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肾周CT特征结合血清肌酐水平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特征,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36例ICU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ICU的时间,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1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训练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将训练组患者分为脓毒症不伴AKI组(139例)和脓毒症伴AKI组(112例)。收集与AKI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分析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指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 <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指标,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结果:脓毒症伴AKI组和脓毒症不伴AKI组脓毒症感染部位、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碳酸氢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影像指标中,脓毒症伴AKI组的左肾周筋膜增厚发生率及左肾周脂肪密度相对百分比均更高、左肾后脂肪厚度更厚(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升高[比值比(OR)= 40.495,95%置信区间(CI)(18.805,87.200),P < 0.001]、左侧肾周筋膜增厚[OR = 3.437,95%CI(1.597,7.398),P = 0.002]均是脓毒症患者伴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50,0.929),P < 0.001],验证组的AUC为0.877[95%CI(0.788,0.938),P < 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 24 h内腹部CT平扫特征——左肾周筋膜增厚是脓毒症伴AKI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基线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提示脓毒症伴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农业源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高消耗、高投入、高需求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着中国农业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源非CO2气体以极具增温潜势的CH4和N2O为主,控制农业源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业系统非CO2温室气体核算尚处于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之中,在估算方法、模型参数等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完整和公认的体系.研究参考IPCC分类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农业系统的,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废弃物的农业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以2020年为基准对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系统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2801.68万t CO2-e,CH4是农业系统排放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我国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西北、华北、西南以畜牧业温室气体为主导,华东、华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导,东北、华中地区较为特殊,主导类型相对复杂;农业废弃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地区.研究所构建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可充分体现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体现各省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结构,有利于各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规划政策,可为降低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核算研究中的不确定性、为碳中和实现过程中明确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贡献提供方法支持与数据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2023年武汉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6-2023年武汉市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及变化趋势,为武汉市开展AMI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2016-2023年AMI发病数据,计算粗发病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来估算AMI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武汉市 AMI 发病率从 2016 年 56.67/10 万上升至 2023 年 115.29/10 万(APC=10.24%,P<0.05),中标发病率从2016年40.45/10万上升至2023年79.57/10万(APC=9.75%,P<0.05),2016-2023年武汉市男性AMI中标发病率(83.65/10万)高于女性(34.99/10万),城市(62.59/10万)高于农村(55.35/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 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3年武汉市男女性AMI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有P<0.05);城市居民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有P<0.05),农村居民发病率、中标发病率2016-2020年的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2020-2023年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有P<0.05);2016-2023年武汉市<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和≥70岁年龄组居民AMI发病率以不同的速度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30-<40岁、40~<50岁年龄组居民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AAPC分别为16.73%和13.87%.