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ganov-Shashkin(VS)和VS-Lite树木年轮宽度生理过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Vaganov-Shashkin(VS)和VS-Lite模型是当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树木年轮宽度生理过程模型,它们能够揭示树轮宽度变化与外界气候要素之间的内在响应机制.VS模型主要用于气候重建、木质部物候预测和形成层细胞活动的模拟,VS-Lite模型则主要用于预测生长趋势.本文收集2005-2023年发表的VS和VS-Lite模型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两个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设置和发展历史,及其在树木年轮气候学、木质部物候学和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调整方法,关注多种环境因素对树木生理过程的影响,并加强与其他植被生态模型的对比研究,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可信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长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在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并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42例接受血流重建术(联合血流重建术16例、间接血流重建术26例)治疗,2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使用MoCA评估患者基线、短期[(6±1)个月]随访、长期[(10±1)年]随访时的认知功能,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7条目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item,GAD-7)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分析所有患者以及接受不同治疗患者在短期随访和长期随访中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变化.采用可靠变化指数(reliable change index,RCI)判断是否存在功能下降,计算公式为RCIMoCA=(X2-X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将RCIMoCA<-1 定义为认知功能下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长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53例患者完成长期随访,其中接受联合血流重建术治疗患者13例,接受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患者22例,未接受手术者18例.整体人群3个随访时期MoCA评分趋于稳定(P=0.694):接受联合血流重建术[21(18~25)分vs.19(17~24)分,P=0.035]和间接血流重建术[20(17~22)分vs.19(16~22)分,P=0.047]治疗的患者短期随访MoCA评分有改善,但长期随访相对基线趋于稳定;未手术患者短期随访MoCA评分无明显下降,长期随访较基线有下降[(15(11~24)分vs.18(14~26)分,P=0.039].随着时间的延长,成人烟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恶化有加重趋势,而焦虑、抑郁状态有好转趋势.长期随访认知功能下降组与未下降组之间的手术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但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手术治疗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长期随访中,成人烟雾病患者认知功能大致保持稳定,焦虑、抑郁状态趋于好转.血流重建术可能对维持长期认知稳定有积极作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免疫类器官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治疗手段,使肿瘤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肿瘤免疫学研究领域重新焕发生机.免疫类器官因其能重建肿瘤免疫微环境,模拟免疫细胞的应答机制和相互作用而成为强有力的工具,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免疫器官来源的免疫类器官,肿瘤类器官与免疫细胞共培养的新型免疫类器官模型为肿瘤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可应用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研发肿瘤疫苗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等多个领域.本文总结免疫类器官的培养方法与现状,探讨了免疫类器官在肿瘤免疫中的广泛应用,对免疫类器官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用于尿道瘢痕防治动物实验的超声探头设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尿道瘢痕是患者尿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难以通过手术治疗方法清除.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 ultrasound,LIPUS)在抑制纤维化,抑制炎症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为超声防治尿道瘢痕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尽管如此,目前并没有对超声用于尿道瘢痕的防治作用的报道,另外有关超声抑制纤维化、抑制炎症的作用机制也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针对新西兰雄兔尿道重建模型设计了一种超声探头,用于LIPUS抑制尿道瘢痕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根据兔阴茎的尺寸与形状设计探头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预测探头声场,用3D打印技术制造原型机.最后对探头声场进行测试,并且用于动物实验验证其实用性.结果 探头超声频率为2 MHz,治疗腔长度44 mm,直径8 mm.治疗腔沿长度方向上有3个紧邻的治疗区,每个治疗区的半功率长度约6 mm,治疗区内的Isata(时间平均空间平均声强)可通过前端驱动器电源电压进行调节,当电源电压为30 V时,Isata大于0.87 W/cm2.结论 本文设计的超声探头体积小、重量轻、声场均匀,可以对动物尿道实施稳定有效的超声照射,为超声治疗尿道瘢痕动物实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及鉴别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组学特征可重复性和组学模型鉴别肿瘤类型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41例肾上腺功能性腺瘤(FAA)和46例肾上腺转移瘤(A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CT增强扫描完成后,对静脉期的原始数据采用4种强度等级(DL1、DL2、DL3、DL4)的DLIR算法进行重建.首先采用主、客观指标比较4种等级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然后使用Research Portal V1.1科研平台对各组重建图像上肾上腺肿瘤进行分割并提取450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原始图像特征90个和拉普拉斯(LoG)滤波后的高阶特征(高斯核:0.5、1.0、1.5、2.0)360个.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估采用不同图像重建等级测量的FAA和AM组学特征的可重复性.最后,在各组重建图像中采用逐步特征选择策略,筛选出最优特征集并构建鉴别FAA和AM的组学模型.利用五折交叉验证法验证4个组学模型的鉴别效能,利用分层交叉验证法测评4个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DL2和DL3在肾显示上腺肿瘤的清晰度方面最优,得分为4(4,5),优于DL1相应得分4(3,5)和DL4相应得分4(3,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9.045,P<0.05).随着DLIR降噪等级的提升,原始特征CCC值>0.85的个数逐渐减少,DL4中FAA和AM特征可重复的比例仅占39.3%(21/90)和50.9%(29/90).组学特征经过LoG滤波(高斯核2.0)处理后,CCC值>0.85的个数增加,DL4中FAA和AM特征可重复的比例占91.1%(82/90)和93.3%(84/90).4个组学模型在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和符合率均>0.75,DeLong检验显示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77~1.284,P=0.199~0.859).