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赋权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质量、喂养率及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质量、喂养率及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指导,试验组采用基于家庭赋权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指导,评估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和效能,统计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率,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生1 w后和3 w后的体重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和母乳喂养效能评分以及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和母乳喂养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早产儿出生1 w后和出生3 w后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护理可有效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和效能水平、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及1、6、12月龄时的体格检查指标以及喂养状态、母亲产后抑郁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出生时、出院时、1月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12月龄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母亲在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早产儿父母亲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喂养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ICU出院早产儿及照护者延续性护理网络平台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及照护者延续性护理网络平台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结合布尔逻辑法的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NICU出院早产儿及照护者延续性护理网络平台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4日。结果:纳入23篇文献,基于网络平台延续性护理的内容要素包括提供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指导、同伴支持、与专业人员联系、信息与决策支持和心理支持,应用形式包含移动应用程序、网站平台及网络视频,结局指标类型主要为对照护者和早产儿的效果、亲子互动质量、母乳喂养情况及可行性评价,护理均有积极效果且具可行性。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NICU出院早产儿及照护者取得积极效果,多要素相结合、个性化定制、多学科参与的方式更符合照护者需求。未来研究需关注促进早产儿家庭功能,进一步制订适合每个儿童发展阶段需要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内容,探索更加安全的网络服务监管模式并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庆市某儿童专科医院早产儿家长家庭参与式护理认知与需求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早产儿家长对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宜的FICare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7月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护一体化门诊随访的160名早产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早产儿家长对FICare的认知需求调查问卷对早产儿家长进行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结果:140名早产儿家长中,135名家长认为FICare有益;71.9%(97/135)的家长选择每天参与1~4 h的照护,但31.1%(42/135)的家长缺乏照护信心。家长选择的FICare服务提供者中,94.1%(127/135)为新生儿科医生、88.9%(120/135)为新生儿科护士、62.2%(84/135)为母乳喂养咨询师、62.2%(84/135)为营养师;理想的培训方式中选择模拟教学、线上课程的家长分别占66.7%(90/135)、58.5%(79/135);出院指导是家长迫切需要的服务内容,得分率为74.5%。结论:早产儿家长对FICare有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未来有必要结合家长需求开展分层次、全方位的FICare服务,以改善早产儿家庭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视域下围生期母乳喂养需求认知差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产妇、国际泌乳顾问、产科护士对围生期母乳喂养需求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2—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的10名产妇、6名国际泌乳顾问、6名产科护士共22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围生期不同阶段的母乳喂养需求展开。结果:通过归纳分析,最终从对产妇和医务人员的访谈中提炼出了3个主题。产前教育认知差异:产妇产前缺乏主动了解母乳喂养意识,更希望产后及时得到解决,但是医务人员认为提供产前母乳喂养教育非常必要。住院期间哺乳支持认知异同:产后住院期间产妇和医务人员对加强产后健康教育、关注心理变化意见一致;不同的是,产妇更希望获得促进泌乳的相关信息和指导,但医务人员认为重点是提供哺乳技巧指导并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出院后哺乳支持认知异同:出院后产妇和医务人员都希望获得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不同的是,产妇希望能够和医务人员保持联系反馈问题,但医务人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发展社区支持。结论:产妇和医务人员对围生期母乳喂养需求的认知不同,应该针对其不同认知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的母乳喂养计划,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纯母乳喂养率,实现全民健康发展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产妇出院后应对困难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产妇出院后应对困难情况。方法:2022年3—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3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微观层面:照护压力和自身机体恢复问题并存(母乳喂养困难、育儿无力感、焦虑、产妇机体恢复困扰、睡眠剥夺感凸显、照护婴儿及自身康复知识不足);中观层面:生活氛围变化(照顾人员关系冲突、获得家庭支持感和联结感缺乏);宏观层面: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居住环境未达到期望、经济负担感、期望实时性的专业指导)。