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宫络学说"探讨"气化理论"在防治宫腔粘连所致反复移植失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多次胚胎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者,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临床发现RIF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密切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治疗主要采取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但术后复粘率高,着床率低等问题尚待解决.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宫络学说"及"气化理论"思想指导下,分析其与RIF及IUA相关性,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主要治疗原则,将"气化理论"贯穿于临床诊治全过程,对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显著提升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内经》"营卫学说"指导下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慢病认识与防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指出"营卫失和,气化失司,浊脂积留"为根本病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为病理转机,强调营卫与经络血脉的关系,阐明中医对血管内皮损伤的认识.提出通调营卫,通利血脉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退的治则,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靶点及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伤寒学术流派划分及代表性流派发展脉络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伤寒流派,可定义为伤寒学派之下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学术问题认知不同,从而形成的有特色、有传承、有创新、有代表性医著的医家群体.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伤寒论》进行研究,其医著或研究的对象各有侧重(如证候、辨证、治法、经方、文献、医案等),或研究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注解、发挥、重订等),或对某些关键学术问题看法不一(如伤寒概念、寒温关系、三纲鼎立、错简重订等),这些医家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同时,多有突破创新,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流派".其中,影响力较大、有一定特色、有代表性著作、传承脉络清晰的伤寒流派有重订派、增补派、证候派、广义伤寒派、八纲派、气化派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探析消渴病证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消渴病在《黄帝内经》中论述较多,《素问·奇病论篇》将其归属于"奇病"范畴,体现了消渴病的难治性.本文基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认识、探析消渴病.首先,从《黄帝内经》象思维方法切入,认识到消渴病可以导致人体内在气象的变动;再以《黄帝内经》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指导,解构、分析消渴病导致气象变动的原因及精气的气化规律,认为消渴病的变动气象为"热象"."热象"引发之因主要为脾虚湿盛,其气化规律为少阴热化,其难治性主要体现在五行失衡导致的"热象"无制.基于对消渴病热象的认识,提出消渴病以化湿调脾预防疾病、调和肾气防止传变及阴阳皆调治疗久病不愈的证治思路,以期为优化消渴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精气神学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与肾、脾、肺、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脏腑功能的盛衰均与精气强弱密切相关.从精气神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内在因素为肾精亏耗,精不化气、气化不利、水瘀内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根本病机,神失所养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外在表现;补精益气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根本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多维视角下构建中医体质分型纲领
编辑人员丨2024/7/6
通过对体质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素"的概念与方法,将古今诸多的体质学说解构为多个维度的"体质素".将这些体质素分为基础层次和衍化层次,基础层次是体质的最基本要素,包括脏腑/形体、物质两个维度,脏腑/形体维度侧重于人体中固定的功能单位、物质维度侧重于人体流动的功能单位;衍化层次是生命活动中继发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包括情志、气化两个维度,情志维度侧重于人体心理活动的状态、气化维度侧重于人体生理活动在寒热润燥等方面的状态.据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年龄、性别、地域、社会阶层等因素对体质素组合规律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套更加全面的体质学分型纲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韩捷基于脏腑气化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腹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韩捷教授从脏腑气化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腹胀,认为土虚木贼导致的腹胀与肝脾气化失常有关,食积湿热导致的腹胀与脾胃气化失常有关,清浊相混、气机郁滞所致腹胀与肠胃气化紧密联系,虚寒所致腹胀与脾肾气化相关联.其中尤以脾胃气化为主.在治疗上斡旋中焦气机,辨证选用疏肝、通调腑气、温补肾阳等法,使脏腑气化功能复常,气机通调,水谷精微吸收布散复常,则无胀满之机.韩捷教授从脏腑气化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腹胀之机,探寻腹胀之治,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四圣心源》中隐喻认知的互根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元御《四圣心源》认为,阴阳互根在生理上的表现应为:阳自右而降,降而下沉入肾,化为浊阴,肾阴中含阳气升发之本;阴自左而升,升于上位而化清阳,心火故含阴精化生之根,这便是阴阳互根依托于气化周流的生理循环,也是其余互根关系衍生的基础.简而言之,互根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关系紧密且伴随有对立关系的两者之间.依据此理论,黄元御总结出阴阳互根、水火互根、气水互根、气血互根、精神互根,明辨黄氏学说中的互根思维,对深入剖析理解其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辛味药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细胞自噬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桥本甲状腺炎(HT)中医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火痰瘀为标,其因虚而滞,因滞更虚的动态病机特点,可以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学说概之.中医学认为,细胞自噬为气化的微观表现,具有清除病邪,维持内环境稳态之功.自噬水平不足可导致受损细胞器等废物无力清除、异常蓄积,或可看作虚气留滞病机的微观体现.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确立"补虚化滞"治法,以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功能为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病变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