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差示光谱及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决明子提取物的平衡溶解度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确定决明子提取物的最佳溶出介质,分析决明子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在最佳溶出介质中对平衡溶解度的贡献程度,明确决明子提取物平衡溶解度的标志物.方法:以总蒽醌含量为指标,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决明子提取物在37℃时于水、0.1 moL/L盐酸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不同时间点的平衡浓度,确定最佳溶出介质.以决明子提取物总蒽醌指纹图谱为参照,采用HPLC法建立决明子提取物在最佳溶出介质中不同平衡时间点平衡浓度的指纹图谱,筛选决明子提取物平衡溶解度的标志物.结果:决明子提取物在37℃时于水、0.1 moL/L盐酸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0.344、10.910、11.099μg/mL,达到平衡时间点的时间分别为24 h、3 h和7 h.在最佳溶出介质中,VIP值>1的化学成分有22个,其中VIP值分别为1.13987、1.15565、1.12806、1.14825、1.14880的化学成分分别为已知成分橙黄决明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决明子提取物的最佳溶出介质,可以橙黄决明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溶解度标志物考察决明子提取物的平衡溶解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便秘贴阳性对照组和决明子脐贴低、中、高剂量组,6只/组.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14 d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决明子脐贴按低、中、高剂量(41.75、125.25、375.75 mg/kg)固定于大鼠腹部神阙穴处,连续给药14 d,以便秘贴(13.33 mg/kg)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中NO、NOS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总蛋白含量、NO、NOS、AChE水平.建立决明子脐贴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均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决明子脐贴共有峰与对STC大鼠治疗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 决明子脐贴能提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未发现结肠组织有病理学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的NO、NOS水平上升(P<0.05,P<0.01),AChE水平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NO、NOS水平下降(P<0.05,P<0.01),AChE水平上升(P<0.05,P<0.01).6批决明子脐贴共确认28个共有峰,根据谱效关系得到的关联度与关联序结果显示,决明子脐贴中各成分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贡献度不同,其中橙黄决明素的贡献最大.结论 决明子脐贴通过不同给药剂量的多种活性成分协同发挥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其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是决明子脐贴治疗STC的主要药效成分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清脑降压片多组分定量控制及综合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建立清脑降压片一测多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其中11种成分含量,并构建其OPLS-DA、EM-TOPSIS法综合质量评价模型.方法:以Agilent Extend 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同时测定18批清脑降压片中β-蜕皮甾酮、异钩藤碱、钩藤碱、黄芩苷、汉黄苓苷、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橙黄决明素、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其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种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良好(RSD<2.0%).以汉黄芩苷为参照物,β-蜕皮甾酮、异钩藤碱、钩藤碱、黄芩苷、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橙黄决明素、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648 9、0.925 7、1.434 6、1.299 1、0.751 6、0.836 9、1.129 5、1.573 0、0.788 5 和 1.256 9;ESM 法与 QAMS 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结果显示不同批次清脑降压片质量存在差异;OPLS-DA筛选出黄芩苷、汉黄芩苷、丹酚酸B、红镰霉素-6-0-β-龙胆二糖苷和β-蜕皮甾酮等5种引起清脑降压片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清脑降压片的质量控制和整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炮制、煎煮方式对化痰祛湿活血方中18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基于中药炮制理论和文献研究,探究炮制和煎煮方式对化痰祛湿活血方中1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丹参素钠、绿原酸、阿魏酸、金丝桃苷、芦丁、橙皮苷、槲皮苷、丹酚酸B、槲皮素、柚皮素、水飞蓟宾、山柰酚、芹菜素、橙黄决明素、23-乙酰泽泻醇C、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丹参酮ⅡA等18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炮制前后混煎水煎液中绿原酸、芦丁、丹酚酸B、水飞蓟宾、山柰酚、芹菜素、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丹参酮ⅡA含量均高于单煎水煎液;单煎水煎液中丹参素钠、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柚皮素、23-乙酰泽泻醇C均高于混煎水煎液;无论单煎还是混煎炮制后的组方中柴胡皂苷b2含量升高,而原方绿原酸、阿魏酸、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23-乙酰泽泻醇C、柴胡皂苷b1、丹参酮ⅡA含量降低;PCA结果分析表明,46.2%的差异由煎煮方式引起,29.8%由炮制引起的;芦丁、山柰酚、橙皮苷、柴胡皂苷b2、橙黄决明素、水飞蓟宾、阿魏酸是不同煎煮方式的差异成分,芦丁、丹参素钠、丹酚酸B、橙黄决明素、芹菜素、山柰酚、水飞蓟宾是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结论:建立的化痰祛湿活血方水煎液中18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化痰祛湿活血方如何选用中药炮制品和煎煮方式提供指导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决明子炮炙前后对菊楂决明饮有效成分及泻下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决明子炮炙前后对菊楂决明饮有效成分及泻下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方剂在使用生决明及不同炮制工艺炒决明时菊楂决明饮中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采用复方地芬诺酯便秘模型,比较使用生决明及炒决明子制备的菊楂决明饮泻下作用的差异.