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象思维视角谈淫羊藿与附子的药性异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象思维是中医认识药物、认识疾病、分析病机、遣方用药等过程中的特征性思维方式,淫羊藿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温阳药物.运用中药象思维,从淫羊藿和附子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药物形态等角度,对生炙淫羊藿和附子的药性和功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生品淫羊藿为辛寒之品,炙品淫羊藿为辛甘温热之品,他们可以通过宣肺而打通金水相生之路,进而补肾壮精.另外,在"少火生气"方面,炙淫羊藿具有代替附子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发枝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李教授治疗咳嗽的病历,采用Excel 2016及R语言4.2.1,多维度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因子分析探索高频功效分类,聚类分析区分药物群组,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占比及归经流年分析。结果:共纳入4 746首处方,涉及中药270种,总频次57 700次,用药性味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温药以辛温、苦温为主,寒药以辛寒、甘寒、苦寒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频次排名前35位中药可聚类为9组,群组1:紫苏子、苦杏仁和麻黄;群组2:辛夷、蝉蜕和甘草;群组3:前胡、桔梗、桑白皮、荆芥、防风和款冬花;群组4:白芷、羌活、陈皮、黄芪、升麻和黄连;群组5:薏苡仁、芦根、桃仁和冬瓜子;群组6:紫苏叶;群组7:柴胡、乌梅、枳实、黄芩和白芍;群组8:细辛、桂枝、干姜、五味子和清半夏;群组9:茯苓和炙甘草。流年分析显示,近3年炙甘草、茯苓、枳实等使用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李教授治疗咳嗽以肺与脾胃为核心,临床用药注重升降相因、寒温并用,近年来更加重视从中焦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CKD-aP)的病机及治疗。认为CKD-aP始于肾气亏虚,以湿浊、瘀血、寒、热、浊毒为标,最终导致肾不运水,发为“肾燥”。提示治疗CKD-aP应以“辛以润之”为核心,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及矛盾的主次,分别采用辛温(热)宣散、辛寒(凉)宣泄的治法,帮助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杨志敏基于营卫输布离合辨治失眠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营卫不和是失眠的核心病机,营卫的正常输布离合是实现营卫交合的重要条件,如营卫之输布离合异常,可导致营卫不和,发为失眠.营卫之输异常所致之失眠,可用桂枝汤类方健运中焦、益卫养营;营卫之布异常所致之失眠缘于邪气外客者可用麻黄汤类方解表祛邪,缘于三焦不利者可用小柴胡汤类方疏利三焦;营卫之离异常所致之失眠缘于里热炽盛者可采用苦寒之大黄类方清泻里热,缘于里热兼表者可采用辛寒之石膏类方解肌清热,缘于里热兼燥者可采用咸寒之芒硝类方清热润燥散结,缘于里热兼水、兼虚、兼表者可采用酸寒之品清热而除水、补虚、解表,缘于营阴耗散者宜用麦冬类方、百合类方清热养营;营卫之合异常所致之失眠缘于水饮为主者可用茯苓、桂枝配伍以温阳化饮,缘于瘀血为主者可用桃红四物汤类方以活血化瘀,缘于水血共病者可用茯苓、白芍配伍以水血同治.以营卫输布离合为切入点辨治营卫不和之失眠,能紧扣失眠的核心病机,执简驭繁,可为临证辨治失眠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石膏解肌法在神经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解肌法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一大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较之解表法(如麻黄汤类)是泄肌腠中津液而发汗,解肌法是保肌腠中津液而发汗,此经方治疗表病开首之法门,不可不慎.本文归纳石膏解肌法核心的方药特点为辛寒之品石膏配伍透表散邪之品,适用于津液亏虚、火热兼表的病机特点,通过对石膏解肌方药配伍与适用病机阐述并加以临床验案举证,旨在将石膏解肌法度更好应用于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进一步推进经方论治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辛味药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广瘟疫论》关于"时疫汗法"的运用要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清代医家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提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观点和"时疫汗法"的概念,认为"时疫汗不厌迟".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比较,辨别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区别,梳理出"时疫汗法"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辛凉发汗、辛寒发汗、发表通里三类为主,详列出"时疫汗法"的适应证及其代表方剂与运用范围,厘清时疫早期治法选方,分析治疗时疫不避汗法、不避辛药的合理性.并总结出"时疫汗法"运用要点:汗法实质为"通";选方注意时疫兼证;用药突出辛味解表;辨别汗不厌迟的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中药干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阐述中药干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分子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Dis-GeNET、OMIM等疾病数据库,检索PAP相关靶点,利用TCMSP等数据库收集可作用于PAP相关靶点的化合物及中药,构建靶点-化合物-中药等网络,分析干预PAP的核心化合物及关键中药.通过分子对接评价网络中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度.结果:共获得65个可以匹配到化合物的PAP相关靶点,所得核心靶点为PPARG、CSF2RA、TNF等.共检索到247种化合物,核心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网络中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较好.共获取干预PAP的中药447味,主要以辛寒、苦寒清热类中药为主,多归肝、肺经.关键中药有银杏叶、半枝莲等.结论: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干预PAP的分子基础和用药规律,推测PAP的中医病机、治法,拓展了罕见病的中医病机、治法的探索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出152种中成药(合同一中成药不同剂型),筛选出97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并用SPSS 22.0软件按高频中药、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将中成药中所含的中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高频中药以山楂、黄芩、黄连、丹参等为主.功效分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无明显规律,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心、脾为主.结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应当选择性味为甘温(热)、甘寒(凉)、苦温(热)、苦寒(凉)、辛温(热)、辛寒(凉),归肝、肾、心、脾经类的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方法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具体包括补虚治本为补气血、肾精、调整肝肾阴阳,泻实治标为清肝火(热)、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活血化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便秘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伤寒论》治疗便秘的遣方用药规律,为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便秘疗效提供借鉴.方法 整理《伤寒论》中治疗便秘的方剂,对“便秘”相关词的出现频数,治疗便秘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物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寒论》中与“便秘”相关词的经文达78条,治便秘方剂共21首,药味精简,最多不超过10味,除去蜜煎方后,共运用了34种药物.药物以归脾经的最多,达23.91%;五味之中以苦辛寒温之品居多. 结论 《伤寒论》治便秘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以从脾、胃、肺论治为主,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是治疗便秘的一个重要方面,尤重下法与和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