结论:产妇出院后应对困难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借助信息技术、家庭同步赋能、社会工作者介入等方法满足产妇的需求,减轻其出院后应对困难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母乳喂养指导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体验,为促进我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来自全国8个省市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工作的15名IB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Giorgi分析法分析资料、提取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被需要感、有意义和价值感、工作中的阻力感和对未来的期望感。结论:大众的需求和IBCLC指导能力的提升是提供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家庭、社会及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有利于母乳喂养指导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产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分娩信息及收住ICU的原因;产后第3~7天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产后半年通过问卷星获取产妇的基本情况、母乳喂养知识来源和母乳喂养信息。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 χ2检验(或校正 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及趋势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138例产妇纳入分析,包括母乳喂养组117例(母乳喂养≥6个月67例,母乳喂养<6个月50例)和人工喂养组21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产后食欲好[2组“一般”“较好”和“非常好”分别为21.4%(25/117)、59.8%(70/117)和18.8%(22/117)与85.7%(18/21)、14.3%(3/21)和0.0%(0/21), χ2=27.29]、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指睡眠≥6 h,87.2%(102/117)与57.2%(12/21), χ2=10.99]、BSES 评分高[107.00分(92.00~122.00分)与55.00分(50.00~68.50分), Z=6.41]、ERS评分高[52.00分(45.50~59.00分)与38.00分(27.05~42.50分), Z=5.05]、产妇通过医院知识宣教[59.0%(69/117)与4.8%(1/21), χ2=18.82]和自学途径[62.4%(73/117)与33.3%(7/21), χ2=6.17]获取母乳喂养知识者的比例更高,产后出血[18.8%(22/117)与42.9%(9/21), χ2=5.91]、妊娠合并心脏病[5.1%(6/117)与23.8%(5/21), χ2=8.47]及EPDS评分≥13分[13.7%(16/117)与61.9%(13/21), χ2=24.95]的比例更低( P值均<0.05)。与母乳喂养<6个月组比较,母乳喂养≥6个月组产后食欲好[2组“一般”“较好”和“非常好”分别为7.5%(5/67)、68.7%(46/67)和23.9%(16/67)与40.0%(20/50)、48.0%(24/50)和12.0%(6/50), χ2=13.96]、每天睡眠时间充足[94.0%(63/67)与78%(39/50), χ2=6.57]、BSES评分高[115.00分(106.00~131.00分)与92.50分(68.00~104.00分), Z=6.29]、ERS评分高[57.00分(54.00~60.00分)与45.50分(38.00~50.00分), Z=7.80]者占比更高,自身乳汁分泌不足[41.8%(28/67)与76.0%(38/50), χ2=13.63]、产后出血[9.0%(6/67)与32.0%(16/50), χ2=9.96]及EPDS评分≥13分[7.5%(5/67)与22.0%(11/50), χ2=5.13]的占比均更低(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产后食欲好( OR=8.016,95% CI:1.908~33.679)、获得更多医院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OR=30.013,95% CI:3.022~298.047)为母乳喂养的促进因素,而EPDS≥13 分( OR=0.179,95% CI:0.044~0.720)为母乳喂养的阻碍因素;产后食欲好( OR=2.227,95% CI:1.059~4.682)、获得更多医院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OR=2.596,95% CI:1.035~6.512)是母乳喂养≥6个月的促进因素,而自身乳汁分泌不足( OR=0.230,95% CI:0.091~0.582)和产后出血( OR=0.288,95% CI:0.087~0.947)是母乳喂养≥6个月的阻碍因素( P值均<0.05)。 结论:收住ICU产妇的饮食、睡眠、情绪、是否获得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相关合并症或并发症、家庭支持及情绪状态均会对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时间造成影响。医务人员早期评估产妇饮食等基本情况,积极治疗妊娠相关疾病,给予专业的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以及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支持,有助于这些产妇的母乳喂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喂养情况,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问卷、照护过程测量表(MPOC-20)评价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NBNA评分、日摄奶量、纯母乳喂养比例、照顾者照护知识、照护技术、照护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家庭参与式照护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降低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并提高早产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聊城市婴幼儿相关用品梭状芽孢杆菌分布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婴幼儿相关用品梭状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为建立婴儿人群及婴儿配方奶粉中重要梭状芽孢杆菌的协同分离方法,评估和分析婴儿膳食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聊城市某县作为采样点,选取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婴儿家庭,采集婴儿生活相关用品及婴幼儿大便样本进行厌氧菌培养,并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研究共采样257份,共检出112株菌株,检出率为43.58%(112/257).112株菌株中,拜氏/丁酸梭菌占26.79%(30株)、双酶梭菌21.43%(24株)、肉毒梭菌/生孢梭菌16.96%(19株).结论 聊城市婴儿食品、相关用品及环境中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率较高,菌株分布较广.建议建立婴幼儿膳食及环境暴露重要梭状芽孢杆菌对其健康影响的初步风险评估机制,为指导临床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