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基层全科医生临床能力培训模式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模块化教学在基层全科医生临床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对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所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名全科医生进行140学时的基于模块化教学的临床能力培训。以20名已完成培训课程的全科医生为培训组,26名拟参加下一批培训课程的全科医生为未培训组,于2023年5月进行临床能力测评,测评内容包括理论测试和临床技能评估。比较两组全科医生在临床能力测评中的得分和培训组全科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46名全科医生中,女性33名(71.7%),年龄27~47(37±6)岁,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年限2~25(9.4±5.5)年,31名(67.4%)参加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1名(67.4%)为签约家庭医生。46名全科医生测评总分得分(69.7±9.6)分,其中理论测评得分(68.9±8.6)分,临床技能测评7项得分(69.8±10.6)分。培训组全科医生总分和单项得分均高于未培训组(均 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全科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是否为签约家庭医生后,与未培训组相比,培训组全科医生的病史采集、儿科接诊、留置胃管、腹腔穿刺及总分得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理论测试、神经系统查体、SOAP病历书写和小讲课方面,培训组和未培训组全科医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0名培训组全科医生中对培训项目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3±0.7)分,其中对培训课程满意度评分为(4.3±0.6)分,对师资满意度评分为(4.3±0.7)分,对组织安排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7)分。85%(17/20)全科医生认为此次培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有帮助,90%(18/20)全科医生认为此次培训对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结论: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基层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临床技能方面,得到了全科医生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在人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与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泌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SMOC1)在人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以及SMOC1对人前列腺细胞增殖、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公共数据库验证SMOC1在人增生前列腺和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SMOC1的表达后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与纤维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增生前列腺组织中SMOC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6.551±0.201比1.018±0.026, t=19.035, P<0.001);si-SMOC1组BPH-1、WPMY-1细胞的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1.087±0.042比1.787±0.051, t=-18.348, P<0.001;0.942±0.066比1.315±0.063, t=-7.097, P<0.01),G 0/G 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8.310±2.501比61.017±1.897, t=5.411, P<0.01;67.673±2.357比58.350±2.027, t=5.195, P<0.01),而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0±0.628比1.623±0.359, t=12.897, P>0.05;5.040±0.536比3.100±0.478, t=4.679, P>0.05)。此外,si-SMOC1组细胞周期、纤维化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MOC1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而且能够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以及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癌新辅助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腺癌新辅助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23例接受新辅助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例,女6例;年龄为58(33~73)岁。患者行新辅助转化治疗后,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肿瘤血管侵犯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规划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观察指标:(1)新辅助转化治疗情况。(2)手术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术后恢复情况。(5)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新辅助转化治疗情况。23例患者均接受AG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其中14例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23例患者新辅助转化治疗后部分缓解22例,疾病稳定1例。23例患者新辅助转化治疗前和治疗后CA19-9分别为85.06(29.74,634.50)U/mL和13.96(9.74,25.02)U/mL。(2)手术情况。23例患者术前被评估为动脉侵犯型胰腺癌7例、静脉侵犯型胰腺癌8例、动静脉侵犯型胰腺癌5例,未发现血管侵犯3例。23例患者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7例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进行血管重建10例,进行人工血管静脉重建13例。2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24±171)min,术中出血量为1 000(400,1 600)mL。(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3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高分化2例,中分化10例,中-低分化7例,低分化2例,无瘤状态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7)枚,伴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伴神经侵犯17例,无神经侵犯6例;23例均无脉管侵犯。23例患者中,21例R 0切除,2例R 1切除。病理学TNM分期:0期2例,Ⅰ期13例,Ⅱ期7例,Ⅳ期1例。术后病理学评分:0分2例(完全缓解),2分16例(部分缓解),3分5例(效果不显著)。(4)术后恢复情况。2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14,31)d。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11例,Ⅲa级3例,Ⅲb级、Ⅳ级、Ⅴ级各1例。(5)随访情况。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9,23)个月。