结果 炒决明组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生决明组小鼠排便时间早于炒决明组、排便量多于炒决明组,210℃炒制决明组小鼠排便量最少.结论 菊楂决明饮具有泻下作用,以生决明组方比炒决明子组方泻下作用更强;高温炒制决明子可减弱菊楂决明饮的泻下作用,并提高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等有效成分的含量,表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依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炮制规格的决明子制备菊楂决明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橙黄决明素对HepG2细胞的体外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本研究将微流控技术运用到HepG2细胞模型构建及对橙黄决明素的潜在体外安全性评估中.方法 以鼠尾胶原Ⅰ型(1.3 mg/mL)+明胶(7.5%)构建仿真人体微环境,对乙酰氨基酚(APAP)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不同浓度橙黄决明素对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和功能性生化指标进行体外安全性评估.结果 该平台实现了 HepG2细胞的稳定培养与应用,经72h培养,细胞成团增殖.橙黄决明素连续处理48 h后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随着橙黄决明素浓度的增加,0、50、100和200 μmol/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95.3%、90.3%和81.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尤以200 μmol/L差异最为显著(P<0.05);红色标记的死细胞数量随橙黄决明素浓度增加逐渐增多,绿色标记的活细胞数量则逐渐减少;尿素氮(BU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0 μmol/L)比较,50~200 μmol/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200 pmol/L与APAP组BUN含量接近;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之间随着浓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流控平台HepG2细胞模型适用性良好,该应用为微流控技术与药食同源物质体外安全性评估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毒理学体外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互补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HPLC测定决明不同组织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测定决明不同组织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的含量.分别收集了决明种子、根、茎、花、叶、果荚、子叶、胚轴、愈伤与不定根等组织,利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依利特反相色谱柱,以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为指标,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30℃.结果表明: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在决明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决明种子、胚轴、不定根、子叶与愈伤组织中含有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决明根中仅含有大黄酚,其余组织不含有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其余总蒽醌含量依次为子叶>不定根>愈伤组织>胚轴>根>花.决明种子成熟过程中,大黄酚的含量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1月下旬;而橙黄决明素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1月中旬.由于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的含量在决明不同成熟时期分别出现峰值,建议采收11月下旬的决明种子以获得大黄酚,采收11月中上旬的决明种子以获得较多的橙黄决明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市售决明子药材的蒽醌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并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决明子药材中6种蒽醌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市售决明子(包括伪品)进行含量分析,为决明子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决明子中的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间决明子中蒽醌含量的差异.结果:钝叶决明、小决明、茳芒决明蒽醌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产地决明子(钝叶决明)在橙黄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大黄酚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决明子项对于大黄酚的含量要求的只有50%;不同贮藏时间是大黄酚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决明子质量控制的方法;决明子采收和产地加工对于决明子大黄酚的含量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法对决明子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及橙黄决明素-6-O-β-D-葡萄糖苷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和四氢呋喃混合溶液(A)-1%冰醋酸(B)(A∶B=30∶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3种有效成分得到了基线分离.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及橙黄决明素-6-0-β-D-葡萄糖苷分别在0.136 4~1.091μg、0.117 9~0.943 μg、0.126 3~1.010μg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3.78×106X-143 929、Y=2.67× 106X-78 435、Y=3.15×106X-108 43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3%、98.95%、102.30%.对不同产地决明子药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经过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为决明子药材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