结论 2016-2023年武汉市AM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壮年男性是重点防控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候变暖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而给森林固碳潜力的估算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为明晰气候变暖下长白山森林碳库的动态特征,本研究利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Ⅱ,模拟了 2000-2100年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3种未来气候情景(SSP1-2.6、SSP3-7.0和SSP5-8.5)和现行气候情景(SSP0-1.0)下森林固碳潜力和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未来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会不断提高,到2100年,3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森林NPP均高于SSP0-1.0气候情景下的NPP值(1010 g C·m-2·a-),但不同气候情景下森林NPP时空差异不显著.(2)4种气候情景下森林总碳储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与SSP0-1.0情景相比,SSP1-2.6情景下植物碳库增加,土壤碳库和碎屑碳库减少,总碳储量降低了2.1%;SSP3-7.0和SSP5-8.5情景下植物碳库、碎屑碳库和土壤碳库均减少,总碳储量分别降低了 3.4%和4.2%.(3)相较于中、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区域森林碳库对气候变暖更加敏感;森林植物碳库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存在海拔梯度规律,在3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植物碳库在低海拔处显著减少,在高海拔区域植物固碳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长白山长期森林管理和提高森林固碳潜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及效应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代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健康体检者70 523名。通过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UA的相关因素。对应分析展示不同程度的尿酸与相关因素的聚集性。中介效应验证平均动脉压(MBP)在代谢指标异常和肾脏功能异常之间的介导作用。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UA与年龄、性别、职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PV)均相关(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高血压、TC、TG和肌酐是HUA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 P<0.001)。对应分析显示,在尿酸逐渐升高的过程中,TC最先出现异常,高的血压和TG次之,而肌酐的升高最后出现。中介效应显示,MBP对TC、TG和HDL-C致尿酸升高的中介效应分别为36.35%、12.63%和9.41%;MBP对TC、TG和HDL-C致eGFR降低的中介效应分别为30.20%、27.70%和6.13%。 结论:尿酸与血压、TC和TG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TC、TG对肾功能损伤有影响,MBP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接受一线含CD38单抗(即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pPCL连续病例24例,包括男13例,女11例,年龄[ M( Q1, Q3)]为60(57,70)岁。根据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浆细胞比例5%~19%组( n=14)和浆细胞比例≥20%组( n=10)。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9月26日,随访时间为9.1(4.2,15.5)个月。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特点、疗效、生存率、安全性等相关数据,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24例pPCL患者中,确诊时合并贫血患者16例(66.7%),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54.2%),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0 ml·min -1·(1.73m 2) -1患者8例(33.3%),合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患者13例(54.2%)。外周血浆细胞比例[ M( Q1, Q3)]为16%(8%,2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伴有17p缺失、t(4;14)或 t(14;16)患者分别为6例(25.0%)、4例(16.7%)、4例(16.7%)。总缓解率为83.3%(20/24),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5(95% CI:15.8~25.2)个月,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5.0%和89.1%,预计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7.5%和53.4%。外周血浆细胞比例5%~19%组和外周血浆细胞比例≥20%组患者的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0.5(95% CI:15.7~25.3)个月,OS分别为17.8个月和未达到,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与PFS相关的危险因素( HR=7.7,95% CI:1.1~54.9, P=0.043)。共17例(70.8%)患者合并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2例(50.0%)患者合并3~4级血小板减少,16例(66.7%)患者合并临床判定的感染,所有血液学不良反应和感染均在对症支持治疗后得到控制和改善。 结论: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pPCL相对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gA肾病患者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清C3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并随访至2021年1月的患者。排除继发性IgA肾病、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 -1、基线血清C3或血肌酐缺乏和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采用阈值效应分析获取转折点,并采用计算机模拟重采样技术(bootstrapping resampling technique)计算拐点及95%可信区间。根据转折点将患者分为血清C3<0.97 g/L组和C3≥0.97 g/L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C3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414例患者,男性145例(35.0%);年龄(35.15±9.18)岁。基线eGFR为77.80(46.67,106.10)ml·min -1·(1.73 m 2) -1,血清C3为(1.04±0.19)g/L。患者血清C3<0.97 g/L组153例,血清C3≥0.97 g/L组261例。与血清C3≥0.97 g/L组相比,C3<0.97 g/L组患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多,基线的血红蛋白和eGFR水平均较高,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IgA和C4水平均较低(均 P<0.05)。平滑曲线拟合发现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呈现"U"形曲线关系。阈值效应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尿酸、24 h尿蛋白量和肾脏病理指标(MESTC)等混杂因素后,当血清C3<0.97 g/L时,C3每增加0.1 g/L,肾功能进展风险下降40%( HR=0.60,95% CI 0.39~0.94, P=0.024);当血清C3≥0.97 g/L时,C3每增加0.1 g/L,肾功能进展风险增加27%( HR=1.27,95% CI 1.03~1.57, P=0.027);拐点为0.97(95% CI 0.92~1.01)g/L。 