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道重建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 P=0.024, OR=0.356,95% 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毕Ⅱ式胃大部切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大部切除术时是否加做布朗吻合分为布朗吻合组和非布朗吻合组。根据使用内镜不同,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分析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67例患者接受了82例次ERCP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0.2%(74/82)、87.8%(65/74)、100.0%(65/65)和79.3%(65/82)。非布朗吻合和布朗吻合患者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79.7%(47/59)和78.3%(18/23)。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93.8%(15/16)、76.2%(48/63)和2/3。常规前视镜使用和不使用透明帽辅助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80.8%(42/52)和54.5%(6/11)。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是有效和安全的。小肠镜可以作为十二指肠镜和常规前视镜操作失败后的一种候选方法。当使用常规前视镜操作时,用透明帽辅助可提高ERCP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残胃癌,占69.8%;癌肿好发于吻合口及周围,占62.3%。126例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7.9%、41.2%。根治性手术组97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9%、74.2%、53.6%;姑息性手术组29例残胃癌患者术后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均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化疗为残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P<0.01)。 结论:残胃癌好发于行毕Ⅱ式消化道重建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其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罕见空肠-空肠-胃套叠伴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5/18
肠套叠是肠的近端部分内陷到相邻的远端部分,在儿童中经常被报道.成人肠套叠极其少见,主要继发于肠道的病理改变,如肿瘤、息肉和肠道炎症性病变等.术后发生的肠套叠在成人极少报道,术后空肠肠套叠是在胃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和其他Roux-en-Y重建术后发生的[4],通常以为肠梗阻、腹痛等不适为主要表现,以急性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空肠-空肠-胃套叠的病例罕见.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一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空肠-胃套叠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直线吻合器与圆形吻合器在毕Ⅱ式吻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毕Ⅱ式吻合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所有接受腹腔镜辅助或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排除:(1)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学分期检查证实为Ⅳ期的胃癌患者;(2)因消化道穿孔、梗阻、出血等行急诊手术者;(3)术前曾行化疗治疗;(4)因肿瘤侵犯其他脏器行联合脏器切除者;(5)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共纳入116例胃癌患者.根据胃肠吻合手术采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61例,52.6%)和直线吻合器组(55例,47.4%).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直线吻合器组和圆形吻合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数:230 min比234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 ml比5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位数:28.0枚比26.0枚)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目(中位数:1.0枚比2.0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比圆形吻合器组,直线吻合器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中位数:3.0 d比4.0 d,P=0.038)、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7.0 d 比8.0 d,P=0.000)、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中位数:7.0 d比9.0 d,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8.0 d 比10.0 d,P=0.000)均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1/55)和11.5%(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圆形吻合器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1.6%),出现胃排空障碍和腹腔感染各3例(4.9%),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未行二次手术治疗;直线吻合器组患者术后仅1例(1.8%)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并行二次手术治疗,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毕Ⅱ式吻合术中,应用直线吻合器患者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对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对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因胃溃疡或胃癌需行胃大部切除术的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oux-en-Y组(34例)毕Ⅱ式组(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采用Roux-en-Y吻合和毕Ⅱ式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胃肽(GIP)、GIP/GLP-1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个月、6个月BMI显著降低(P<0.05),2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显著降低,且相同时间点比较Roux-en-Y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毕Ⅱ式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Roux-en-Y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毕Ⅱ式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GIP、GIP/GLP-1显著降低,且相同时间点比较Roux-en-Y组GIP、GIP/GLP-1低于毕Ⅱ式组(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Roux-en-Y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更有利于降低T2DM患者血糖,可能与此种术式更有利于维持肠-胰岛轴平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4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和719例无PGS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PGS患者和无PGS患者在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幽门梗阻、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术后贫血、术后营养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毕Ⅱ式消化道重建、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贫血、术后低蛋白、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为PGS的危险因素(OR>l,P<0.05),腔镜手术是胃瘫的保护因素(OR<1,P<0.05).联合药物治疗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单药(P<0.05).PGS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显著高于非PGS组(P<0.05).结论 围术期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可预防胃瘫发生,联合用药可加快胃瘫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吻合器应用于远端胃癌手术毕Ⅱ式吻合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近期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13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采用吻合器形状的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64例(48.5%)和直线吻合器组68例(51.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残胃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线吻合器组患者较圆形吻合器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中位数:3.0 d vs.4.0 d)、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7.0 d vs.8.0 d)、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中位数:7.0 d vs.9.0 d)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8.0 d vs.10.0 d)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年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食物潴留、残胃黏膜炎及胆汁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中,直线吻合器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电针灸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合并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3 岁, 体重指数 26.67 kg/m2, 因主诉"体检发现胃壁增厚 2 d"门诊拟"胃窦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恶性间质瘤? "收入院(图 1A). 于 2016年 7 月 31 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 (残胃空肠改良Roux-en-Y 吻合术)+D2 淋巴清除(术后病理确诊为Ⅲ期胃腺癌). 术后胃管引流量每天在 100 mL 以上,最多达900 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毕Ⅱ式胃切除术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37次ERCP治疗的178例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ERCP操作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镜到达十二指肠乳头的进镜成功率为83.5%(198/237),选择性胆胰管插管成功率为91.4%(181/198),完成预期操作的治疗成功率为98.9%(179/181).毕Ⅱ式ERCP的总成功率为75.5%(179/237),各年总成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胆总管结石ERCP总成功率为85.2%(127/149),结石一次取净率为56.7%(72/127).毕Ⅱ式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3%(34/237),其中穿孔1.7%(4/237)、出血1.3%(3/237)、胰腺炎3.4%(8/237)、无症状性高淀粉酶血症8.0%(19/237).1例穿孔和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因继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3%,3/237).大部分ERCP相关并发症经药物保守治疗或内镜再次干预得以好转(91.2%,31/34).结论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ERCP总体上是有效和安全的,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术者经验的成熟,进镜、选择性胆胰管插管和治疗性干预的成功率均可接近正常解剖结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