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规范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患者中约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种类型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其生存率,改善预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抗乳腺肿瘤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对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剂量、浓度、配制、贮藏、给药方法和用药的时间等操作流程,做到按时、准确给药。给药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健康宣教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靶向药物的静脉输注管理,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专家组成员以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捷特)、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3种靶向药物为例,讨论制定了《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规范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广大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乳腺癌靶向药物输注的操作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角膜基质透镜长期超低温保存的可行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超低温环境下长期保存后人角膜基质透镜的透明度及结构变化,探讨简单可行且有效的角膜基质透镜长期保存方案。方法:收集2013—2020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200眼,手术中获取完整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200份。将人角膜基质透镜标本置于-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按照保存时间的不同将标本分为1个月组、24个月组、60个月组和84个月组,每组50份。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在300~800 nm波长范围内角膜基质透镜的透光率,每个透镜共连续检测10次,每次间隔50 nm;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角膜基质透镜的组织学形态变化和胶原纤维结构改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基质透镜中胶原纤维排列方式及角膜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人角膜基质透镜中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450~800 nm波长范围内角膜基质透镜透光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1个月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紧密,24个月组部分胶原纤维间出现空泡,60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空泡增多,84个月组部分胶原纤维脱落,角膜基质透镜变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角膜基质透镜形态改变与胶原纤维变化相对应。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1个月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角膜基质细胞呈长梭形,核膜完整,胞质丰富;24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稍疏松,角膜基质细胞变形,核膜不完整;60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不整齐,细胞核萎缩变形;84个月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基质细胞皱缩,核膜不连续,核质裂解。TUNEL染色结果显示,1个月组、24个月组、60个月组和84个月组透镜中基质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7.80±1.17)%、(89.50±1.05)%、(89.30±1.51)%和(90.20±1.47)%,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4.525, P=0.053)。 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超低温环境下保存84个月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及角膜基质细胞凋亡,但其透明度和完整性仍较好。超低温保存技术长期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有效且简单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院冷链药品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的调查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收集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旨在为冷链断链后的药品是否能继续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统计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21-2023年所用冷链药品的贮藏条件,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联系相应厂家与供应商,获取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归纳各个冷链品种可允许偏离标签贮藏条件的温度信息.结果 2021-2023年我院冷链药品共123种,其中35种(24家制造商)为进口或进口分装药品,其余88种(64家厂家)为国产品种.获取了53种(43.09%)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或相关数据,总结了各冷链药品可耐受的偏移温度(包括低于贮藏温度下限的温度、室温或室温以上的温度等)及时间;另外的70种(56.91%)未能获取该报告.结论 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可为医疗机构冷链药品断链后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判断该药品继续使用或丢弃.但大部分厂家或供应商未提供相关数据,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完善相关法规,确保冷链药品可耐受的偏移温度等数据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LF-NMR探究板栗失水过程中质构和色差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果实中的水分组成在其生理代谢及品质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黔西南望谟县板栗为实验材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水分含量(48%、38%、28%、18%)的板栗果中氢核的横向弛豫衰减信号进行测试,并利用 SIRT 模型对数据进行反演,得出横向弛豫时间T2 的反演数据.采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对板栗果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使用物性测试仪分析质构特性,利用色差仪分析板栗失水过程中果肉颜色的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失水改变了板栗果中水分的结合状态,水分发生明显迁移,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的信号幅值随失水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弱.不同含水率板栗的反演峰总面积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核磁共振信号增强,峰面积增大,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图片明暗不同,可直观反映不同阶段的水分含量.板栗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发生石灰化,果实质地发生硬化,挤压咀嚼时抵抗力增大,失水初期内聚性和弹性变化不显著,后期下降;粘附性前期降低,但后期变化不明显;板栗失水初期果肉发生氧化,颜色逐渐呈暗红色,失水后期石灰化较为严重,果肉颜色变白,亮度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板栗加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机制探讨以及产品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88家医院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脱包调剂现状及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注射剂的医院脱包(脱去硬纸盒外包装)调剂现状及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 比较 2010 年版、2015 年版、2020 年版《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官网药品说明书中PPIs注射剂贮藏条件的差异.通过问卷星设计并向全国 30 个省(96 个市)的 288 家三级、二级、二级以下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调查PPIs注射剂在医院的脱包贮藏现状.观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光照后的颜色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脱包后在光照下奥美拉唑的含量.结果《中国药典》要求PPIs应在遮光或凉暗处贮藏,国内上市的PPIs注射剂要求遮光贮藏的药品说明书占90.59%,要求避光贮藏的占 9.41%,其中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原研药规定脱包后在一般室内光照条件下有效期不超过 24 h;FDA和EMA的奥美拉唑钠和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均要求现用现脱包.