9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复发转移时间为7.8(6.0~12.0)个月。22例患者中,随访期间生存15例。 结论:新辅助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胰腺癌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人员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载人航天医疗救援队中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实训组, n=10)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 n=10)。分别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和传统教学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组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满意度调查。 结果: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参训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中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均 P<0.05)。 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教学效果显著,能够整体提升护理人员的救治能力素养,有助于高效完成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注射性分化微控单元和细胞单元体内构建大尺寸骨组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体内构建大尺寸骨组织的方法。方法:采用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原代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表面标志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Von Kossa矿化结节染色观察BMSCs成骨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BMSCs的成脂分化情况。用CBD-BMP2(具有胶原结合区的BMP2)和微米级胶原丝结合构建分化微控单元,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Cultispher-s胶原微球构建细胞单元。分别用注射器把分化微控单元-细胞单元混合组(实验组)、细胞单元组(对照组1)、分化微控单元组(对照组2)注入到11只SD雄性大鼠背部皮肤下,3组大鼠养至30 d后处死,取出皮下培养出的仿生组织。电镜及显微(Micro)CT扫描观察仿生组织表面和内部结构,对仿生组织进行HE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来观察组织内细胞分布及成骨成分的染色表达。采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四唑淡蓝(NBT)ALP显色试剂盒对仿生组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能谱分析测定仿生组织的钙离子含量;压缩模量检测仿生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结果:P3代BMSCs表面阳性抗原CD44和CD90表达比例分别为95.11%、96.18%;造血表面标志CD11b和CD45的比例分别为1.18%、1.82%。BMSCs呈梭形、融合成片、旋涡状。BMSCs成骨诱导后可见大量的黑色矿化结节形成;BMSCs成脂诱导后可见大量的圆形红色的脂滴形成。实验组培养出大小约为1.3 cm×2.1 cm×0.6 cm、质地较硬的骨样组织,对照组1组培养出大小为1.0 cm×1.0 cm×0.4 cm、质地软的组织,对照组2未培养出成形组织。电镜及Micro-CT可见实验组仿生组织的外表为高信号的骨性结构,内部也充满大范围的高信号的骨性结构;对照组1仿生组织则未发现高信号结构。HE染色显示实验组形成大量骨组织,对照组1则未形成骨组织。实验组较对照组1产生更多的ALP,且实验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1[(0.023±0.005)nmol·mg -1·min -1比(0.005±0.002)nmol·mg -1·min -1, P<0.05]。实验组钙离子含量为7.42%,对照组1为0.34%。实验组压缩模量高于对照组1[(2.62±1.41)MPa比(0.03±0.01)MPa, P<0.05]。 结论:利用细胞单元和分化调节单元在体内构建出大尺寸骨组织简单可行。细胞单元和分化微控单元具有可注射性,可以直接将其注入到骨折或者骨缺损处进行治疗,为组织工程走进临床试验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小鼠磨牙牙髓细胞的发育图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小鼠磨牙细胞间异质性,构建牙髓细胞发育的时空图谱,进一步揭示牙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出生后0、3 d的C57BL/6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各10颗,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进行测序。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提取出生后7 d小鼠磨牙scRNA-seq数据,与0、3 d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使用Seurat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降维和聚类分析;Monocle程序进行拟时序分析,预测发育轨迹;Scillus程序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对细胞功能进行注释。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标记基因进行体内定位,明确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内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Seurat分析显示小鼠磨牙细胞具有26个细胞亚群,可分为牙髓细胞、牙囊细胞、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管周细胞、胶质细胞和红细胞等八大类细胞,其中牙髓细胞包含5个亚群:成熟牙髓细胞,标记基因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xadr);牙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为SPARC相关模块化钙结合蛋白2(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 binding 2,Smoc2);周期细胞,标记基因为Ⅱ型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前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棕榈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 palmitoleoyl-protein carboxylesterase,Notum);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随着牙胚发育,成熟牙髓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周期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原位杂交染色和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Cxadr+成熟牙髓细胞定位于牙冠上部,主要功能为成骨和“细胞外结构组织”;Smoc2+牙乳头细胞位于根尖,主要功能与“细胞外结构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关;Top2a+周期细胞位于牙冠下部,进行有丝分裂;Notum+前成牙本质细胞邻近上皮根鞘,和Dspp+成牙本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同为生物矿化。Monocle分析显示牙髓细胞有2条发育轨迹,从Smoc2+牙乳头细胞起始,经过Top2a+周期细胞,再分化为Cxadr+成熟牙髓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结论:scRNA-seq技术能在转录组水平充分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研究器官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尿道手术机器人的性能评价和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新型主从操作式经尿道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性能,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2名泌尿外科医生(A和B)应用经尿道手术机器人样机进行仿真人体组织模型实验。