但分层交叉验证显示,DL4重建图像的泛化能力最弱,AUC和符合率均<0.75.结论:高降噪等级的DLIR算法会降低对肾上腺肿瘤显示的清晰度以及组学模型的泛化性.虽然LoG滤波器(高斯核:2.0)有助于提升组学特征测量的可重复性,但仍建议在肾上腺影像诊断和组学模型训练时,使用中低降噪等级的DLIR图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冠状动脉介入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CI治疗能否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1 044例合并1支CTO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根据PCI是否成功分为成功CTO-PCI组(CTO-S-PCI组)和失败CTO-PCI组(CTO-F-PCI组),观察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复合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次要终点全因死亡和非计划性血运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43(24,80)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44例患者,其中CTO-S-PCI组683例(65.4%),CTO-F-PCI组361例(34.6%).在主要终点 MACE:CTO-S-PCI 优于 CTO-F-PCI[未校正HR:1.422,95%CI:1.100~1.838;校正 HR(模型 1):1.332,95%CI:1.004~1.767;校正HR(模型 2):1.321,95%CI:0.993~1.759];该优势在心源性死亡、TVR方面的趋势是一致的,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两组间无差别.次要终点方面CTO-S-PCI组全因死亡较CTO-F-PCI组显著减低[未校正HR:1.741,95%CI:1.111~2.729;校正HR(模型1):1.674,95%CI:0.969~2.891;校正HB(模型2):1.633,95%CI:0.941~2.838],但非计划性血运重建方面两组间无差别.结论:PCI治疗能够降低CTO合并糖尿病患者心源性死亡、TVR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使糖尿病的CTO患者从PCI治疗策略中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制作模型及导板,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阔筋膜张肌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将阔筋膜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口内移植组织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对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0.1岁。其中下颌牙龈及颊部鳞状细胞癌5例,下颌体多形性腺癌术后缺损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1例。根据病变切除后软、硬组织的缺损范围,术中切取阔筋膜张肌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8.0 cm×6.0 cm,髂骨瓣大小为3.7 cm×2.4 cm~9.2 cm×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和边缘瘘口等情况。随访观察4~19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直接暴露于口腔内的阔筋膜张肌表面在术后1周内出现黏膜化征象,1个月左右黏膜化基本完成,接近口腔内正常黏膜形态,且后期可自行改建产生较好的口腔黏膜软组织形态;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下肢活动、大腿伸、屈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供区臀部股外侧皮肤麻木,随访6个月后2例麻木基本消失,1例明显减轻。结论: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用于下颌骨合并口内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形态和功能,且并发症少,对供区损伤相对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中隔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鼻中隔软骨应力的减张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1例于202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治疗的40岁男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鼻中隔软骨CT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采集三维CT的DICOM格式数据,运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4、ANSYS Workbench 17.0软件建立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鼻中隔软骨的顶端与底端设置固定约束,在软骨前端平面设置加载一个压强为10 6 Pa的沿X轴方向的接触应力,然后进行鼻中隔总形变位移和von Mises应力(VMS)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结果:(1)鼻中隔偏曲软骨的总形变位移值最高点位于软骨前端,术前总形变位移最大值为0.022 296 m,术后为0.108 810 m。(2)鼻中隔偏曲软骨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软骨前中段,VMS在鼻中隔前端有一峰值,术前VMS峰值为725 000 Pa,术后为2 426 000 Pa。(3)术后鼻中隔软骨总形变位移和VMS分布曲线从鼻中隔前端至后端有"瀑布样"落差。(4)术前鼻中隔VMS最大分布范围约为0.003 252 4 m 2,术后约为0.000 418 6 m 2,术后鼻中隔应力分布范围较术前明显减少。 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成功建立了鼻中隔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总形变位移和VMS曲线,证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对鼻中隔软骨应力有减张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变化规律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3例成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血清Tenascin-C水平,根据血清Tenascin-C水平分为TN-C≥120 μg/L组和TN-C<120 μg/L组,随访5年,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分析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N-C 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ACE发生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5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血清TN-C在发病后第1天内开始升高,为(46.5±24.8)μg/L,第3天达到峰值,为(97.5±41.2)μg/L,随后逐渐下降。STEMI患者全部完成5年随访,其中37例发生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4例(3.5%)、心力衰竭14例(12.4%)、再发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14例(12.4%)、卒中5例(4.4%)。TN-C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 CI 0.918~0.988, P<0.05)。TN-C≥120 μg/L组MACE 发生率高于TN-C<120 μg/L组[86.4%(19/22)比19.8%(18/9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C水平( HR=1.007,95% CI 1.001~1.012, P<0.05)、超敏C反应蛋白( HR=1.028,95% CI 1.007~1.049, P<0.05)、心肌肌钙蛋白Ⅰ( HR=1.004,95% CI 1.000~1.008, P<0.05)是STEMI患者5年随访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STEMI患者血清TN-C水平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发生变化,其对MACE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STEMI患者5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