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病例报告文献对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病例报告文献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0月10日),选择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增强的病例报告文献。根据病例报告中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程度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评价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可靠性。总得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结果:共收集到41篇文献,涉及56例患者、26种HDS。轻度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HDS有5种,包括当归、草木犀流浸液片、南瓜籽、鱼油和水飞蓟;中度者6种,包括生姜、芒果、蜂花粉、斯卡珀农葡萄、核桃和灰树花;重度者15种,包括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石榴汁、虾青素胶囊、苦艾、蜂王浆、越橘、红枣和贯叶连翘。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为高度可靠的HDS有1种,为蔓越莓(评分为11分);较可靠者8种,包括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评分分别为8、7、7、7、7、6、6、6分);可能可靠者12种,包括当归、生姜、草木犀流浸液片、芒果、虾青素胶囊、蜂花粉、苦艾、蜂王浆、斯卡珀农葡萄、核桃、越橘和灰树花(评分分别为5、5、5、5、4、4、4、3、3、3、3、3分);可疑可靠者5种,包括南瓜籽、红枣、鱼油、水飞蓟和贯叶连翘(评分分别为2、2、2、0、-1分)。结论:蔓越莓、丹参、甘草、红花、蒲公英、枸杞、葡萄柚、洋甘菊和石榴汁等HDS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避免在华法林治疗期间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S-GC-MS结合ROAV分析不同品种橘红花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品种橘红花挥发性成分差异和香气特征.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4个品种("光青""假西洋""密叶正毛"和"黄龙正毛")共40批橘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橘红花显著性差异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结果:HS-GC-MS检测结果显示,从4个品种橘红花中共鉴定出40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其中以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为共有且含量较高的成分.通过ROAV确定了4个品种橘红花共有关键香气成分8个.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1个差异标志物可用于品种判别,其中β-蒎烯是"假西洋"的特征香气成分,芳樟醇是"密叶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醛、反式-橙花叔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黄龙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结论:HS-GC-MS结合ROAV系统分析可区分不同品种橘红花并鉴定差异性的特征香气成分,该方法可为橘红花的品种判别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南药化橘红花果叶中挥发油成分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PC-GC/MS)技术分析鉴定化橘红花、果和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提取化橘红花、果和叶中的化学成分,运用GPC-GC/MS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花中共分离出75种成分,鉴定出其中的38种,主要成分是:β-蒎烯(6.27%)、β-月桂烯(14.46%)、γ-萜品烯(7.52%)、橙花叔醇(19.57%)和法尼醇(13.99%);果中共分离出71种成分,鉴定出其中的36种,主要成分是:β-月桂烯(24.35%)、γ-萜品烯(20.70%)和大根香叶烯D(18.46%);叶中共分离出70种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0种,主要有β-蒎烯(8.27%)、β-月桂烯(10.31%)、γ-萜品烯(8.76%)、补骨脂素(6.75%)和角鲨烯(8.14%).结论:花、果和叶中有26种相同的挥发油成分,花中橙花叔醇和法尼醇相对含量较大,而果和叶中含量少或检测不到;果中大根香叶烯D的含量较大,而花中含量很少;在叶中首次鉴定了补骨脂素和角鲨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花刺槐花致毒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提取红花刺槐花的挥发油,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毒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花刺槐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程序升温对红花刺槐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用NIST11.L标准质谱库对检测到的峰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红花刺槐花挥发油中检测出的化合物有34种,主要包括: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最佳程序升温条件为:60℃以3℃·min-1升至180℃,保持5 min,然后以5℃·min-1升至280℃,保持5 min.红花刺槐花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0004 mL·g-1.初步检测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有2,6,10-三甲基十二烷(1.18%)、反式-橙花叔醇(2.02%)、反式-金合欢烯环氧化合物(1.8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5.33%)、棕榈酸甲酯(1.77%)、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97%)、植醇(6.01%)、十六烷酸-1-甲基丁酯(11.6%)、正二十一烷(12.48%)和正二十六烷(2.81%).初步推测2,6-吡啶二甲醛3-(苯基甲氧基)-双[甲基(2-吡啶基)腙]可能为红花刺槐花致毒成分.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易行,初步推测利用红花刺槐花的致毒成分可以制作潜在生物农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花機木LcFLS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转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以红花橙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和PCR方法克隆到1个黄酮醇合成酶(FLS)同源基因,命名为LcFLS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cFLS1的开放阅读框为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cFLS1具有典型的2-酮戊二酸和铁依赖性双加氧酶结构域;蛋白结构预测表明,球形蛋白结构的核心区域存在10个与2-酮戊二酸配体互作的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LcFLS1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等木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草本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LcFLS1在红花機木的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中最少.