的存活率有显著降低作用,而豆甾醇只有在4.0 μg/mL、100.0 μg/mL和500.0 μg/mL浓度下有降低作用.确认了水稻品种Mudgo对褐飞虱有显著的抗性,可显著降低存活率,抑制生长.代谢组学筛选到的69种差异代谢物可作为抗褐飞虱绿色植物源农药的备选库;其中,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质β-谷甾醇对褐飞虱体重和存活率有显著降低作用,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植物源农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叶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叶紫珠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出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 5-羟基-3,7,4'-甲氧基黄酮(1)、3,7,3',4'-甲氧基槲皮素(2)、乌发醇(3)、木犀草素(4)、5-羟基-3,7-二甲氧基-4-甲基黄酮(5)、3,7-二甲氧基槲皮素(6)、胡萝卜苷(7)、linoleic acid(8)、异海松酸(9)、2-[(4aR,6aR,6aS,6bR,10S,12aR,14bS)-10-hydroxy-2,2,6a,6b,9,9,12a-heptamethyl-1,3,4,5,6,6a,7,8,8a,10,11,12,13,14b-tetradecahydropicen-4a-yl](10)、豆甾醇(11)、熊果酸(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1、3、4、5、6、8、9、10、11、12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蒙自藜芦中的甾体生物碱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云南药用披麻草植物资源蒙自藜芦中的甾体生物碱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制备等多种分离手段对蒙自藜芦根和根茎的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确定所分离得到的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初步研究.结果 从蒙自藜芦中分离出了 8个甾体生物碱,并通过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当归酰基棋盘花胺(1)、3-藜芦酰基计明碱(2)、介芬胺(3)、藜芦嗪(4)、vermitaline(5)、3-当归酰基棋盘花胺-β-N-氧化物(6)、环杷明(7)、藜芦胺(8).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μmol·L-1时一氧化氮生成抑制率为(47.01±0.41)%,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环氧合酶(COX-2)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本研究可为蒙自藜芦的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藏药黄帚橐吾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为藏药"日肖"的基原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干黄水功效.为探究黄帚橐吾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黄帚橐吾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 2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piroeuryolide(1)、cacalol acetate(2)、oplopenone(3)、8-ethyl-palmosalide A(4)、1-hydroxy-3,7-dimethyl-2-(pent-3-enyl)benzofuran(5)、丁香脂素-O-β-D-葡萄糖苷(6)、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7)、isoeucommin A(8)、eucommin A(9)、6,7-二甲氧基香豆素(10)、阿魏酸(11)、咖啡酸乙酯(12)、咖啡酸甲酯(13)、阿魏酸甲酯(14)、阿魏酸乙酯(15)、咖啡酸(16)、2-[(2′E)-3′,7′-dimethyl-2′,6′-octadienyl]-4-methoxy-6-methylphenol(17)、2,8-dimethyl-6-methoxy-2-(4′-methylpent-3′-enyl)-chromene(18)、β-谷甾醇(19)、dodecyl(Z)-9-hexadecenoate(20)、hexacosanal(21).其中,化合物 1-4、6、11-16、18、20、21 为首次从黄帚橐吾中分离得到.(2)体外抗炎实验表明,化合物 1-3、6、11-16、17、19 在检测浓度下(1.56~50.00 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NO释放量(P<0.05 或P<0.01),化合物 5 在浓度为 50.00 μmol·L-1时对NO的释放量无抑制作用,但在 12.50、25.00 μmol·L-1的浓度下,对NO的释放量有抑制作用(P<0.05).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帚橐吾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黄帚橐吾抗炎活性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黄橐吾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大黄橐吾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大黄橐吾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CCK-8法、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acetoxy-7β-senecioyloxy-1-(2-methylbutyryloxy)-notonipetranone(1)、rel-(1R,3 αS,5R,6S,7R,7αS)-1-[(1S)-1-(acetyloxy)ethyl]octahydro-6-[(2-methylbutanoyl)oxy]-4-methylidene-2-oxo-7-(propan-2-yl)-1H-inden-5-yl(2E)-3-methylpent-2-enoate(2)、款冬酮(3)、petasipaline B(4)、8α-hydroxy-4(15),11-eudesmadiene(5)、羽扇烯酮(6)、羽扇豆醇(7)、(3β)-lup-20(29)-en-3-yl stearate(8)、松脂醇单葡萄糖苷(9)、isoeucommin A(10)、isoline(11)、尿苷(12)、三十四烷醇(13)、棕榈酸(14)、tridec-1-ene(15)、cis-octadec-9-enoic acid(16)、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7)、β-谷甾醇(18).化合物1~6、9~11、14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NO有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6、8~10、12~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1、14具有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芋儿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芋儿七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作为"太白七药"之一,其具有良好的安神、祛风止痛的功效,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失眠、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研究表明,芋儿七中的活性成分包括甾体皂苷类、黄酮类、倍半萜苷类、甾醇类等.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芋儿七具有良好的镇静止血、改善心肌功能、促进凝血、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其中甾体皂苷是发挥这些药理活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整理了近几年芋儿七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探索新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本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