结论:IgA肾病患者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呈现曲线相关,血清C3水平维持在0.92~1.01 g/L与患者较好的肾脏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我国血站实施核酸检测后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mplification test, NAT)后输血传播HI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IV, TT-HIV)的残余风险度(residual risk,RR)。方法:收集中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28家血站2017—2020年献血者数据和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数据,利用新感染率/窗口期数学模型对2遍ELISA加1遍NAT单检或混检(2ELISA+ID-NAT/MP-NAT)和2遍ELISA加1遍NAT混检(2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血筛)策略,估算在不同献血年份的初次献血者(first donor,FD)和重复献血者(repeated donor,RD)血液HIV检测的RR,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血筛策略不同献血年份的FD和RD的TT-HIV RR的差异,同时观察2种血筛策略中各年间不同献血者HIV检测RR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0年间,2ELISA+ID-NAT/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2.869/百万人/年(10 6py)、3.795/10 6py 、3.879/10 6py和2.890/10 6py,RD的RR分别为1.797/10 6py 、1.502/10 6py 、1.857/10 6py和1.483/10 6py,FD与RD的RR比较F=9.8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LISA+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3.508/10 6py 、1.868/10 6py 、2.204/10 6py和1.765/10 6py,RD的RR分别为0.948/10 6py 、0.926/10 6py 、0.748/10 6py和0.682/10 6py,FD与RD的RR比较F=17.126, P<0.05,有统计学差异;2种血筛策略中FD之间RR比较F=3.493, P>0.05,无差异;RD之间RR比较F=24.516, P<0.05,有差异;全部献血者(total donor,TD)之间RR比较F=20.216, P<0.05,有差异。趋势图表明无论哪种血筛策略FD的RR均大于RD。 结论: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NAT后血液传播HIV的RR显著下降。不同血筛策略对HIV检测的RR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献血人群的HIV检测RR有明显差别,RD相对于FD是HIV低风险献血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服务成本-效果模拟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社会视角,对湖北省武汉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的成本-效果模拟分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政策文件检索与文献复习、访谈调查与专家咨询等方法,估算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4月26日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服务成本,基于决策树模型进行不同疫情防控假设下医疗服务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实施全面管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线情况下,武汉市每治愈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平均成本为175 462.10元,假设1(武汉市提前1周实施全面管控疫情防控措施)下该成本为164 552.43元,而假设2(武汉市延迟1周实施全面管控疫情防控措施)的成本为187 542.37元。相较于基线情况,假设1下医疗服务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8.30万元/治愈人数,具有更优的经济性。结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成本-效果模拟结果,可为政府提供疫情防控的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磷血症的患病率和降磷药物使用率,探索高磷血症及降磷治疗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大型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人群来源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纳入2013—2020年诊断为CKD的≥18岁的非透析且有血磷检测结果的首次住院患者。高磷血症定义为住院期间首次检测的血磷>1.45 mmol/L,正常血磷定义为0.97 mmol/L≤血磷≤1.45 mmol/L。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高磷血症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和CKD进展的关系,以及使用降磷药物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57 987例有血磷检测结果的成人非透析CKD患者,年龄60(47,72)岁,男性91 453例(57.89%),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63.49(39.12,92.90)ml·min -1·(1.73 m 2) -1,常见的合并症为高脂血症84 497例(53.48%)、高血压58 818例(37.23%)和心力衰竭42 686例(27.02%)。高磷血症的患病率为14.83%(23 431/157 987)。在合并高磷血症的CKD 3~5期患者中,降磷药物的使用率为13.34%(3 962/29 7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64 662例随访时间≥90 d的患者中,随访时间为3.3(1.5,5.4)年,高磷血症与全因死亡(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13,95% CI 1.06~1.22, P=0.001)及心血管事件死亡(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28,95% CI 1.04~1.56, P=0.018)风险增加均显著相关。在47 581例随访时间≥90 d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 -1·(1.73 m 2) -1的患者中,随访时间为1.8(0.9,3.2)年,高磷血症与CKD进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高磷血症/正常血磷, HR=1.08,95% CI 1.00~1.17, P=0.038)。在8 856例有死亡随访资料且有高磷血症患者中,随访时间为3.3(1.5,5.4)年,使用降磷药物与全因死亡( HR=0.88,95% CI 0.82~0.95, P<0.001)和心血管事件死亡( HR=0.84,95% CI 0.72~0.97, P=0.022)风险降低均显著相关。 结论:中国成人非透析CKD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较高,但降磷药物使用率较低。高磷血症是非透析CKD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及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降磷药物可能降低上述风险。定期监测非透析CKD患者血磷水平并对高磷血症患者启动降磷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