共回收问卷 408 份,有效问卷 356 份,有效回收率为87.25%.其中,三级医院最多(占 68.54%),被调查人员主要为药师(占 64.89%),76.69%的工作年限超过 10 年,仅 48.03%接受过遮光药品贮藏管理培训.PPIs注射剂在药房、运输、病区环节脱包的分别占 43.75%,52.78%,79.86%,脱包后未遮光贮藏的分别占35.71%,82.24%,77.83%;脱包后使用时长主要为 3~5 d(占 45.14%).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脱包后在一般室内光照条件下 24h内表面变黄,随光照时间的延长逐渐加深;连续光照 30 d,奥美拉唑浓度的RSD为 6.67%(>5%),光照 16d的含量较光照 1d减少了12.30%.结论 在医院药品流通各环节中,PPIs注射剂提前脱包且脱包后未遮光贮藏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药品含量降低.建议相关部门应制订PPIs注射剂的脱包管理制度,要求现用现脱包,脱包后遮光贮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66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66批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较差,限度较宽,难以保证安全性,建立专属性较强的有关物质方法并可同时控制聚合物杂质;部分企业的样品检出微量的遗传毒性杂质NDMA,建议企业加强对原料生产的监控;国内样品晶体聚结较严重、粒度分布不均匀,复溶时间较长,提示国产原料的结晶工艺仍有提升空间;配伍结果显示部分制剂企业说明书中推荐的配伍稀释液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综合影响因素与加速试验结果,结合各国药典的贮藏条件,表明统一规定该品种在凉暗处或25 ℃贮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材相容性结果显示覆膜胶塞与中硼硅玻璃瓶更能提升样品的质量.结论 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原料结晶工艺,同时选择质量更好的包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旱、盐胁迫对不同海拔、生长年限与贮藏条件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为探讨旱、盐胁迫对不同海拔、生长年限和贮藏时间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采自陕西汉中镇巴县的药用大黄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CK)为对照组,置于用以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的不同渗透势水平(-0.3和-0.5 MPa)的PEG和NaCl处理下,每日记录种子萌发个数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低和高海拔的种子,中海拔1650 m处采集的种子萌发率更高,且海拔1650和1300 m处的种子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力强;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对药用大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在-0.5 MPa PEG处理下所有幼苗均死亡;不同海拔、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贮藏期的种子内源赤霉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赤霉素浸种后种子活力和内源赤霉素浓度显著升高;室温贮藏1年的大黄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显著低于新采集的种子,而3年生植株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均高于2年生且耐旱性更强.综上可知,药用大黄种子不适宜长期室温贮藏,中海拔以及轻度盐胁迫有助于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且3年生药用大黄种子质量高于2年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猕猴桃BBX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转录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BBX(B-Box)作为锌指转录因子亚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猕猴桃BBX家族的基因特征和潜在功能.[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猕猴桃BB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其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特征、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以及同源特性等,同时研究它们在不同组织部位和果实贮藏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48 个AcBBX不均匀地分布于 22 条染色体上,编码的氨基酸长度 126-515 aa,蛋白分子量 14172.09-57905.84 Da,预测有 4 种亚细胞定位;家族成员有 0-4 个内含子;启动子含有光反应、植物激素调控、逆境胁迫调控、生长发育调控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进化树及保守结构域被聚为 5 个组,基因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是家族成员扩张的主要原因.AcBBXs在猕猴桃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有差异,7 个成员在成熟果中表达量较其他部位高,3 个成员在幼果中表达较高,7 个成员在叶中表达量较高,3 个成员在花中表达量较高;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3 个成员受果实外源激素调控影响表达上调且高于其他处理组,6 个成员在果实室温贮藏一周后表达上调且高于其他处理组.在果实4℃低温贮藏过程中,10个成员的表达随时间增加而上调,5个成员的表达随时间增加而下调.[结论]揭示了BBX家族不同成员在猕猴桃生长发育和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转录特征,为后续猕猴桃BBX基因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不同贮藏条件下吴茱萸饮片稳定性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考察吴茱萸饮片的贮藏稳定性及指标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含量在不同干燥、光照、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牛皮纸袋、真空和非真空聚乙烯塑料袋包装12批吴茱萸饮片,分别在温度为16~17℃、相对湿度为50%~60%的药品阴凉柜中贮藏0~3年,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方法测定性状、水分、浸出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片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分别在0,60,80,105℃干燥,159 lx照射0,4,8,16,32 h,室温避光放置0,1,3,5d条件下的含量.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吴茱萸饮片的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水分为9.34%~14.13%,浸出物为42.75%~51.15%;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含量为0.35%~5.02%,整体呈升高趋势;柠檬苦素含量为0.08%~1.81%,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批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20%).含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在不同干燥及避光条件下的含量分别为0.94%~0.96%、0.56%~0.57%、0.52%~0.54%和 0.96%~0.97%、0.57%~0.58%、0.52%~0.5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残存率分别为83.02%~100.00%、98.36%~100.00%、36.67%~100.00%.结论 吴茱萸饮片在阴凉、避光条件下可贮藏较长时间,分析和开发含吴茱萸的制剂时应尽量避光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红和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探究低温贮藏对香椿芽品质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种植的红和绿香椿芽为材料,在4 ℃低温黑暗贮藏过程中对其叶片和叶柄进行外观形态和组织细胞学观察,花青素、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红香椿芽贮藏3 d后色泽保持较好,而绿香椿芽贮藏1 d后开始出现黑色斑点,且黑色斑点的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红香椿芽叶脉和叶柄木质部细胞比相应绿香椿芽小且数量少;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次生细胞壁均逐渐增厚,且绿香椿芽叶脉和叶柄细胞染色程度较深;(3)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红、绿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均降低,木质素含量均升高,红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始终高于绿香椿芽,而其木质素含量始终低于绿香椿芽,且红香椿芽升降幅度较小;(4)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椿芽叶片和叶柄中花青素和木质素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均发生了木质化和蒸腾失水,花青素含量降低,但绿香椿芽的变化更明显;香椿芽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