本研究采用的经尿道手术机器人系统包括:主端控制平台、从端手术平台和末端执行器。主端控制平台采用Omega7力反馈主手作为主控制器,自由度包括: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末端旋转、末端俯仰、末端摆动、末端操作。从端手术平台采用Med 7七自由度医疗协作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操作电切镜。末端执行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最大化兼容现有手术器械。2名医生均分别常规组装电切镜和经尿道手术机器人各20次,计算组装时间。常规组装电切镜时间包括电切镜安装、连接镜头和光源后,医生手持电切镜进入实验模块的时间。组装手术机器人时间包括将电切镜与末端执行器安装,并连接镜头和光源后进入实验模块的时间。2名医生分别进行25次模拟前列腺电切手术和5次模拟膀胱电切手术。将猪的小肠、心脏和胃缝合构建模拟人体的尿道、前列腺和膀胱结构:尿道(猪小肠)长16~18 cm,前列腺(猪心脏)大小约5 cm×5 cm×6 cm,膀胱(猪胃)容量250~300 ml。将模型置于3D打印套盒中,模拟尿道与硅胶阴茎贴合。模拟前列腺电切手术:医生于主端控制平台操作手柄,通过人机交互控制从端执行器,直视下围绕不动点切除"前列腺",模拟标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切除范围为从模拟膀胱颈至模拟前列腺尖部,切除两侧叶和中叶。每次手术时间40 min,记录切除组织重量。模拟经尿道膀胱电切手术:每次手术需切除模拟膀胱的三角区、两侧壁和顶部区域,记录是否发生穿孔。通过手术对机器人的主从操作距离准确度、操作姿态准确度、主从操作姿态重复度、不动点准确度、主从控制启动延迟时间和主从控制跟随延迟时间、机械臂摆动范围、极限位点等指标进行验证。结果:经尿道手术机器人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末端执行器定位精度<0.5 mm,主从操作距离准确度≤0.5 mm,重复性距离≤0.2 mm;主从操作姿态准确度角度a≤0.30°,角度b≤0.30°,角度c≤0.15°;不动点准确度≤0.6 mm,机械臂最大活动空间为半径(1 493±5) mm的半球形空间。主从控制启动延迟时间和主从控制跟随延迟时间均≤100 ms。从端机械臂末端在运动中受到外力碰撞时,系统可自动停止机械臂运动,此时外力为(70±7)N;不动点设置范围30~170 mm。医生A和医生B组装经尿道手术机器人时间分别为(111.35±57.88)s和(111.70±58.30)s( P=0.996),常规组装电切镜时间分别为(44.90±4.89)s和(44.90±5.16)s( P=0.679),2名医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名医生的机器人组装时间均多于常规组装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随组装次数增加,机器人组装时间进行性下降,5次组装后时间稳定≤120 s。医生A和医生B切除的前列腺组织重量分别为(43.60±12.42)g和(43.45±12.63)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54)。模拟膀胱电切手术中,机器人系统可顺利完成模拟膀胱的三角区、两侧壁和顶部组织切除。手术实验中系统运行流畅,未发生机械故障,无模块损伤、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尿道手术机器人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经尿道电切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靶向:放射免疫治疗的进阶之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预靶向放射免疫诊断(PRID)和预靶向放射免疫治疗(PRIT)旨在利用药用放射性核素有效标记抗肿瘤靶向抗体而分别应用于提高肿瘤显像的对比度和肿瘤治疗指数(TI)。与传统的放射性免疫偶联物不同,预靶向策略将肿瘤靶向步骤与有效载荷步骤分开,在减少正常组织暴露的同时提高了肿瘤的摄取量。预靶向策略的关键参数除了对比度和TI外,还包括抗体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放射性核素的适用性以及在临床中使用的便利性。预靶向的每个步骤都可以单独优化,且作为模块化系统,预靶向策略可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肿瘤靶点、肿瘤类型或放射性核素。然而,尽管预靶向的多功能性为肿瘤的诊疗提供了巨大的应用潜能,但其过程复杂,在临床转化及如何在患者体内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该文旨在简要回顾预靶向策略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阐述目前已被广泛研究的2种蛋白质递送系统(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及半抗原-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半抗原和放射性核素。此外,该文还将重点阐述预靶向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使用生物正交化学和新型蛋白质载体(如自组装-解组装蛋白质和亲和体分子)进行的预靶向。该文并不是对过去30年PRID和PRIT全面的回顾,而是突出阐述了预靶向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成果,并从TI和毒性方面评价其在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相信预靶向策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肿瘤临床诊疗一体化实施的障碍,重新激发人们对放射免疫疗法的兴趣,并指导预靶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华西妇幼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医院集团化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8—2023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统筹四川省儿童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成都高新区妇女儿童医院和成都郫都区妇女儿童医院组建华西妇幼医疗集团,通过搭建以政府合作办医为主导的"一体化、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架构,打造"大专科、小综合"的临床专科,实施"模块化、同质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推进"智慧化、数字化"的信息化建设,实行"预算化、共享化"的运营管理机制,强化"高质量、多层级"的内涵建设,实现医疗集团的一体化管理。经过6年的实践,华西妇幼医疗集团累计新建11个临床专科、13个儿童临床中心和6个诊疗大平台,初步实现了跨省份、跨地区的优质资源下沉,充分发挥了集团医院各自的专科优势,建立覆盖妇幼全生命周期的妇幼专科群,形成资源共享、统筹管理和多元发展的局面,可为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医疗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用生物打印技术"自下而上"地设计生物组织
编辑人员丨2024/4/6
随着人们对组织和器官需求的不断增长,组织工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再造具有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近些年,为了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不少研究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工程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步骤:模块化组织的构建和组织模块的组装.生物打印技术因其高度自动化、在高精度组织工程方面的卓越能力以及构建多成分组织的潜力,在"自下而上"的组织构建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本综述中,我们分别总结了应用于模块化组织制造和组装的技术,特别阐述了"自下而上"生物打印的机制和应用,最后总结了"自下而上"组织工程未来趋势,希望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和灵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