成功构建了LcFLS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LcFLS1-SUPER1300,经农杆菌侵染花序法将pLcFLS1-SUPER1300质粒转入拟南芥中获得转基因植株,PCR鉴定表明获得了转LcFLS1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该研究结果为红花橙木黄酮醇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以及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染色红花中常见染料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花冠色红而鲜艳是优质中药红花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中药材市场上常有染色红花出现,影响其质量和疗效.为了建立快速测定染色红花的方法,该研究从红花的不同产地和中药材市场上收集了127份红花和染色红花.将近红外光谱(NIRS)与红花的性状鉴别、HPLC、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相结合,建立NIRS定性、定量检测染色红花及其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偶氮玉红、酸性红73及金橙Ⅱ等6种染料含量的方法.结果 表明,在NIRS主成分分析图中,50份红花与77份染色红花分布在不同区域,而予以鉴别.在77份染色红花中均检测出柠檬黄(0.60~3.66 mg·g-1)、胭脂红(0.11~1.37 mg·g-1)及日落黄(0.10~0.71 mg·g-1),说明这3种成分是红花的主要染料;而偶氮玉红、酸性红73及金橙Ⅱ未检出.以62份染色红花为校正集样品建立的NIRS测定染料含量的模型,经另外15份染色红花为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准确性验证,柠檬黄、胭脂红和日落黄的NIRS预测值与HPLC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MAD)均小于5%,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75,0.971.说明这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由此可见,NIRS不仅可以鉴别红花与染色红花,而且可以测定其染料的含量,用于红花质量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39例儿童慢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肺炎临床证型分布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条件儿童慢性肺炎患儿139例,以证型分布及中药处方为研究点,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探讨儿童慢性肺炎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用药规律.结果:儿童慢性肺炎证型分布首位为肺脾气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方面太子参、炒白术、紫菀、款冬花、橘红、橘络、桃仁、红花为常用药物,类别方面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应用最多,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次之.结论:肺脾气虚是儿童慢性肺炎的主要中医证型,治疗上中药止咳化痰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运用较多,体现了中医治则应以补肺健脾、止咳平喘为主,在此基础上加用理气、清热、化瘀之药的用药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瓜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总结出苦瓜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10~60 g,常用剂量范围为15~30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苦瓜剂量,如清热利湿、泄浊解毒治疗脾虚痰瘀型肾炎,其用量为10 g;清热除湿、消导化浊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用量为15~6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利湿常配伍知母、黄连、桑叶等;清热泄浊解毒,常配伍全瓜蒌、茯苓、橘红、丹参、红花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茉莉酸甲酯诱导和不同花色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积累差异的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及不同花色HSY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HSYA生物合成及调控提供参考.首先用0、50、100、200 μmol·L-1的MeJA对离体培养的红花花冠进行处理,找出最适MeJA处理浓度,然后用100 μmol·L-1 MeJA处理红花,在处理后的0、3、6、12、24h不同时间点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HSY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时间;以100 μmol·L-1 MeJA处理6h的红花花冠提取RNA,通过qRT-PCR对参与HSY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表达差异基因;用HPLC和qRT-PCR对不同花色红花品系的HSYA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差异基因.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HSYA的积累,其中100μmol·L-1 MeJA处理6h后HSYA的含量达到最高峰.qRT-PCR结果显示,MeJA处理红花花冠能够显著提高HSYA合成关键基因PAL2、PAL4、4CL2、4CL4、4CL5、CHS3、CHS4和CHI2的转录水平.不同花色红花中HSYA含量不同,呈现红色>橙黄色>黄色>白色的趋势,qRT-PCR结果表明CHSl和CHI2在红色、橙黄色、黄色红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以上研究表明MeJA对HSYA合成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PAL2、PAL4、4CL2、4CL4、4CL5、CHS3、CHS4和CHI2的转录水平来实现;CHS1和CHI2的基因表达差异是不同花色红花HSYA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活血功效靶标的血府逐瘀汤有效成分群辨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府逐瘀汤为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然而其发挥活血功效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晰,因此该研究基于活血功效关键靶点进行血府逐瘀汤有效成分群的辨识研究.研究通过检索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收集血府逐瘀汤化学成分,基于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活血功效关键靶点构建其分子对接模型,与血府逐瘀汤成分进行对接,挑选每个靶点打分值前5且含量可测的活性成分作为方剂的潜在活血有效成分群.关键药效成分以及高含量成分为中药发挥药效的核心,中药整体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关键药效成分以及高含量成分的活性.研究以抗血小板聚集药效部分表征活血功效,通过寻找血府逐瘀汤潜在有效成分群的来源中药进行体内活性实验以验证有效成分群的准确性.结果 显示,基于中药成分数据库筛选获得血府逐瘀汤210个化学成分,与活血功效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挑选每个靶点打分值前5且含量可测的活性成分,最终选择川芎嗪、毛蕊花糖苷、柚皮苷、橙皮苷、甘草苷、新橙皮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梓醇、甘草酸作为血府逐瘀汤发挥活血功效的潜在有效成分群.将其来源中药川芎、地黄、枳壳、甘草及红花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验证,血小板聚集率为9.82%±5.11%.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可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验证了有效成分群的准确性.该研究为血府逐瘀汤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