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道组织中差异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采用夹尾刺激结合不规律饮食双因素干预方法建立FD模型.12只大鼠(对照、模型各6只)用于FD模型验证,进行胃、小肠排空实验,HE染色后进行胃肠组织病理学观察;36只大鼠(对照、模型各18只)用于胃肠道组织差异分布研究,禁食不禁水18 h,按22.4 g·kg-1剂量(8倍临床等效剂量)ig给予达立通颗粒1次,于给药后1、3、6h收集各组大鼠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法检测各组织牡荆素-4"-O-葡糖苷、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桔皮素、去甲基川陈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原儿茶酸、伞形花内酯、木犀草苷、橙皮苷、木犀草素、柚皮素、橙皮素、白杨素含量,采用ACQUITY HPLCTM HSS T3(50 mm×2.1 mm,1.8 μm)色谱柱,柱温为40 ℃,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1,进样量为2μL.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胃、小肠排空率显著降低(P<0.001),十二指肠肠黏膜的紧密连接被破坏,但未出现胃肠组织的器质性病变,符合FD的病理特征.建立的UPLC-QTRAP-MS/MS方法中,各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2R≥0.990 0.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专属性、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和基质效应等方面的考察,均符合要求.各成分在对照和模型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浓度差异明显,且在各组织中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点差异较大,模型组出现达峰时间延后的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化合物的暴露水平降低,可能与FD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有关.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原儿茶酸、去氢木香内酯、川陈皮素、去甲基川陈皮素、小檗碱和桔皮素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暴露水平较高,且在对照组和模型组中各时间点下的浓度差异较显著.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UPLC-QTRAP-MS/MS法灵敏、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适用于大鼠胃肠道组织中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的胃肠组织分布研究.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FD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橙脐菇属(蜡伞科,蘑菇目)在中国的发现及一新种描述
编辑人员丨2024/4/6
橙脐菇属 Haasiella是蜡伞科 Hygrophoraceae下一罕见的属,此前该属仅含 2 个欧洲种,分别为H.venustissima和H.splendidissima.本文对8份采自中国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的标本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证实这些标本属于橙脐菇属,代表了 1 个新物种,命名为中华橙脐菇 H.sinensis.该种形态与欧洲种相似,子实体小型,菌盖呈浅橙色,成熟后中央凹陷呈脐状,担孢子经甲酚蓝染色后呈红色;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菌丝具锁状联合,同一子实体具有 1 个、2 个和 4 个小梗的担子,子实体生于林中腐殖土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开放ODS柱、制备液相色谱、HW-40F凝胶柱、大孔树脂柱对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imboxo(1)、胸苷(2)、尿嘧啶(3)、环-(亮氨酸1-异亮氨酸2-丙氨酸3-苏氨酸4-甘氨酸5-苏氨酸6-苯丙氨酸7)(4)、环-(亮氨酸1-亮氨酸2-脯氨酸3-酪氨酸4-甘氨酸5-丝氨酸6-脯氨酸7)(5)、水合橙皮内酯-β-D-葡萄糖苷(6)、伞形花内酯(7)、里那醇苷(8).结论:化合物1、2、3、8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为首次从枳实药材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枳实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脉茵芋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多脉茵芋(Skimmia multinerv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小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研究提取物、各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镇痛活性.结果 从多脉茵芋地上部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苷(1)、欧前胡素(2)、橙皮油素(3)、伞形花内酯(4)、东莨菪亭(5)、枸橼苦素(6)、limonexic acid (7)、诺米林(8)、citrusin(9)、蒲公英萜醇(10)、kanalpin(11)、茵芋碱(12)和香草酸甲酯(13).多脉茵芋地上部分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生物碱部位均能减少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且单体化合物3镇痛率高达88.18%,显著强于阳性药阿司匹林.结论 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7、9、11、13为首次从茵芋属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多脉茵芋和单体化合物3具有镇痛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